- 发展的普遍性
- 共322题
某班开展了一次关于高中学习的主题班会,同学们谈了自己的困惑。
学生甲:我很不适应高中生活,特别留恋初中时代,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熟悉,真想
回到那个阶段。
学生乙:高中和初中的学习要求不同,所以必须彻底抛弃旧的学习方式,一切从头
开始。
学生丙:几次大考都没有考好,m灰意冷,看来真的没有前途和希望了!
请你结合几个同学的说法,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帮助他们澄清认识。
正确答案
甲:矛盾具有特殊性。高中阶段学习有自己的特点,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乙: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扬弃。不能简单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否定一切。
丙: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勇敢接受挫折和考验。
略
(36分)材料一:从2009年到2010年,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明显加速,改革正在向纵深挺进:无论是《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还是《金融支持文化出口指导意见》的制定;无论是新闻出版系统,还是文化和广电系统;无论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无论是跨地区合作,还是上市融资……。随着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成为我国文化市场的主体。绝大多数文化产品已经实现了市场化。截止09年7月全国30个省级国有新华书店系统已全面完成转制。国有电影制片企业继续向集团化、公司制迈进。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加速。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许多省市实现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并,建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材料二:2009年中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超万亿元,年出版图书30万种、报纸期刊11700余种。电影产量近500部、票房收益超60亿,国产影片票房连续6年超过进口片。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年演出超过50万场,吸引近4.6亿观众。由此可见,改革毫无疑问是推动中国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
(1)根据材料一,说明以前我国在文化发展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并说明解决所存在问题的哲学依据?(14分)
(2)结合上述材料,并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各地政府是如何解决所存在问题的?(12分)
(3)有人认为:“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经济价值,”谈谈你的认识。(12分)
正确答案
1、说明我国以前存在的文化体制和文化运行机制不合理的现象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2分)
①事物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分)②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3分)③文化体制的改革,既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辩证否定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正是因为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实质性的进展,才使我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分)因此,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3分)
2、①履行政府职能,制定和出台相关政策,加快文化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3分)②坚持市场化原则,推动国有文化事业和企业单位改组、改制,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3分)③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步伐,合并机构,提高行政效率;(3分)④加强文化市场执法监督体系的建设。为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分)
3、①文化的经济价值只是文化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因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在人们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反作用于经济。因此文化的发展,特别是文化产业不仅会促进经济发展,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5分)②但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价值,文化不仅可以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行为,还可以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与政治相交融,还可以影响一国的综合国力等等。(5分)③此观点过于片面。(2分)
略
材料一: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经过近些年的改组、改造,我国的国有企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也涌现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但是,效益不高、机制不灵活、产品单一的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有关专家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国有企业必须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
材料二: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要求政府要转变职能,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加强立法工作,维护市场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1)上述两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2分)
(2)运用这一原理对两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作简要分析。(8分)
正确答案
(1)主要反映了内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2分)
(2)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2分)
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面对困难,国有企业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应大力加强改革力度,苦练内功,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并根据市场的变化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建立起充满活力的经营机制。(3分)
②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政府要转 变职能,通过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并加强法制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企业的改革、搞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分)
略
材料一 在中国革命的艰难岁月中,很多人对革命前途产生悲观的念头。毛泽东批评了一些人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并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坚信革命高潮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材料二 我们党已经成立八十九年,在全国执政六十一年,是拥有73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请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回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原因是什么?(10分)
正确答案
中国革命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事物,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略
“中英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是2007年1月18日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布朗和中国总理温家宝的共识,也是对目前中英关系的最好概括。随着中英经贸合作不断加深,双方的贸易摩擦也时有发生,双方领导人从全局、长远和战略高度出发,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使中英关系进入到“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阅读材料,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中英关系是如何进入到“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的。
正确答案
①把事物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英双方面对现实,着眼未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规划两国关系,指引着两国关系健康发展。
②坚持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中英两国从共同的国家利益出发,摒弃前嫌,求同存异,创造性地发展了两国关系。
③正确对待事物前进中的困难。面对矛盾与摩擦,中英两国坚定信心、友好磋商,积极谋求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迎来了中英关系发展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对发展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时首先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双方妥善处理关系发展中的困难,着眼于未来,采取可行的措施,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在分析的过程中,将相关信息与发展的有关观点进行对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