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国庆之后,水价上涨之声在各地纷纷响起,上调幅度少则几角多则一元不等。问及原因,有关部门列举出节约资源、企业亏损、国际接轨、引入外资等种种,“不能因为穷人喝不起水就不涨价”的说法亦引来质疑。某校高二同学注意到这一情况,组成探究小组开展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活动。 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对此次水价上涨,水企、居民、政府意见不一。

(1)请运用人类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网民针对居民水价上涨问题展开激烈辩论:正方:较低的居民水价有利于保民生目标达成,但实际付出的是环境代价和人们的健康代价,应该涨价。反方:水作为生活必需品,要充分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不可盲目一刀切,当前不应该涨价。

(2)你是赞成正方还是反方观点?请说明辩证唯物主义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水、电、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调整中,都存在着如何兼顾市场规律与公益特征的问题。不是说一提涨价就不对,只是这样的价格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定要谨慎、周全,体现对困难群众的关照和社会的公平。

(3)请你为“体现对困难群众的关照和社会的公平”提两条可行性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②之所以对水价上调这一确定对象产生不同的认识,主要是由于各方的利益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2)正方: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当前环境被污染、居民的健康受到损害的实际出发,水价应该涨价。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水价和环境保护、居民的身体健康相联系,水价应该上涨。③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水是重要的能源,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居民必须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与习惯,通过水价上涨促使居民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可持续发展。

④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低水价虽然有利于保民生目标的达成,但实际付出的环境代价和健康代价更大。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提高水价。(如果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给分。)反方:①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水是生活必需品,水价上涨会影响到居民生存。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水价不应该上涨。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水价是否上涨,要与居民的承受能力相联系。③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水价上涨应该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不可盲目上涨。④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水价上涨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不可盲目一刀切。根据当前实际,水价不应该上涨。(如果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给分。)

(3)①进行困难群众用水补贴。②实行阶梯式水价(实行分级制),用水多少吨以内提价,超过部分提价,超得越多,价格越高,如此既能使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也可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如果从“对那些用水量大、排污量大的企业要多收,以此促进更新换代,节约用水,保护资源”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十一五”期间,某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仍旧显而易见。为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该市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坚持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为重点,更新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坚持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求,使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群众要求,从而取得了积极成效。

分析该市是如何做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市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更新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使主观思想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做到了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该市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做到了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3)坚持用矛盾、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该市看到差距承认矛盾,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和变化发展的实际推动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了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4)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该市坚持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求,相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使各项决策和工作更加符合群众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的利益,做到了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6月17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山东调研时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要坚定不移地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个根本,进一步健全创新体制,完善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主体,弘扬创新文化,切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你对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所以要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努力突破更多核心关键技术,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因此,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断创新。要坚持创新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3)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要立足实践、不断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复苏。

(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文化和思维的发展。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1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支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会议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总体上依然薄弱。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大中城市近郊菜地和零售网点不断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增加,“卖难买贵”等问题突出。因此,要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快建设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会议明确了包括推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鼓励设立周末直销菜市场等在内的五项重点任务。会议强调,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公益性,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要求:对应材料,至少包含4个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农民的“菜园子”关乎着城镇居民的“菜篮子”。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卖难买贵”问题出现。②事物的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鲜活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建设,“卖难买贵”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大发展,同时还要看到这一体系所存在的问题。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零售网点不断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增加、“买贵卖难”等问题,必须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⑤主次矛盾的关系要求我们抓重点又统筹兼顾。针对材料中的“卖难买贵”问题,会议明确了包括推进产销衔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鼓励设立周末直销菜市场等在内的五项重点任务,这是主要矛盾。⑥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要求我们分清主流和支流。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总体上依然薄弱,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主流。我们要坚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宏观调控的基调也在不断调整:2006年7月“一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2007年底“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8年7月“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2008年10月“保增长”: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008年11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10年的经济工作,经济增长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要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为此,要突出以下重点: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回升势头;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经济结构优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上述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应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宏观调控的基调也在不断调整”以及实施的具体的政策都体现了这一要求;(2)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矛盾,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一防”到“双防”再到“一保一控”进而演变为“保增长”、‘促发展”,每一阶段的政策都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3)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008年l0月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和2010年经济增长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等政策要求体现了这一道理;(4)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上的改变也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下一知识点 : 发展的实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发展的普遍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