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6 分

38.变者恒通,改革是破解困局的良方。2015年,从改革来看,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绕过“浅滩暗礁”,让发展活力奔流不息!

  材料一  作为我国北方唯一的自贸区,天津承载着引领、贯彻和实施国家多项发展战略的重任,被赋予新的使命和担当。随着自贸区政策的落地,天津将逐步推行快速消费品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举措,这不仅解决了企业的难题,也让周边百姓得到了实惠。天津自贸区自获批短短三个月来,已确定招商引资项目300多个,注册资本近900亿元。天津自贸区还要承担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真正发挥对京津冀、环渤海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天津自贸区,让我们拭目以待它能带给我们的惊喜吧!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为天津自贸区的成立点个赞。

  材料二  事实上,改革正在使中国经济发生积极的变化。新一届政府履新两年以来,中国经济“新常态”已初露端倪: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服务业的繁荣使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登记注册企业出现井喷,能耗强度实现近年最大降幅,环境保护成为国家和民众的共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提出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2)结合材料二,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角度,分析说明如何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材料三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当前文化体制改革也进入深水区,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各级政府加快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继续取消下放非行政许可类审批项目,政策“减法”做足做实,让企业获得更多政策红利;在简政放权“做减法”的同时,各地各部门注意在文化民生领域“做加法”,提高服务效能,努力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伴随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化产业正在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增添一抹亮色。

(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述为什么要深化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材料四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客”。“创客”,是英文“Maker”的意译,特指那些热衷于利用新技术将创意转变为现实产品的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市场和社会留足空间”,“个人和企业要勇于创业创新,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

(4)请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角度分别说明如何形成一个创业创新的社会氛围? 

正确答案

(1)①天津自由贸易区的设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我国对外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②天津自贸区的设立有利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有利于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

③有利于方便人民生活;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统一开放市场体系,激发市场的活力。

④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保障。

②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基础。

③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

④建立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就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历史的创选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⑤正确的价值观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4)政治生活: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

经济生活: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加强宏观调控,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说明:此题具有开放性,只要观点正确,符合题意,可酌情给分。)

解析


知识点

宏观调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6.微软、IBM 、英特尔等,近年来,世界200IT 企业中的13家先后落户成都,在“西部硅谷”形成聚集效应。英特尔董事会主席表示,“这里出色的教育体系,大量训练有素的员工和较高的文明程度,将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来成都投资。”成都市依靠人才资源优势打造投资软环境,体现了()

①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培育综合竞争新优势

②实施“走出去”战略,塑造国际知名品牌

③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就业规模扩大

④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6.发达国家在外包制造业的同时,也将污染排放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研究表明,中国22%的一氧化物和17%的黑碳颗粒物排放与出口商品制造有关,这警示我们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   )

A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其他落后国家

B关闭造成污染的外向型制造企业

C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D抵制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分工体系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8 分

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观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材料二 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

  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也是助推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动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主动担当历史责任;要将工匠精神与现代高科技高度融合,创造高品质产品,满足用户消费。中国制造正在敞开一扇扇新的梦想之门。

(2)根据材料二,阐明“工匠精神筑梦中国制造”的文化生活依据。

材料三 “互联网+”激活中国制造

  当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亟需实现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元素,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3)材料三是如何体现“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

正确答案

(1)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目盲从、理性消费。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助推制造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弘扬工匠精神,担当历史责任。文化创新必须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既要秉承传统工匠精神,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突破旧的发展模式,提出和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创造力,建设制造强国。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