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旅游地理

下图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

(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

(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文物保存)

(2)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经纬度分析,图示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处甘肃西部,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文物保存。这是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

(2)要保护该文化遗产,要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游客呼出的二氧化碳、水汽也会影响文物的保护。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避免游客的直接接触。从而在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下,有效保护文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地理——旅游地理】   

旅游业是坦桑尼亚的国民经济支柱,全国1/3的国土为国家公园、动物和森林保护区。但是,2011年以来坦桑尼亚的旅游业发展世界排名开始下滑。读坦桑尼亚北部生态旅游区图(甲)和非洲动物大迁徙路径图(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请概括坦桑尼亚北部旅游资源的特点。(4分)

(2)简述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据图分析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特,集群性好。(4分)

(2)发展国际旅游,创汇创收,拉动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

交通不便,通达性差;基础设施差,接待能力有限。(2分)

试题分析:

(1)本题注意材料中“全国1/3的国土为国家公园、动物和森林保护区”,说明坦桑尼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没有重复,能够形成集群,而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动植物,也形成旅游资源也有独特性。

(2)积极影响:坦桑尼亚应主要发展的国际旅游,因为当地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其市场为距离较近且经济较发达的欧洲和北美;同时能够带动其配套设施的建设,拉动就业,促进其它产业发展。

制约原因:主要考虑坦桑尼亚其经济比较落后,导致对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旅游地理】文化旅游是以文化资源为体验对象的旅游活动。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与旅游名城西安联系的加强,延安已成为重要的热点旅游地。图是陕北文化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陕北发展文化旅游有利的资源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在陕北文化旅游资源中,延安最具特色的是_________ 。近几年来,延安迅速成为热点旅游地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今后延安在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___ 。(3分)

正确答案

(1)类型多;数量多;地域组合好;游览价值高(任答三点)

(2)红色革命文化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快捷;受旅游名城西安的辐射作用强

(3)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文物古迹损毁

(1)根据图例分析:图例中显示陕北地区拥有红色革命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地方建筑文化,历史朝代文化,宗教文化,所以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根据图中旅游资源的分布分析:陕北旅游资源的数量多,类型丰富、密度较大、搭配协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2)根据图例:延安有红色革命文化,是革命老区。有铁路和高速公路经过延安,有机场,所以交通便利;根据材料叙述,距离旅游名城西安的距离近,联系紧密,受其辐射作用强。

(3)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文物古迹损毁等。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旅游环境保护。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一:亚洲某区域图(图11)。

资料二:泰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2010年接待外国游客1570-1580万人次,带来收入5800-6000亿泰铢。2011年持续4个多月的水灾给泰国南部地区的旅游造成较大影响,预计到泰国南部观光旅游的游客将减少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损失约为200多亿泰铢 。

(1)描述泰国的地理位置。(3分)

(2)受西南季风影响,泰国每年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3/4。简要说明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3分)

(3)依据资料和所学地理知识,简述旅游业发展对泰国经济的意义。分析此次水灾对泰国旅游业的不利影响。(4分)

正确答案

(1)低处亚洲东南部(或位于东南亚);(1分)位于5°N-20°N之间(或位于低纬度;或热带地区);(1分)南临泰国湾(或南临太平洋)。(1分)

(2)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1分)(来自南印度洋上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1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为西南方向的风。(1分)

(3)意义:带动区域相关行业发展;(1分)增加就业机会;(1分)为国家创汇、创收。(1分)不利影响有:减少游客数量,降低旅游收入。(1分)

(1)本题考查地理位置的描述方法。地理位置一般描述为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低处亚洲东南部;位于5°N-20°N之间;南临太平洋。

(2)本题考查南亚夏季风的形成。南亚夏季风是因为气压带和风带移动造成。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为西南方向的风。

(3)本题考查旅游业的意义。旅游业被称为无烟产业能够带动区域相关行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国家创汇、创收。此次水灾对泰国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减少游客数量,降低旅游收入。

点评: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6分)

材料 在宁静的莱芒湖(又名日内瓦湖)边、雪白的勃朗峰下,坐落着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日内瓦。莱芒湖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的最大湖泊,面积广,达580平方千米,湖水清澈湛蓝,其出口处的罗纳河,清澈的流水流经日内瓦城市中心。许多精美的建筑散布在湖边。日内瓦拥有极为优越的气候条件,阳光明丽,天清气爽,四季宜人,因瑞士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为中立国,从未受到战争的威胁,故日内瓦被视为极为安全的世外桃源,在此设有许多国际组织,其中包括联合国驻欧洲总部及其众多附属机构,此外还有150余个世界组织的总部,每年都要在此举行大量的国际性会议,日内瓦因此又是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心。

(1)日内瓦所在      (国家),地处阿尔卑斯山____   __麓。

(2)分析材料中所描述的日内瓦主要表现为哪些审美特征?

正确答案

(1)瑞士  北

(2)既有自然美,又有人工美。自然美主要有阿尔卑斯山的雄壮(形象美),阿尔卑斯山、日内瓦湖的湖光山色(色彩美),罗纳河的水流,河畔树林的飞鸟(动态美)等;人工美主要是指瑞士有许多知名国际组织和瑞士作为二战中立国的特殊地位,增加了日内瓦的知名度。

本题考查世界著名旅游景点的分布。

(1)考查瑞士日内瓦的地理位置;

(2)阿尔卑斯山风景秀丽,既有自然美又有人工美。自然美有地貌的形态美,日内瓦湖及森林花草的色彩美,罗纳河水流的动态美。人工美主要是各国际组织的建筑景观体现的美学价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图和下列材料,回答关于云南旅游的问题。(7分)

材料一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疆,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省会昆明被称为“春城”,旅游景点有千姿百态的路南石林,烟波浩渺的滇池,风光绮丽的西双版纳等,还有遐迩闻名的世博园。

材料二观察下图

(1)滇池属于自然景观中的________景观;世博园是旅游资源类型中的________;乙图中的活动为文化景观旅游资源的________(类型)。

(2)西双版纳属于________带(热量带),有什么特色旅游资源吸引游人?

正确答案

(1)水文地理 文化景观 风土民情 

(2)热 众多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佛教建筑等。

本题考查旅游景观

(1)自然景观中的地貌处于相对重要的地位,而喀斯特地貌在旅游景点中很多,所以本题一开始便涉及并考查对旅游资源的分类掌握状况;

(2)西双版纳地处热带,热带动植物资源丰富。研究学习 “锦绣中华”的景点均为人类建设再造的,属于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直航,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下图是台湾海峡两地及其月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泉州和基隆同为海港城市,气候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夏季都高温多雨,请再写出一条共同特征,并结合下图分析基隆冬季多雨的原因(6分)

材料二:2013年9月4日,基隆电视台新闻报道:在倾盆大雨中,一块巨型大石突然“从天而降”,险些砸中正在公路上行驶上的车辆。巨石并非“天外来石”,而是由于台风频繁过境引起岛内各地连日暴雨,造成当地山坡土质松动,不少大石从山上滚落,危及山下民居及交通要道。

(2)结合上图和材料二分析此次地质灾害的成因(6分)

(3)对比写出台湾西海岸和福建东海岸河流水系异同各一项(4分)

(4)台湾岛铁路主要分布在沿海并呈环状,主要形成原因:自然原因                       (2分)‚经济原因                            (2分)

(5)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6分)

材料三: 2008年福建永定土楼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土楼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土楼用土石夯筑,不用钢筋水泥,但牢固如石。大门是用十厘米厚的杂木制成,外钉铁板。圆形土楼一、二层不开窗户,有双层的外层开窗。土楼最高层处设有瞭望台,除防范外.还有防火、防震、防兽和通风采光等作用。冬暖夏凉。

(6)土楼属于                 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          价值、        价值和科学价值,合理开发后又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6分)

正确答案

(32分)

(1)特征: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较长(2分)

原因:盛行东北风,从海上携带大量水汽(登陆风水汽充足)(2分);因山地抬升,故多(地形)雨。(2分)

(2)地处山区山高坡陡;地壳活跃;台风过境,降水量大且集中;岩石破碎,土质松动。(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

(3)同:河流短小;流域面积小(2分)

不同:流向不同:台湾自东向西;福建自西向东(2分)

(4)自然因素:台湾岛中间高四周低,中央山脉非常陡峭,不易修建交通设施(2分)

经济因素:沿海地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交通的需求量大,(2分);(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5) ①区位:临近港澳台;②交通:海运便利;③政策:改革开放政策享受早;④劳动力:与发达地区相比劳动力廉价;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优势;⑥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⑦产业结构调整,吸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迁入。(每点2分,写出3点即可,)

(6)人文 ;历史文化;美学(每点2分)

试题分析:

(1)泉州和基隆同为海港城市,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夏季都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变化大,雨季较长等,而基隆冬季盛行东北风,从海上携带大量水汽,加之山地抬升,易形成地形雨,故基隆冬季多雨。

(2)从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该地地处山区,山高坡陡,台湾岛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岩石破碎,台风过境时,连日暴雨,降水量大且集中,土质松动,巨石从山上滚落下来,形成灾害。

(3)台湾岛面积较小,山地约占三分之二,西海岸河流流程短小,流域面积较小,福建东海岸山地距离海岸较近,河流流程短小,流域面积不大,最终两地区的河流都注入台湾海峡,不同的是台湾西部河流自东向西流,而福建东海岸的河流自西向东流。

(4)台湾岛中间高四周低,中央山脉非常陡峭,不易修建铁路等交通设施,加之台湾省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地平的沿海地区,沿海对交通的需求量大,所以台湾岛铁路主要分布在沿海围绕岛屿呈环状分布,同时分布在沿海也有利于对外交流和联系。

(5)福建省沿海地区海运便利,对外联系方便,临近港澳台,全国最大的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改革开放政策享受较早,与发达地区相比该地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又背靠我国巨大的市场,改革开放巧遇国际产业转移,吸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迁入,所以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沿海地区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6)土楼土楼是客家人自卫防御的坚固楼堡,是人文建筑,属于人文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后又可以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旅游地理】

家住海南的小王随某旅行团到某地旅游,下表是该旅行社行程安排表。

(1)小王在这次旅游过程中游览的旅游景点主要是哪类旅游资源?(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小王旅游前和旅游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6分)

正确答案

(1)宗教文物景观、建筑景观和自然风光。(4分,两点即可)

(2)注意携带御寒衣物;注意携带遮阳帽、墨镜以及防晒霜等;旅游出发前检查身体状况是否适合且携带相关药物;旅游前应了解藏族风俗;提高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旅游时应注意保护环境。(6分,3点即可)

试题分析:

(1)读表格可知,游览的景点有宗教文物景观、建筑景观和自然风光。

(2)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所以要携带御寒衣物。高原上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紫外线辐射强,所以要携带遮阳帽、墨镜以及防晒霜等。高原上大气含氧量低,外地游客容易出现高原反应,所以旅游出发前检查身体状况是否适合,并且携带相关药物。旅游前应了解藏族风俗,便于与藏民的交流。提高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旅游时应注意保护环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旅游地理】

“一大片淡蓝色的冰川,优雅,偶尔有一点笨拙的企鹅……”南极虽然冰冷,但是这里的旅游业却一片火热,“非诚勿扰”节目的一位女嘉宾在南极举行了婚礼,普通人去南极,不再是梦想,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奔赴冰雪世界,至2013年新春,我国国内已有多家旅行社开通了到南极的旅游路线,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南极旅游的兴起表明了现代旅游业有何特点?(2分)

(2)南极旅游在我国的兴起与哪些因素有关?(8分)

正确答案

(1)旅游空间的扩大化(2分) 

(2)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求知、探秘和猎奇欲望的增长;交通工具的发展(8分)

试题分析:

(1)南极是冰原大陆,人类难以涉足,旅游路线的开通表明了现代旅游业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2)旅游是高消费活动,离不开资金、兴趣、交通等方面的条件。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提高,为旅游活动提供了充足资金。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了极地的生活、生存问题。人们求知、探秘和猎奇欲望的增长,交通工具的发展为旅游提供了可行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旅游地理】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浙江乌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一条流水贯穿全镇,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乡迷人的风光。水中不时有乌篷船依呀往返;岸边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

(1)简述乌镇发展旅游业的地理区位优势。(4分)

(2)分析该镇旅游资开发的不足之处及可能面临的问题。(6分)

正确答案

(1)乌镇位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达(2分)临近杭州、苏州、上海等大城市,市场距离近(2分)

(2)不足之处:旅游资源主要为古建筑,江南水乡风光等,资源类型单一(2分)。

可能面临的问题:景区地域空间狭小,承载力低,影响旅游效果(2分),商业活动及游客所产生的垃圾较多,污染环境(2分)。

试题分析:

(1)旅游业是一种高消费的行业,服务的对象主要是经济发达区的人群,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人群,才有旅游的需求,离发达区近,来旅游的人口数量就多。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2)从材料可以看到,乌镇是江南水乡古镇,形成了迷人的水乡风光。可知该镇旅游资源开发是以古建筑,水乡景观为主。一河穿全镇,以水为街,以岸为市,说明空间狭小,承载能力小,景观类型单一。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说明游客多。景区承载力小,空间小,游客多,游览效果就差。商业活动,游客总会产生的各种垃圾,会污染环境。

下一知识点 :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