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海南省利用优越的旅游资源,向游客推出了丰富的旅游产品:如热带海滨度假游、黎苗族风情观光游、南中国海潜水游、生态田园乡村游、热带动植物观赏游、万泉河漂流、碧海深情海洋世界等。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海南岛旅游观光,促进了海南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小题1:写出两项海南省依托水文景观开发的旅游产品。

小题2:若到海南岛进行以科学考察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利用上图为其设计一条旅游路线,要求包括至少四项不同内容的活动。

小题3:评价海南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小题4:下列旅游景区功能分区模式中最适用于五指山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的是    (选择填空)

正确答案

小题1:热带海滨度假游、南中国海潜水游、万泉河漂流、碧海深情海洋世界等

小题2:设计合理、线路设计不走重复路线、选择的内容为不同类型的科考内容即可。

小题3: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或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回答),地域组合状况好(1分);   旅游资源分布集中,集群状况好(1分)游览价值高(或答出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等价值)。(1分)地理位置:地处我国南部的热带地区。(1分)交通条件:海运和航空运输便捷。(1分)客源市场:临近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1分)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1分)

小题4:A(1分)

试题分析:

小题1:海南省依托水文景观开发的旅游产品有热带海滨度假游、南中国海潜水游、万泉河漂流、碧海深情海洋世界等。

小题2:若到海南岛进行以科学考察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利用上图为其设计一条旅游路线,设计过程需要注意:设计合理、线路设计不走重复路线、选择的内容为不同类型的科考内容。

小题3:海南岛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状况好;旅游资源分布集中,集群状况好,游览价值高。地理位置:地处我国南部的热带地区。交通条件:海运和航空运输便捷。客源市场:临近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好,接待能力强。

小题4:五指山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A选项适用生态保护区的建设规划。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旅游地理】“石头城”,顾名思义,就是用石头垒筑起来的城在我国历史上有三大著名石头城,其一南京石头城、其二是新疆帕米尔高原塔什的石头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1)景区甲和乙分别对应景观图                     图。(2分)

(2)石头城风景属于     。(l分)

(3)塔什石头城比南京石头城游客少的原因有                                                        

                                                                                 。(4分)

(4)简述旅游业对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4分)

正确答案

(l) A   B(2分)    

(2)C(l分)    

(3)远离市场;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周围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景观单一等(任答4点4分)    

(4)增加外汇收人,回笼货币资金(1分)带动就业,增加经济收人(1分)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1分)

(1)甲是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的的景观是A图;乙是东部沿海,气候湿润形成的景观是B图。

(2)石头城风景是一种景观,属于旅游资源。

(3)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从旅游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

(4)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能拉动经济发展,从增加国家收入,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旅游地理

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一些传统民居备受青睐。这些民居建筑结构,往往体现了当地的环境特点与地域文化。读西南某河谷地带的民居(碉楼)示意图,回答闻题。

(1)简要说明图示碉楼二层用于生活和居家的原因。

(2)简述为保护该旅游资源应采取的措施。

正确答案

(1)避免禽兽、蚊虫袭扰,通风与湿度适宜,上下活动方便。(6分)

(2)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加强维修和管理。(4分)

试题分析:

(1)传统民居往往体现了当地的环境特点,这就要根据环境来分析民居。西南地区气候湿热,蛇虫蚂蚁、野禽兽多,看图中碉楼的结构,下层是蓄栏,中间住人,这样有利于避免禽兽、蚊虫袭扰,通风与湿度适宜。

(2)保护该旅游资源要考虑景区的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能力,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加强维修和管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该图是台湾岛略图和台湾部分旅游景观图。

材料二:101大楼是位于台北市的一栋摩天大楼。在世界高楼协会颁发的证书里,台北101大楼拿下了“世界高楼”四项指标中的三项世界之最。

材料三:2010年,大陆赴台观光人数突破556万人次,预计2011年底,大陆赴台观光人数将突破650万人次。赴台热的原因有两岸直航开通,赴台旅游成本大幅下降等。

(1)图中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有哪些。(4分)

(2)分析台湾发展面向大陆旅游项目的有利条件。(8分)

(3)简述大陆不断升温的“台湾游”对台湾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意义。(8分)

正确答案

(1)阿里山、日月潭

(2)台湾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游览价值高;台湾地理位置距大陆近,两岸直航,交通方便;大陆旅游消费市场广阔;台湾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3)带动台湾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台湾的就业机会;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台湾地区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本题考查台湾旅游。

(1)101大楼;鹅銮鼻灯塔、台北故宫博物院属于人文景观;

(2)影响旅游活动的主要从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地区接待能力、市场距离等方面分析。(3)旅游业发展的意义: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地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小题1:图中旅游地有不同的旅游特色,如南京的旅游特色为“历史文化游”。请依此列举下列旅游地的旅游特色。

杭州                               ;上海                            

属于“水乡风情游”旅游特色的旅游地有                                   

属于“佛教名胜游”旅游特色的旅游地有                                 

小题2:写一段关于长江三角洲旅游开发的短文(50~100字以内),要求把下列短句用上。

                                                                       

小题3: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一个旅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接纳的游客数量。简述长三角地区提高旅游环境容量,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正确答案

小题1:历史文化游或都市风情游(1分)   都市风情游(1分)  周庄(乌镇等)(1分)    普陀山(1分)

小题2:(用4个短句2分,字数1分,逻辑关系1分)(4分)

小题3:加强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强旅游地的环境保护和旅游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素质等(2分)

本题考查长三角地区的旅游。

小题1:杭州以西湖周边的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游为主;上海以都市购物游为主;

小题2:阐述上述4大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注意拟文要求:用4个短句;字数要求;语言的逻辑关系。

小题3:提高旅游环境容量主要从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和环境保护与管理及游客的数量和素质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瑞士国际文化保护组织——世界新七大奇迹基金会评为“新七大奇迹”之首。

材料二:中国古长城分布示意图。

小题1:长城是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下列位于长城沿线的世界文化遗产是________。

小题2:坐火车从长春到山海关旅游,应选择________铁路线。

小题3:2009年“五·一”假期,八达岭长城景区共接待游客17.9万人次,嘉峪关景区接待游客26488人次。造成两地游客数量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小题1:C

小题1:京哈铁路

小题1:八达岭长城位于华北地区,依托北京地区,交通便利;而嘉峪关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八达岭长城距离客源市场近,而嘉峪关距离客源市场远。八达岭长城景区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嘉峪关长城景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小题1: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位于长城沿线的世界文化遗产。

小题1:坐火车从长春到山海关旅游,根据图中的地理位置可知应坐京哈铁路

小题1: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从旅游资源价值,地理位置与交通,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张家界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武陵源风景区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下表

资料二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张家界修建了号称“世界上最高的全暴露户外观光电梯”等人工设施,旅游接待区遍布宾馆酒店,对景区的美学价值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黄牌警告”,当地政府启动拆迁工程,拟恢复核心景区原始风貌并控制游客数量。

小题1:游客的旅游花费用于食、宿、行、娱、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小题2:关于张家界市旅游发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E.游客人均花费比人均旅游收入增长快

小题3:分析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小题4:提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

正确答案

小题1:游 购

小题2:ACD

小题3:①改善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居民收入。

小题4:①保护旅游资源(如立法保护);②控制游客数量;③提高管理水平;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⑤开展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实际:游客的旅游花费用于食、宿、行、娱、游、购等方面。

小题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关于张家界市旅游发展,旅游收入持续增长,人均旅游收入与GDP呈正相关,旅游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总量快速增加。但游客人均花费逐年增加,游客人均花费比人均旅游收入增长快,叙述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CD选项。

小题3: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①改善产业结构;②增加就业机会;③提高居民收入。

小题4: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有:①保护旅游资源(如立法保护);②控制游客数量;③提高管理水平;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⑤开展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

点评:

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旅游地理】(10分)

桂林市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城市之一。图一二反映了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状况。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桂林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位变化

(1)读图一二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年来,桂林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面对成绩与问题,桂林旅游业重新定位(见表中资料)。从审美价值、经济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任选两方面,对桂林旅游资源开发定位的变化予以评价。(4分)

正确答案

(1)游客人数持续上升,旅游经济效益平稳上升,开发的高品质旅游景点越来越多(6分)

(2)(4分)

审美价值:“两江四湖”等景点丰富,丰富了审美内容,增加了审美情趣

科学价值:“漓江上水”等喀斯特地貌景观的保留以及科考等活动内容体现了科普价值

文化价值:“印象刘三姐”等旅游项目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弘扬地域文化

经济价值:旅游项目、形式增多,旅游滞留时间延长,经济收入增多

试题分析:

(1)从图中一二中桂林旅游业30年来的游客数量、经济效益和高品质旅游景点等方面去分析桂林旅游业所取得的成绩。

(2)结合表格中桂林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位变化,联系旅游资源的价值去评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北京某景点客源情况变化图,回答问题。

小题1:据图说明该景点客源变化的特点

小题2:请对北京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正确答案

小题1:游客总量增长速度快;国外游客增长速度更快;国外游客在入境游客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占主导地位。

小题1:①保护旅游资源(如立法保护);②控制游客数量;③提高管理水平;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⑤开展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等

图中说明游客总量增长速度快;国外游客增长速度更快;国外游客在入境游客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占主导地位。北京应①保护旅游资源(如立法保护);②控制游客数量;③提高管理水平;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⑤开展生态旅游和绿色旅游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敦煌研究院作过统计,每年从5月到10月份,莫高窟每天的游客平均保持在3 000人到5 000人。而科学的测算结果表明,合理的游客承载量应该是每天2 900多人。

甘肃省敦煌地区旅游景点分布图

(1)请说出敦煌地区有哪些自然旅游景观。

(2)结合材料评价敦煌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正确答案

(1)雅丹魔鬼城、鸣沙山、月牙泉、沙漠森林公园等。

(2)有利条件:敦煌莫高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附近还有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地,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游览价值大。不利条件: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通达性差;地区接待能力较差;莫高窟洞开放面积小,环境承载量有限。

注意要求回答自然景观,不包括人文景观。评价一地区旅游资源的有利不利条件主要从旅游价值,集群情况,交通通达度,环境承载量等方面。敦煌地区旅游资源多,地域集群状况好,但所处地区人口少,距客源地远,接待能力差,环境脆弱影响了旅游的发展。

下一知识点 :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