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consult

Aadj. 适当的;恰当的;合适的

Badj. 俄国的,俄罗斯的;俄语的

Cvi. 商议,商量;[医]会诊;咨询;充当顾问

Dv. 盗用;侵吞;拨(专款等)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2.“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梭伦改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36.梭伦的大盾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

  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

  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问题:

  (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

  (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

  (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重要的信息,并进行合理解释。

·因为梭伦认为他留下的法律制度是根本的保障,他个人的去留无关紧要。

·因为梭伦认为法律至上,个别政治人物的作为改变不了法律制度。

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就事论事。

·梭伦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

·梭伦对自己制定的法律高度自信

·梭伦不愿意变更法律

其他答案:没有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梭伦离开是为了经商和游览 

(2)水平1:能根据材料做出合理解释

·因为平民和贵族都有各自的利益,梭伦要保持已制定法律的公正、严肃性。

水平2:仅罗列了材料中的相关信息

·梭伦认为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

·梭伦不愿意偏袒任何一方而成为僭主

其他答案:不合理的解释

(3)水平1:能根据材料做出全面的提炼总结

·贵族与平民利益之间的博弈;良好法制的建立;杰出政治人物的作用。

·公民守法精神;良好法制的建立;杰出政治人物的作用。

水平2:能对材料做出部分的提炼总结

其他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梭伦改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5 分

阅读材料,完成40-42题的要求:

材料一  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     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     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     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二  旧的民族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态,重新划分部落以及分区便成为克里斯提尼改革的首项措施,原来的四个伊奥尼亚民族部落按地域划分为十个部落,每一   部落有三区,共十三个区,这种自治性的村社是雅典社会的基层单位,……划分的标准乃为   地域而非此前的宗族,氏族制度变成地区制度,才能和国家相适应,民主的性质便自然而然   的形成了。

——摘引自朱惠宁《民主滥觞——论克里斯提尼改革》

40.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41.根据材料二,分析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意义。

4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个转变的共同点。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表现:由   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迁移知识能力。“原因”回答结合材料“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信息’和”春秋战国“时代特征;”表现“回答要提取”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 的根据“,”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以及材料出处”《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信息

考查方向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官僚政治演变

解题思路

先提取材料时空信息和材料内容层次,再依据内容层次归纳“原因”“表现”,最后结合所学完善答案。

易错点

对材料的层次信息不能准确把握。

教师点评

此问难度不大。主要是要准确解读材料的层次信息,全面提取有效信息。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意义: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能力。归纳材料”旧的民族制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形态“、”氏族制度变成地区制度,才能和国家相适应,民主的性质便自然而然   的形成了“信息,结合所学克里斯提尼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石回答。

考查方向

雅典的民主:克里斯提尼改革

解题思路

 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进行概括。

易错点

不能全面准确提取有效信息。

教师点评

难度适中,注意准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共同点:都体现了以地域来管理国家;都实现了国家管理体制的创新;都促进了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解析

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阐释比较能力。两则材料的改革都发生在社会转型时期,改革的内容都在改变血缘关系对政治影响,都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考查方向

古代中外政治制度的演变: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意义

解题思路

首先要结合时代特征确立比较项,再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具体作答。

易错点

不能准确把握比较项进行比较。

教师点评

此问有一定难度。难点在不能准确找到比较项,从而无从下手。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9.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

A捍卫平民的权利

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

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梭伦改革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6 分

41.历史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二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

(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今日政治之进化,其动力全在十八世纪之末,而以诸大家发明学理之功最高焉。英之陆克(今译洛克)、法之孟德斯鸠、卢梭其最著也。同人就日本人所谓书中三先生学说重译、编辑,以成是编,聊为吾中国政治进化之前驱云耳。                                 

 ——摘自《清议报》(1901年)

材料二  卢梭学说,于百年前政界变动最有力者也,而伯伦知理(欧洲政治思想家)学说,则卢梭学说之反对也。二者孰切真理?曰:卢氏之言,药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1903年)

(1)材料一中“学理”指什么?指出“同人”对卢梭等人思想的看法。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找到了一条推动中国革命走向复兴和胜利的道路。结合图1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1928年秋)

材料二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秋)

材料三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毛泽东《如梦令·元旦》(1930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将“西江月”后□□□处省去的内容填写完整并指出该词创作的历史背景。

(2)上述毛泽东诗词展现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场景。从材料二、三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并以此论证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卢梭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毛泽东、邓小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24. 揖选做题铱本题包括 A、B、C、D 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冶 ,对后世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 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 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冶 ……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 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  ……梭伦 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

  (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 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B.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冶和“理想国冶 ;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 免叫人惊讶。  ……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 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 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  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 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冶和“仁冶 在构建“仁—礼社会冶 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C. [探索历史的奥秘]

  长期以来,历史学界对夏王朝存在与否颇有争议。 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在夏文化的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碳十四测年数据(选样)

  

  材料二 二里头早期文化层直接叠压新砦期的地层。  ……新砦遗址总面积超过 100 万平方米,有外濠、城墙和内濠三重防御措施,中心区的高地上发现一座东西长 92. 6 米、南北宽 14. 5 米的大型浅穴式建筑遗址,其性质……是祭台,此处出土了铜器残片……等高规格遗物。

  ———赵青春《新砦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请回答:

  (1)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认定夏朝的起讫年代为公元前 2070 年至公元前 1600 年。据此你认为材料一中哪些考古文化遗存可以成为探索夏文化的对象?

  (2)据材料二指出,新砦遗址已经出现了哪些文化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砦遗址的发现对于破解夏文化之谜的价值。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考古发现的二里头文化中心区在哪里? 鉴于有关夏代文献记载极其简单,因此探索夏文化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 

  D.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孙中山先生曾说:“长城之功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城之利,烽燧明而野易清也,攻拒久而兵易集也,粟入多也,生息繁也,小举之莫能犯也,大举之易于调伏为应援突击也,虏归之难而不敢深入也。

  ———(明)尹耕《塞语》

  材料二  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绸铺,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

  ———(明)万历《宣府镇志》

  材料三  约公元前 220 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 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  在明代( 1368 ~ 1644 ) ,又继续 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 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

  材料四  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 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惟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 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 我就只喜欢拍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 因为,那是历史,那是美的语言,那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

  ———陈长芬《仰望长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长城关口张家口互市贸易的情形,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评价的依据。

  (4)据材料四,指出保护长城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及其原因。

正确答案

A.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弊端:平民受到奴役;平民缺乏政治参与权。危机:导致贵族与平民、贵族与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之间矛盾的激化;社会动荡 不安,阻碍经济发展。

(2)措施:解负令;财产等级制;四百人会议(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

(3)根本原因:阶级利益的对立。观念:公正观念;法治观念。

 B.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C. [探索历史的奥秘]

(1)文化遗存:龙山文化晚期;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一、二、三期) 。 

(2)文化现象:城堡;祭台;铜器(青铜器) 。 价值:新砦文化把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紧密连接起来;为了解夏代早期的 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3)中心区:河南中部(西部) ;山西南部(西南部) 。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D.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1)作用:便于军事防御;保护边民正常生产生活。

(2)历史信息:边关贸易繁荣。原因:长城内外经济的互补性;历朝政府设置边贸市场。

(3)依据:长城是建筑艺术的典范;长城诞生了众多传说故事;长城留下了大量诗词歌赋。

(4)原则:真实性。原因:尊重历史。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梭伦改革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梭伦改革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7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