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美国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在一首诗中写到:“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诗中描写的农作物在美国也广泛种植,该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图中的(     )

(2)①②③三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④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形成理由是                                 。

(3)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带的比较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为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原因有哪些?   

从自然条件看: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4)南美洲的潘帕斯草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1)B

(2)商品谷物农业 乳畜业 气候不适宜农作物生长,适合牧草及青贮饲料生长,又城市化水平高,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3)

自然条件:美国玉米带纬度位置比我国玉米带稍低,热量条件优于我国东北地区;美国玉米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我国东北地区,无霜期长,降水略多

社会经济条件:美国农业科技水平高于我国

(4)大牧场放牧业 

自然条件

①气候:干旱半干旱气候,降水少,不适宜家作物种植而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②地形:广阔平坦的草原

③水源:畜群的饮用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①市场:有广阔的畜产品消费市场

②交通:水陆交通便利

③劳动力:有大量廉价劳动力

④分工:各部门分工协作、协调配合

(1)根据诗句的含义可知,5月小麦成熟是冬小麦,在美国的中央平原分布位置②。

(2)本题考查美国农业的地域类型。其中东北部的乳蓄业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

(3)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比较中国与美国玉米带的区位条件差异。

(4)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其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很多地区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图14中A、B、C、D 所在区域的农业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料二:基塘模式是通过挖塘抬田形成基塘后,农民在基上种桑养蚕,把蚕沙投放到鱼塘养鱼,塘泥回田肥桑,使得“桑茂蚕壮鱼肥”。这就是传统的桑基鱼塘。如今,“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花基鱼塘”等更多形式的基塘农业不断出现。图15为“基塘生产模式示意图”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⑴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A是          。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来看,限制A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2)C地区特色农业生产模式如图15所示,分析材料二,C地区该农业生产模式所属农业地域类型是          

(3)B地粮食生产,属于                 (填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分析B地发展该种农业的区位优势。(至少答三点)   

                         ;                        ;                              

正确答案

(1)商品谷物农业 (2分) 热量不足(2分)

(2)混合农业(2分)

(3)水稻种植业 (2分)自然条件{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地形平坦;土壤:土壤肥沃;水源:灌溉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喜食大米;,精耕细作,种植历史悠久}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区位。

(1)A表示我国东北地区大规模的商品粮生产,故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但由于该地所在纬度高,热量不足成为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条件。

(2)结合图15,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种植业和养殖业并重,故属于混合农业。

(3)B地的粮食生产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水稻种植,故属于水稻种植业。该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种植历史)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缅甸西南临印度洋,东北靠中国,在中部地带种植小麦、棉花,南部及三角洲地区种植水稻和黄麻。图A为缅甸部分区域示意图,图B为图A中①②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说出②地的河流地貌类型,并分析成因。(3分)

(2)简述缅甸①②两地农业发展差异的原因。(4分)

(3)试分析影响图中输油管线建设的因素。(3分)

正确答案

(1)三角洲 该地地势平缓,河水流速减慢,加上海水顶托,携带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3分)

(2)中部地势较高;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适宜发展种植小麦、棉花。(2分)

南部及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水稻和黄麻。(2分)

(3)地形(地势起伏大);多次跨越河流;地质条件复杂;跨越国家政局的稳定性(3分)

试题分析:

(1)②地位于河流的下游,河道展宽、地势平缓,水流速度减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在河口形成三角洲。

(2)①②两地农业发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中部地势较高;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适宜发展种植小麦、棉花。南部及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水稻和黄麻。

(3)中缅原油管道的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的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中部地势较高,多次跨越河流,地质条件复杂,加大了修建难度;另外该管道跨越多个国家,政治情况复杂,国际上受到美国等国的干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农业区中数字代表的世界农业地域类型: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

(2)①②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农场一般多为_____________经营的,种植作物中均有

___________。

(3)请分析图中④地区发展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社会经济的优势条件。

(4)③地区牧牛业的发展对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发展畜牧业有何启示?

正确答案

(1)混合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季风水田农业 乳畜业

(2)家庭 小麦

(3)劳动力丰富,可以精耕细作;单产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

富;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4)启示:种植饲料;开辟水源;完善交通;培育良种牛

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1)①为澳大利亚,著名的混合农业区;②为美国中部平原,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区;③

为潘帕斯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区;④为亚洲季风区,为季风水田农业;⑤位于西欧,主要

发展乳畜业。

(2)澳大利亚和美国为发达国家,多为家庭经营;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为小麦和牧羊,美

国商品谷物农业为小麦和玉米。

(3)此题需要注意问的是社会经济条件。

(4)③地区牧牛业的优势都是值得我国内蒙古借鉴的。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读东北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平原是由_________平原、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_平原三部分组成。黑土和黑钙土最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平原。(4分)

(2)东北地区中部是_______(粮食作物)的集中产区,成为可与美国中央大平原谷物产区相媲美的中国“______带”。(2分)

(3)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中__________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1分)

(4)从自然与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东北平原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优越条件。(8分)

正确答案

(1)三江平原_松嫩平原_辽河平原(顺序可颠倒)_松嫩(4分)

(2)玉米_玉米(2分)

(3)三江(1分)

(4)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机械化耕地);土壤肥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水源条件好。(4分)

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好,为农业提供服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机械化程度高;人口密度低,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4分)

(1)本题考查东北平原的位置和范围。东北平原是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黑土和黑钙土最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

(2)东北地区中部是玉米的集中产区,成为可与美国中央大平原谷物产区相媲美的中国“玉米带”。

(3)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4)本题考查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东北平原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开阔(利于机械化耕地);土壤肥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水源条件好。社会经济条件是工业基础好,为农业提供服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机械化程度高;人口密度低,人均耕地多,粮食商品率高。

下一知识点 : 混合农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