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阅读资料及图14,回答下列问题。和田枣原产地山西太谷,后被移植到新疆和田等地。和田枣较山西枣具有个大、皮薄、甜度高、营养更丰富等优势。目前,大量和田枣被运往鸟鲁木齐进行精加工后销往全国。

(1)说明和田枣优于山西枣的自然原因(6分)

(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和田枣运往乌鲁木齐精加工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6分)和田地区干旱少雨,夏季光热充足(2分),  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成分积累(2分);沙质土壤利于枣树的生长(2分);病虫害少,利于生产绿色无污染的产品(2分)。 (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2)(4分)乌鲁木齐作为新疆首府,产业基础较好,工人素质较高,信息交通较发达(2分); 在此精加工和田枣,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市场(2分)。

试题分析:

(1)自然原因主要是从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分析。读图分析,主要差异是和田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干旱少雨,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成分积累。沙质土壤利于枣树的生长。病虫害少,利于生产绿色无污染的产品,产品质量优良。 

(2)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水平低,乌鲁木齐作为新疆首府,产业基础较好,工人素质较高,信息交通较发达。通过精加工和田枣,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市场,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对于新疆来说,水源是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

正确答案

正确

本题考查我国的农业生产的条件。新疆地处内陆,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故水资源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条件。对于农业发展条件的评价要分清优势条件和制约条件。新疆水源缺乏,光照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所以水源是新疆农业发展的制约条件,而光照充足是新疆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中下游,地形崎岖,以中低山丘陵为主,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总人口4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3.9%。耕地面积17万亩,其中水田14.6万亩。

材料二  青田县传统农业技术——“稻田养鱼”技术,因其“独特性、重要性、巧夺天工”为世人瞩目,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稻田养鱼”迄今已有1 200年的历史。其最早的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培育,最终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田鱼是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食,通过“稻鱼共生”长成。在西班牙马德里1斤左右的田鱼每条卖到40欧元。

材料三  浙江省青田县“稻田养鱼模式图”。

(1)青田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该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田鱼能出口到西班牙的餐桌上得益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为实现“稻田养鱼”增产增收,应该采取哪些有效途径?(6分)

正确答案

(1)水稻种植业 (1分)     地形崎岖,人多地少(2分)

(2)便利的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2分)

(3)积极引导农民增加养鱼科技含量;树立生态、绿色品牌意识;延长田鱼产业链,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推广“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扩大国内外销售市场;发展生态观光旅游。 (每个要点2分,答对其中三点得满分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读下面二幅农业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图a和b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 ,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

乙图c和d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   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 __。

(2)比较:甲和乙所示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差异。

(3)下图中A、B、C、D四种气候类型适宜水稻生长的有_______    ___ (填字母)。

(4)a和b区域气候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________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

正确答案

(1)季风水田农业   水稻  商品谷物农业  小麦 玉米

(2)小 低 低    大  高 高

(3)ABD

(4)雨热同期  水旱

(1)甲图a和b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乙图c和d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与玉米。

(2)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3)水稻种植最适宜在季风气候区,根据气候类型判断的三步骤,符合的是A(热带季风)B(温带季风)D(亚热带季风)。

(4)季风气候区共同的特点是雨热同期,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读图回答问题。

(1)下表反映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农作物的差异性,试分析这一差异产生的主要自然原因。

(2)从自然角度考虑,针对C、D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该如何解决?

(3)分析甲区域A、B平原粮食单产高但商品率较低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与C、D平原相比,A、B平原农业发展,具有优势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主要的自然原因:水热条件的差异。

甲: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的生长。

乙: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较差,尤其是热量条件不足,只能适应春小麦、甜菜等作物的生长。

办法:依靠科技,培育耐低温良种。采取温室、塑料大棚等抗低温措施。

(2)人口稠密,当地的粮食消费量大。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科技水平较高。

下一知识点 : 混合农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