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共1251题
图中A、B、C代表的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的典型分布,读图回答。(15分)
(1)请选择A、B、C三地相对应的农作物名称,将其填在字母后面的横线上,农产品的名称:小麦、水稻、天然橡胶、玉米。
A 、B 、C
(2)A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 从投入多少看,属于 型农业。该地区有利于该粮食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是 。
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有 ,为了减轻上述灾害的损失,目前人们采取的措施有(至少答出两条措施) , 等。
(3)C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生产特点是 。
正确答案
(1)(4分)水稻 天然橡胶 小麦、玉米
(2)(8分)
水稻种植业 (1分) (劳动力)密集 (1分)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条件好(2分)
水旱灾害(2分) 兴建水利工程、加强灾害预报等(2分)
(3)商品谷物农业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明显的地区专门化生产 (3分)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1)A主要分布在亚洲,故表示亚洲水稻种植业;B位于非洲赤道附近,为热带地区;故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C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北部,为商品谷物农业带,主要生产小麦、玉米。(2)A表示亚洲水稻种植业;注意按投入多少,农业分成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水稻种植业属于密集农业。该地区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季风区和热带雨林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由于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故旱涝灾害多发 ,为此,主要通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加强气象预报来防灾减灾。(3)C地表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为“南方丘陵山区的江西泰和县千烟洲土地利用结构示意图”,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2)E处发展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D处可发展哪些生产?
(3)A、B、D的生态环境意义具体表现为:
A、B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
(4)此种农业从布局上可称为_________,而在土地利用上体现了以__________为主的综合经营的开发方向。
(5)除南方丘陵山区的千烟洲外,其他地区可否建立同类模式?__________。借鉴千烟洲经验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
(6)该模式中,近期即可受益的是__________,中远期可受益的是_________。可见该模式既兼顾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效益,也兼顾了______________和利益。
正确答案
(1)用材林 经济林 果园或人工草地鱼塘 农田
(2)粮食作物 坡前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 塘中养鱼、虾,塘面养鸭等水产业。
(3)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防洪灌溉,减少洪涝灾害
(4)立体农业 林果
(5)可以 因地制宜
(6)农、牧、渔业 林、果业 经济 生态当前 中远期
本题考查对千烟洲立体农业模式的了解和理解,综合性较强,关键是从开发整治中如何贯彻因地制宜思想上分析。
读“美国农业专业化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将农业图中的字母与所属农业类型用线连接起来
A 商品谷物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2)图中牛奶一蔬菜带考虑的区位因素是 ;其中水果、蔬菜、花卉在东南部生产,然后供应东北地区,更体现了 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这是由于交通运输的改善和 等技术的发展而实现的。
正确答案
(1)从一大牧场放牧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一乳畜带
(2)市场 市场 农产品保鲜、冷藏
本题考查区域的农业区位布局。
(1)结合图示区域的主要农业生产特征判断:C处位于城市的边缘,以生产牛奶等乳制品为主,故判断为乳畜业;B处大规模的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产品,故判断为商品谷物农业;A处离城市最远,地价低,主要经营畜产品,故判断为大牧场放牧业。
(2)图示牛奶—蔬菜带分布于城市的边缘,故主导因素是市场;蔬菜、水果、花卉的保质期较短,而从美国东南部供应东北部地区,则需要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大扩展。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其对土质的要求低,耐旱、耐瘠薄,可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指基本不适合种植粮、棉、油等作物的土地)。现在木薯成为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由于技术限制,在乙醇生产过程中,耗水量大,污染也较大。
材料二 木薯与其它农作物生产酒精的经济性比较表。
材料三 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
(1)阅读材料,选出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区,并分析其大量种植木薯的自然原因。(10分)
(2)有学者建议我国大面积推广木薯种植并发展木薯乙醇工业,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8分)
正确答案
(1)(10分)丁地(2分);年平均气温高,高温天气时间长(2分);纬度低,山脉阻挡,霜雪天气少(少低温冻害)(2分);广西喀斯特地貌分布广(2分),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小;地表水缺乏,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利用边际性土地)(2分)
(2)(8分)赞同:可在我国低纬度地区发展木薯种植;可利用木薯大力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发展新能源;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木薯生产乙醇效益高,增加收入。
不赞同:我国热带面积较少,木薯种植大面积推广有限;大面积推广,过多的占用耕地,影响粮油生产;木薯乙醇生产用水量大,导致珠江下游地区水资源缺乏;木薯乙醇生产过程中,污染环境。(注:观点2分,理由任意3点2分。观点与理由矛盾不得分,不标明观点不得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中可知,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其对土质的要求低,耐旱、耐瘠薄,可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根据图中年均温分布情况看,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纬度低,年平均气温高,高温天气时间长,北部有两广丘陵阻挡,霜雪天气少,低温冻害少。广西喀斯特地貌分布广,土地贫瘠,耕地面积小,地表水缺乏,不适宜发展粮、棉、油作物,却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木薯。所以丁地最适宜。
(2)赞同:我国山区面积广,低纬度地区不适宜粮食生产的地区,可以发展木薯种植。我国的能源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严重,利用木薯大力发展生物燃料(乙醇),发展新能源,有利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木薯生产乙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效益高,增加人们的收入。
不赞同:我国位于热带的面积较少,木薯种植大面积推广有限。我国山区面积广,平原面积少,大面积推广,可能过多的占用耕地,影响粮油生产。木薯乙醇生产用水量大,可能导致珠江下游地区水资源缺乏。木薯乙醇生产过程中,会污染当地的环境。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甲图所示的是我国 地区,限制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是 ;乙图所示的是我国 平原地区。
正确答案
(1).东北 热量 长江中下游
(2).黑土 旱地 水田 高 小麦 玉米 水稻
(3).自然条件:夏季高温多雨,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有河流灌溉。
社会条件:机械化水平高,地广人稀,交通发达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小题1:结合甲地区的经纬度位置和轮廓判断为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热量不足,限制农业生产。根据乙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
小题2:东北黑土广布,耕地类型分为水田和旱地,东北为旱地,南方地区为水田。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故人均耕地面积广;东北地区为中温带为主,故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光热条件充足,适宜水稻种植。
小题3: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和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分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