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某区域的海陆分布和该区域1月多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A、C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表比较A、B、C三地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正确答案

(1)A地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受沿岸暖流和温暖的西风影响,气温较高;C地受陆上冷气团影响,气温较低。

(2)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凸显。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图,图中人均粮食产量围绕着趋势线在一个通道内波动,从趋势线到通道边沿的宽度,即为平均的波幅,这个平均波幅与趋势值之比,显示了粮食产量的稳定性。

材料二:我国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

材料三:2003-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趋势图、2007年我国玉米消费结构示意图以及2007年7月21日至2008年1月11日我国玉米批发价格表。

2003-2007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趋势图2007年我国玉米消费结构示意图

2007年7月21日至2008年1月11日我国玉米批发价格表(单位:元/吨)

(1)分析材料一,从______年代到______年代,我国的粮食生产稳定性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意味着社会已经有稳定的粮食供应。

(2)分析材料二,我国缺粮总量最大省级行政区是________,其主要是由于该省级行政区:__________________。A、工业化发展快,外来劳务人员多B、城市化进程快,粮食种植比重缩少C、土地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D、城市化程度高,没有耕地面积E、总人口数量较多,粮食消费量大F、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低

(3)我国玉米生产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区和华北地区;分析材料三,2003-2007年我国玉米生产变化有什么特点?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60;70

(2)广东;ABE

(3)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都逐年增加。我国玉米消费结构中,饲料消费和工业加工消费原料比重大,市场需求量大,玉米价格持续上升,经济效应促使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提高,国家的惠农政策的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改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l)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

    是__________,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__________。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和澜沧江,建立该保

    护区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热量、水分条件好;畜牧业;生态破坏

(2)太阳能;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3)长江;黄河;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系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2)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灌溉水源

(3)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比较适宜;便于利用海洋资源和发展海上航运

(4)聚落;矿产资源;地形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一地理兴趣小组,在某年6 月22 日,测得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的最大值为81 .5 °。该地该日昼长为14 小时20 分,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5 时50 分。

材料二    该兴趣小组在对该地城市农产品价格及农事活动调查中得出如下数据:

材料三   该小组草绘了本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下图)。

(1)该地的区时比北京时间_____________(填“早”或“晚”) ____________小时。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__盆地。

(2)根据所给资料信息,如果在距离城市2 km处的土地上,从经济效益考虑,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______________

   A.水稻、甘蔗        B.花卉、蔬菜       C.花卉、甘蔗       D.蔬菜、甘蔗

(3)近年来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在我国方兴未艾,若在该地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使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最高,则太阳能热水器在一年中集热板与地面问夹角的调节范围是从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_。但是,当地农民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后,发现效果很差。许多农民纷纷找到商家.要求退货,可商家和厂家证明,产品质量没有问题。那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地农民能大量种植甘蔗,但调查小组发现:在同一纬度的其他地区,均没有甘蔗种植。从地形、气候方面分析该地发展甘蔗种植的优势区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晚;1 ;  四川  

(2)B  

(3)8 .5 °~55 .5 °;该地位于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湿润,云雾量大,盆地地形对流不畅,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少,所以热水器效果不好

(4)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盆地地形,使得本地夏季气温比我国同纬度其他地区高。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受冬季风的影响小,农作物生长期长。

下一知识点 : 混合农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