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共1251题
读世界某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气温降水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B、C两图中与A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匹配的是______图,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乙地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3)简要说明乙地农业生产的特点。
(4)甲地农业生产的最大障碍是 ,该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正确答案
(1)C 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2)气候条件优越,夏季高温多雨;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地形平坦,以平原地形为主;市场需求量大。
(3)农业单产高;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
(4)水源不足 东水西调工程
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农业生产。
(1)甲位于南半球,故1月气温应高于7月气温,故C图符合。该地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地中海气候,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
(2)乙地的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业位置,故主要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3)乙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水稻种植业,其特征:生产规模小(小农经营);单产高;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商品率低。
(4)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混合农业因为位于大分水岭西侧,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故水源不足是当地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实施了东水西调工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冬季a地比同纬度内陆地区温度 ,说明其原因。(6分)
(2)与a地气候类型相符的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图的代号是 ,并简述其成因。(6分)
(3)该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简述影响该地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6分)
正确答案
(1)高(1分)a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深受海洋影响,冬季温度较高。(5分)
(2) B (1分) 形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本区处于北纬40°-北纬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从海上吹来,受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温暖湿润,降水季节分配较为均匀。(合理即可得分)(5分)
(3) 乳畜业 (1分) 良好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生长优质牧草,长期的饮食习惯和该区域发达的经济,提供了市场条件 。(5分)
略
图1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等高线单位:米),图2为该地区“生态农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4题:
(1)该地区农业用地分布状况是:200米以上是林地、200米以下是耕地,这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 原则。
(2)该地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该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最应该做何调整?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该地正试点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其生产结构如图2所示。发展生态农业对当地的有利影响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因地制宜
(2)地形平坦、雨热同期、有灌溉水源 、土壤肥沃
(3)减少水田面积;华北地区水源不足
(4)①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持土壤肥力;②增加农民收入 ③市场适应性强 ④减少农业投入
读“贵州地形图”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茶树适宜生长在温度为10——35℃,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空气湿度较大,坡度和缓、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区。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克服低温凝冻、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影响迅速发展,目前茶园面积超过520万亩,跃居全国第一位.
材料二 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是我国西南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
(1)描述贵州地形的基本特征。(6分)
(2)分析贵州石漠化的成因。(4分)
材料三 贵、闵茶产业比较表(2012年)
(3)近年福建等茶产业大省种植面积逐渐萎缩,贵州己成为我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分析贵州发展茶叶种植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指出目前贵州茶产业存在的问题。(6分)
福建省为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该省春季易受低温、霜冻的影响,为减少春茶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当地茶农常采用喷水、建防护林等方法防茶树受冻,以减少损失。
(4)任选一种方法,简析其地理原理。(4分)
正确答案
(1)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喀斯特地形广布(地表崎岖)。(6分)
(2)自然原因:降水丰沛、集中(气候暖湿);山高坡陡(喀斯特地貌广布);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答两项,2分)
人为原因:滥砍滥伐(过度樵采)、不合理耕作方式(过度开垦)、工矿建设等。(答两项,2分)
(3)优势自然条件:多高山、。丘陵地形,排水条件好;适宜种茶荒地多;地处低纬高原,气候温和;降水较丰富,空气湿度大,光照适中。(答出3点,即可得6分)问题:技术落后,单产低:名优品种少;加工水平落后,产业链不完善,产值低。(答出3点即可得6分)
(4)喷水法:使空气中水分增多;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小温度变化(答出两点可得4分)。防护林法:在茶园北面种植防护林带,可有效降低风速;阻挡冷空气袭击;扩大背风面,改善茶园小气候。(给出两点可得4分)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等高线判断,图示区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根据经纬度判断出是云贵高原,为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2) 石漠化是指地表植被遭破坏,基岩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集中在夏秋季节。山高坡陡,喀斯特地貌广布,水流速度快,侵蚀能力强,土层较薄,易发生侵蚀。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如滥砍滥伐,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工矿建设等,破坏植被,导致表层土壤流失,基岩裸露,形成石漠化。
(3)根据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分析,贵州多高山、丘陵地形,排水条件好,适宜种茶荒地多。地处低纬高原,气候温和,降水较丰富,空气湿度大,光照适中,适宜茶树生长。
贵州目前的生产技术落后,作物单产低。名优品种少,加工水平落后,产业链不完善,产值低。
(4)该省春季易受低温、霜冻的影响,主要原因一是北方冷空气的侵袭,另一是大气保温效应差,使用喷水法,可以使空气中水分增多,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小温度变化,从而减少损失。
在茶园北面种植防护林带,可有效降低风速,阻挡冷空气袭击;扩大背风面,改善茶园小气候。从而减少损失。
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6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6分)
(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6分)
(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
正确答案
(1)分布规律: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2分)
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充足,热量充足,有灌溉条件。(4分)
(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6分)
(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有限。(4分)
试题分析:(1)分布规律应结合该地区气候干旱的特征,水源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等内容分析。“种植的区位条件”,从农业区位切入,以自然条件为主,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还可结合劳动力、农业基础等社会经济条件。(2)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审清题干。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说明与棉花易储存、易运输有关。南疆的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广阔。(3)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棉花的采摘需要大量劳动力,而本地区人口较少,劳动力不足。
点评:本题为2012年全国卷高考真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并能结合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等内容分析即可,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