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回答:(6分)

材料一 山西省交城县城西的安定村积极推广使用“日光温室、猪圈、厕所和沼气池”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生态农业模式流程图:

材料二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经济效益分析表(单位:元)

(1)日光温室中CO2浓度的增加,有利于蔬菜产量的提高,这是因为 (    ) (2分)

(2)安定村的蔬菜投放市场,虽然价格较高,但仍深受城市居民的欢迎,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3)这种生态农业模式有什么好处?(3分)                                                      

正确答案

(1)AB(2分) 

(2)绿色蔬菜(农药化肥使用量小)(1分。答得合理即可得分)

(3)可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新能源;经济效益高,增加收入;保护环境;农产品质量好等(3分。答对一点得1分,三点或三点以上得满分。答得合理即可得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解放前,中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4分)

(2)从自然条件看,“北大荒”和“西大荒”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什么?(2分)

(3)“北大荒”已成为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与南方的商品粮基地比较,“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突出优势有哪些?(3分)

正确答案

(1)“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2)“北大荒”:热量;“西大荒”:水源。

(3)平原面积广大,耕地连片,便于机械化耕作;黑土肥沃;地广人稀,人均土地多。

试题分析:

(1)橡胶的生长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南大荒”为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且雨热同期;棉花生长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特别是收获期,要求降水较少,“西大荒”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充足,降水少。

(2)“北大荒”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西大荒”深处内陆,水源不足。

(3)“北大荒”地处东北平原,耕地面积广且集中成片,便于机械化耕作;人均耕地面积广;土壤肥沃是其相对于南方商品粮基地突出的优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正确答案

正确

本题考查了影响农业的区域因素。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体现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思想。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的布局要考虑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但是最终的目的是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我国糖料作物出现“南蔗北甜”现象,体现农业的地域性特点

正确答案

正确

本题考查了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因为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甘蔗,北方地区种植甜菜。符合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为我国东部某地,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为268米,读图回答。

小题1:该地适宜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小题2:简要概括图示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小题3:简述图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小题4:根据图示相关信息,说明图中西部地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

正确答案

小题1:水稻。

小题2: 地处低纬度地区;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是丘陵,东部是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足,河网密布。 

小题3: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区。原因:地势低平,水源充足,农业发达,交通便利。

小题4: ①在山地丘陵植树造林,注意防治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②发展以林果业为主体的立体农业,粮食生产与林果经营协调发展。 

依题意,该地位于我国东部,纬度位置为28°N,加上最大海拔为268米,图中河网较密,灌溉渠道纵横交错,应为江南丘陵、平原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应发展立体农业对山区丘陵综合开发利用。

下一知识点 : 混合农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