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共1251题
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两图中A、a所示的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完成下表。
2.简要比较A、a两地所属国家在农业方面的主要异同点,完成下表。
3.简析A地所属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
3.地势平坦,草原广阔;冬季温和;地下水丰富;野生肉食动物等天敌的侵害少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马里是13世纪一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图1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国是非洲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表1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表1
图1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古马里帝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分析其兴盛的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
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
迎风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
惯的影响。
(4)地形平坦;草原广阔;河流水资源较丰富;灌溉农业及牧业较发达;处于古代贸易的交通要道。
根据材料和下图(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 1月平均气温-12℃,7月平均气温24.6℃。
(1)简述流经A地河流的水文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干旱、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3)说明图示区域的西北部与东南部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
正确答案
(1)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有春汛和夏汛;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长时期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易引发旱灾;降水过多且 强度较大时,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的地区,易引发洪涝灾害;夏季风的强弱和迟早对旱涝灾害
频发也具有重要影响。
(3)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雨热同期;灌溉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东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宜发展种植业, 有
利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读2010年12月1日欧洲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1和甲国某城镇规划示意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 图1中A城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A城天气状况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甲国农业主要为畜牧业,其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3) 图2中该城镇向北扩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若在D、E两处选建一化工厂,你认为较适合的是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天气晴朗,较温暖,风力较小
(2)市场;气候
(3)交通条件的变化(铁路的修建)
(4)D;位于该镇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和河流下游,不会给居住区的大气和水带来污染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从甲区域至乙区域河段的水文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区域过度发展种植业,则可能给乙区域湖泊带来什么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人口密度较大。沿海岸线向北6°和向南6°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试从农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城市P是在铜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将来会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简要说明其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水量大,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水位高,夏季水位低,有冬汛,无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2)甲区域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塞湖泊,湖泊面积缩小,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坏;湖泊生物多样性减少。
(3)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北部为绿洲农业;南部为林业,人口密度较小。
(4)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发展铜加工业,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发展节水、生态农业;消除污染,改善环境。(任答两点即可)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