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美国农业专业化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12分)

(1)将图中的字母与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用线连接。

A 商品谷物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2)图中牛奶——蔬菜带考虑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其中果、蔬、花卉在东南部生产,然后供应东北地区,更体现了________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的扩展,这只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

正确答案

(1)A—大牧场放牧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乳畜业

(2)市场 市场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1)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畜产,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生产小麦,属于商品谷物农业;C牛奶—蔬菜带以市场为导向,属于乳畜业。

(2)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得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2: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种植

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

是:小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玉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

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

正确答案

(1)水稻 小麦 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 从原有与玉米混作

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 逐步向北部迁移

(2)热量 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3)①人均耕地多;②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③黑土广布,土地肥

沃;④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⑤交通便利;⑥国家政策的支持。

(1)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水稻,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小麦;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空间分布的变化分别是: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水稻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玉米逐步向北部迁移。

(2)黑龙江纬度高,所以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热量,引起农业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农业生产的热量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

(3)本题考查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A地为三江平原地区,三江平原发展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为①人均耕地多;②地势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③黑土广布,土地肥沃;④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⑤交通便利;⑥国家政策的支持。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沙湖位于银川市的北面,西依贺兰山,当地盛行东北风,其北面是大片灌溉农业区。沙湖原本是一片湿地,上世纪50年代,一场罕见的暴雨侵袭了贺兰山脉,暴雨引发山洪,顺着山势呼啸而下,倾泄进贺兰山脚下的一处低洼地,雨过天晴,一汪湖泊赫然出现在人们面前。沙湖位于宁夏平原的沉降中心,至今地势仍然在不断下沉。

材料三   银川市历史悠久,在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是和北宋同时代的国家——西夏的都城,有“塞上江南”之称。这个美丽的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说法不一,目前仍无定论。 有一种流传很广泛的说法是,宁夏土质碱性最重,地面常常像银子撒满了一地,呈白色,故名“银川”。因为银川平原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洪水漫流,若排水不畅,形成的湖泊、湿地在干旱气候条件下,风沙狂吹,水气蒸发,湖泊、湿地很快挥发留下大片的盐碱滩地,导致银川地区土质碱性重、盐碱地众多。

(1)分析银川附近耕作区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8分)

(2)分析说明宁夏沙湖的成因。(4分)近年来,宁夏沙湖周围的一些湖泊均已干涸,而沙湖能在一片沙漠广布区历经几十年仍没有消亡,且其面积还有扩大的趋势,试分析原因。(6分)

(3)结合银川名称由来分析其盐碱化严重的成因,并简述防治的主要措施。(13分)

(4)银川市决定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计划在市郊建立一个面积大约是西湖5倍的人工湖。是否合理?试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评价。(6分)

正确答案

(1)位于宁夏平原,地形平坦(2分),土壤肥沃;(2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云量少,光照充足;(2分)黄河流经,灌溉便利。(2分)

(2)成因:地势低洼,(2分)山洪冲蚀积水而成。(2分) 原因:地面沉降,黄河水下渗,利于地下水汇集;(2分)北面是大片灌溉农业区,给沙湖补给水源;(2分)贺兰山阻挡了西北风携带的风沙蔓延。(2分)

(3)自然原因:(4分)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多大风天气等 ; 土壤疏松,孔隙多,蒸发旺盛。

②地势低洼,河川较多,地下水位较高,矿化度高

人为原因:(3分)①不合理灌溉;②修建蓄水工程等

措施:(写出三点得满分6分)

水利改良措施: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

农田覆盖等);

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

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4)合理。(2分)有河流流经,可以保证湖水的补给与更新;当地气候干旱,可以调节小气候。(每点2分,共4分)

不合理。(2分) 会占用大量耕地;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短缺。(每点2分,共4分)

(仅答合理或不合理不作解释不给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考查宁夏。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2)结合材料和地图。沙湖成因可以从材料中直接获取,“低洼地,山洪积水而成”,沙湖扩大的原因需要结合地图和材料共同获取,“材料中有一句话,西依贺兰山,盛行东北风,北面有大片灌溉农业区,再研读地图,发现贺兰山西侧是沙漠,所以贺兰山阻挡了西侧沙漠对沙湖的掩埋;又发现沙湖南侧是沙漠,而当地盛行东北风,就会使南侧的沙漠继续往南边移,给沙湖腾出地方;北侧灌溉农业区,有利于沙湖的地下水补给;材料中还说地势继续下沉,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3)盐碱化形成的原因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等方面分析。

(4)是一个开放性试题,考生只要观点正确,并且能够做到自圆其说即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材料一 水稻喜水、热,在生长季节需水量很大,要求田地平整,排灌方便。与其他农业类型相比,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来精耕细作。水稻单产很高。

材料二 亚洲水稻主要分布区、年降水量、人口密度分布图。

(1)读图(1),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的地区有                   。(3分)

(2)本地区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的气象灾害是        ,原因是        ,应采取的措施是         。(3分)

(3)读图(2)可知,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西部降水较东部丰沛,其主要原因是本地区夏季盛行        风。(1分)

正确答案

(1)东亚   东南亚  南亚  

(2)旱涝灾害频繁  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   兴修水利工程

(3)西南季

本题考查亚洲水稻种植业。(1)结合图示,了解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区:东亚、东南亚、南亚的沿海地区。(2)本区由于主要是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故旱涝灾害多发。措施:加强水利工程假设。(3)南亚地区夏季盛行西南风,故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的西部处在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8分)1976年,河南省柘城县从国外引进三樱椒种植、加工技术,此后种植面积、加工能力逐年增加。1999年柘城县被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现在,柘城县无公害三樱椒标准化种植已形成“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产品畅销国内外。阅读以下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河南省柘城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河南省柘城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三樱椒生长期120—135天,喜欢凉爽气候,不耐严寒霜冻,喜土壤肥沃。柘城县三樱椒种植分布如下图所示。

河南省柘城县三樱椒种植分布示意图

(1)柘城县位于①         (地形区),地势特点是②                              。(4分)

(2)河南省交通区位特点是             ____。(4分)

(3)简述柘城县种植三樱椒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

(4)柘城县农业生产的特点是 ① 、 ② 等。借鉴柘城县三樱椒种植业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12分)

正确答案

(1)①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或者黄淮平原)(2分)

②低平,自西北向东南降低(2分)

(2)我国铁路、高速公路南北、东西纵横的交汇中心(4分。铁路、公路(2分);纵横交汇处(2分))

(3)地形:地势低平;气候:气温适中,生长期长,雨热同期;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源:(河流)支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交通:铁路、公路南北、东西纵横交汇中心(本小题8分。自然区位因素每点2分,共6分;交通区位因素属于必答要点,2分)

(4)农业生产特点:①分布的区域化;

②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或者农、工、商联合一体化(社会化(每点2分,共4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建议: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发挥特色优势作物,形成区域化生产;发展有机、绿色种植;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加工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发展“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促进农业社会化过程。(每点2分,共8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柘城县位于河南省中东部,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区),华北平原又叫黄淮海平原、黄淮平原,其地势特点是地势低平,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有南北向京九铁路和东西向陇海铁路交汇于河南省,还有多条东西向和南北向高速公路穿过河南省,所以说河南省交通区位特点是我国铁路、高速公路南北、东西纵横的交汇中心。

(3)河南省柘城县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气温适中,生长期长,雨热同期,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是铁路、公路南北、东西纵横交汇中心,有利于河南省柘城县三樱椒的输出,河南省柘城县是发展三樱椒种植的优势区位条件。

(4)从题干材料中可以归纳出柘城县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分布的区域化和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可以借鉴柘城县三樱椒种植业的成功经验,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作物,形成区域化生产,发展有机、绿色种植,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农产品加工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发展“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促进农业社会化过程,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下一知识点 : 混合农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