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B【环境保护】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失去原有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下图为中国土地退化类型分区图。(10分)

⑴I2区最主要的土地退化类型是   ,其自然原因是      。(3分)

⑵我国南、北方都比较突出的土地退化类型是   ,对中下游地区的危害主要有   。(3分)

⑶南方亚区土地污染严重,其中重要污染源之一是重金属,简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根本措施。(2分)   

⑷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土地环境管理方面应当采取措施有      。(2分)

正确答案

(1)冻融侵蚀(1分) 海拔高(1分) 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气温低)(1分)

(2)水土流失(1分)河湖淤积;旱涝加剧;形成地上河(2分)

(3)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2分)

(4)加强土地退化监测与预报;加强土地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环保宣传(2分)

试题分析:

(1)读图,I2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所以土地退化类型是冻融侵蚀。

(2)我国南、北方都比较突出的土地退化类型是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大,在中、下游地区水流变缓,导致河湖泥沙淤积,旱涝灾害加剧,甚至形成地上河。

(3)重金属在土壤中不会被分解,只会越积越多。所以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根本措施只有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才可以根除污染物。

(4)我国在土地环境管理方面应加强土地退化监测与预报;加强土地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环保宣传,提高人们的保护土地环境的意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10分)

2012年12月31日山西长治市潞安市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苯胺泄漏事故(苯胺是可燃、有毒,有强烈气味的气体)。事故原因初步查明:苯胺罐区一条软管破损,而雨水排水系统阀门未关紧,导致泄漏的苯胺通过下水道排进排污渠。事故造成邯郸市区从1月5日下午起突发大面积停水。1月6日,长治市政府和天脊煤化工集团迅速行动,在浊漳河河道对水质污染物进行清理。,回答以下问题

 

(1)此次事件波及到的省区还有哪几个?(4分)

(2)你认为事件发生后,应采取哪些措施能有效减少苯胺泄露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分)

正确答案

(1)(4分)河北、河南

(2)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应急处置小组,启动了事故调查处置工作;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断源截污,封堵源头,清理污染物;加强对污染物的全面检测,防止有新的污染物向下游扩散;积极做好与相邻省市的沟通、协助、预警工作,共同处理好这起泄漏事故;堵、疏、清、拦、测、告等措施,加大水质清洁、活性炭吸附处理等(答出其中三项即得满分)

试题分析:

(1)联系浊漳河所流经的省区可知:此次事件会波及到河北和河南。

(2)从应急预案、清理污染物的措施、涉及到的污染地区及临近省区相互协作等方面去分析可行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选修6——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棕榈油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不断攀升,大大促进了印度尼西亚棕桐油的生产。目前,印度尼西亚已成为世界上棕桐油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1)简述印度尼西亚棕榈园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9分)

(2)说明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措施。(6分)

正确答案

(1)(9分)热带雨林面积减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影响水循环,气候变干;温室气体增加;焚烧森林开荒,容易引发森林大火、增加雾霾天气。

(2)(6分)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制止非法采伐;控制棕榈园建设规模,发展生态旅游等保护性开发,恢复天然植被;在棕榈园营造仿生生态系统(模拟雨林生态),减少生态破坏;加大雨林保护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试题分析:

(1)棕榈园建设必然要扩大种植区域,破坏热带雨林,带来的环境问题可以借鉴巴西热带雨林破坏带来的后果的知识来回答。从对雨林本身的影响、生物、土壤、气候、水循环等方面分析。

(2)保护热带雨林,既是环境问题,又是经济发展问题。既要政府决策又要有公众参与。从立法到执法,再到具体措施。开发与保护相结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潜水是指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承压水是指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下图为地下水污染途径示意图。

(1)据图说出承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说明与地表水污染相比,地下水污染的主要不同特点。(6分)

(2)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试结合环境管理的手段,提出防止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措施。(4分)

正确答案

(1)途径:深井注入有害废水。(2分) 特点:污染物扩散缓慢;一旦污染,不易发现;治理困难。(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加强环境立法和执法;加大对排污单位的行政管理和处罚的力度;运用经济手段,加大对排污单位收排污费或处以罚款的力度;运用技术手段,治理地表水污染;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试题分析:此题不难,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得到承压水与潜水的区别,以及深井注入废水污染的是承压水而不是潜水。

(1)据图可知承压水污染的主要途径是深井注入有害废水,由于是从深井注入废水,污染物直接进入承压水位置,而承压水受外界影响小,一旦污染,污染物不易扩散,不易发现,治理困难。

(2)注意审题,结合环境管理的手段,防止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环境立法和执法、对排污单位的行政管理和处罚的力度、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与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

 

(1)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开发水能资源,上游地区已建成世界著名的___________工程。在图中用“∥”符号标出。

(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多亿元,1998年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每秒,水位创历史最高,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灾害,防治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长江上游和下游段综合整治的重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落差大;  长江流域位于湿润区,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三峡水利   标在宜昌西侧

(2)长江中上游滥垦滥伐,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湖淤积严重;  围湖造田,湖泊对长江调节能力降低。

(3)退耕还湖;水利工程、分洪工程;营造防护林(任答2点得4分)

(4)上游地区保护生态环境  下游地区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1)本题考查水能资源。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落差大;长江流域位于湿润区,年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为开发水能资源,上游地区已建成世界著名的三峡水利工程。具体位置位于宜昌西侧。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长江中上游滥垦滥伐,水土流失使中下游河湖淤积严重;围湖造田,湖泊对长江调节能力降低。造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

(3)本题考查洪涝灾害的防治。长江中游最大的威胁是洪水灾害,防治措施有退耕还湖;水利工程、分洪工程;营造防护林。

(4)本题考查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上游地区应保护生态环境,下游地区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下一知识点 : 中国区域环境问题防治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