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 共263题
若尔盖湿地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面积曾达3 000平方公里,为黄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目前该地区已遭受严重破坏。
(1)分析若尔盖湿地的形成原因。(6分)
(2)说明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及其保护措施。(9分)
正确答案
(1)(6分)地处高原的东部边缘,受地形抬升,降水较丰富;(2分)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2分)地势中间低,排水不畅;河道弯曲,积水严重;(2分)
(2)(9分)保护生物多样性;为黄河提供水源;调蓄洪水;(每点3分,答对其中二点得6分)
建立自然保护区。(3分)
试题分析:
(1)湿地的形成原因可以从:气候(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下垫面(冻土,不易下渗)来回答。
(2)说明湿地的生态意义主要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水平衡;为黄河供水等。湿地的保护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退牧还湿等。
环境保护 这些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 洞庭湖19世纪与20世纪水系图
(1) 简要分析上述材料所示问题及其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相互关系 (6分)
(2)针对洞庭湖的变化趋势,请列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 4分)
正确答案
(1)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面积大,洞庭湖面积缩小严重,碎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泥沙量增大,淤积湖泊面积缩小,导致调蓄能力降低,洪涝灾害增多;洪水增多又可导致湖泊加快淤积,面积减小
(2)加强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退田还湖
试题分析:
(1)材料中所示的问题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且面积大,洞庭湖面积严重缩小;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大,河道及湖泊淤积,调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增多,洪水导致泥沙淤积增强,形成恶性循环。
(2)洞庭湖的缩小主要原因为中上游水土流失及围湖造田,所以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退田还湖是主要措施。
(10分)
近些年,长江流域洪灾频发。请结合图12和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两图所示问题与长江流域洪灾频发的关系。(6分)
(2)列举改变洞庭湖面积变化趋势的对策。(4分)
正确答案
【地理—环境保护】
(1)图12反映出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洪水增多;(2分)
图13中反映出湖泊面积缩小,导致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洪水增多;(2分)
洪水增多也可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湖泊面积进一步缩小。(2分)
(2)退田还湖;加强河流上游的水土保持(4分)
略
(10分)环境保护
读世界某区城等温线和湿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结合图 13 说出湿地的生态功能。(4分)
(2)简述波的尼亚湾沿岸湿地分布集中的原因。(6分)
正确答案
(1)调节气候,增加降水量;(2分)维持生物的多样性。(2分)
(2)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地表水丰富;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高,地下有多年冻土层,地表水难以下渗。(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试题分析:
(1)湿地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湿地的形成条件:在湿润地区,降水较为丰沛,或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表有多条径流汇集;地下有隔水层或冻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刀鱼,是著名的长江三鲜之一。曾几何时,刀鱼就是寻常百姓家的一道菜,几块钱就能够买1斤,而如今刀鱼最贵的1斤要卖到800元,不折不扣地成了奢侈品。保护刀鱼不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要保护该物种。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每隔十年刀鱼产量都是以减半下降的。所以不用多久,我们只能到博物馆见到它是极有可能的
(1) 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刀鱼数量迅速减少的原因。(9分)
(2)解决刀鱼数量迅速减少的措施有哪些?(6分)
正确答案
(1)过度捕捞;中上游地区及沿江生态环境破坏;水污染严重或水质变差;航运增加。(9分,答对其中3点得满分)
(2)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捕捞;加强人工繁殖。(6分)
(1)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过渡捕捞等方面影响造成的。
(2)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保护措施。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合理捕捞,实施人工养殖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