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大都市区的人口向较小的市区乃至乡村地区流动的分散化过程,称为( )现象。

A.城镇化
B.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后城市化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当城市的发展到了一定极限,就得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由此,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解就是“逆城市化”。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影响城市形态及其结构变化的力量主要有( )。

A.城市经济发展
B.分散力
C.城镇化水平提高
D.集中力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试题解析] 影响城市形态及其结构变化的力量主要有二:分散力与集中力。其中,分散因素中包括:㈠)远距离通信技术的增加和高度化;(2)影响所有经济活动的区位制约因素在下降, 自由配置在增加;(3)银行、公司等白领工作岗位的郊区化;(4)低密度农村生活环境偏好的增大;(5)旧公共交通的混杂和运输费用的增加;(6)经济活动的国际化。
集中因素中包括:(1)特定经济活动中面对面接触的必要性依然继续存在;(2)能源费用的上涨和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3)反技术态度的出现;(4)贫困化城市下层居民的残留;(5)绅士化现象;(6)高度远距离通信技术对不富裕阶层来说难以利用,或者十分昂贵。因此,分散与集中这两种力量的相互关系,加上经济状况和历史因素,就形成了各个区域的多样性。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随着郊区化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也向更大的外围区域迁移,出现了大都市区人口负增长的局面,人们的通勤半径甚至可以扩大到( )千米左右。

A.30
B.50
C.60
D.10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影响城市形态及其结构变化的力量主要有( )。

A.城市经济发展
B.分散力
C.城镇化水平提高
D.集中力

正确答案

B,D

解析

[试题解析] 影响城市形态及其结构变化的力量主要有二:分散力与集中力。其中,分散因素中包括:㈠)远距离通信技术的增加和高度化;(2)影响所有经济活动的区位制约因素在下降, 自由配置在增加;(3)银行、公司等白领工作岗位的郊区化;(4)低密度农村生活环境偏好的增大;(5)旧公共交通的混杂和运输费用的增加;(6)经济活动的国际化。 集中因素中包括:(1)特定经济活动中面对面接触的必要性依然继续存在;(2)能源费用的上涨和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3)反技术态度的出现;(4)贫困化城市下层居民的残留;(5)绅士化现象;(6)高度远距离通信技术对不富裕阶层来说难以利用,或者十分昂贵。因此,分散与集中这两种力量的相互关系,加上经济状况和历史因素,就形成了各个区域的多样性。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地区,各种形式的城市化发挥着它们各自的作用。城市化的基本形式有( )。

A.集中型城市化
B.就地型城市化
C.分散型城市化
D.城市郊区化
E.逆城市化

正确答案

A,B,C

解析

[解析] 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有:集中型城市化、分散型城市化、就地型城市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