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3 分

22. 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

  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 甲午战争) 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6 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造成的危害。(3 分)

(3)结合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冶这论断加以说明。(4 分)

正确答案

(1)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

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

(2)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

(3)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6 分

3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油耗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含义。

正确答案

(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日本: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有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信息“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得出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等要点;结合所学知识,“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

得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等要点。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得出中美两国关系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等要点,再结合所学,得出中国自身国际地位提高等要点。

(4)注意题目设问要求“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从日、中两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及30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日本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珍爱和平;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以来,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国也应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开创未来。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2 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正确答案

下面以赞成为例,说明答案的思路。 

 第一步:赞成这一模式对中国近代史的解释。 

 第二步:通过政治、经济、思想背景论证传统的根深蒂固,中国缺乏变革的同内动力;通过中国近代社会不同领域的每一次变动都与“冲击-反应”相关的史实说明模式的解释是正确的。 

 第三步:得出西方的冲击导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一系列的变化的结论。  (持反对意见则关键要找出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内在动力”:如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产生的内在根源。)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6.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下一知识点 : 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