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灾害与防治
- 共101题
9.下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
②调整产业结构
③人口外迁
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6.选做题:请从以下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多答则按第一题计分。A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一”的考生)
读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
(1)概括世界活火山的分布,简析原因。
(2)读图说明北太平洋东、西岸主要的自然灾害,简析其成因。
(3)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旱涝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以旱涝灾害为例,说明防御灾害可以采取的措施。 B组(适合选择“任选模块二”的考生)
读亚欧大陆三地民居墙体厚度比较图,回答问题。
(1)判断北京、漠河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鹿特丹、北京、漠河三地民居墙体厚度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以鹿特丹所在的自然带为例,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正确答案
A
(1)世界活火山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红海-东非,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和洋中脊。这些地区在岩石圈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北太平洋东岸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多地震和活火山活动。北太平洋西岸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多地震和活火山。低纬度热带洋面宽阔,多热带气旋活动。
(3)建设水利工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科技,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防灾减灾意识教育;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B
(1)漠河地所在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北京所在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成因: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热量不同。
(2)鹿特丹、北京、漠河墙体厚度依次增加。
鹿特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及暖流影响,气温季节变化小,对墙体保温的要求小。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受冬、夏季风影响,气温季节变化大于鹿特丹。
漠河为温带季风气候,纬度比北京高,冬季更冷,对墙体保温作用要求更高。
(3)鹿特丹位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平均热量不足,故适合发展畜牧业或者小麦种植业。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0.选考题:请考生在第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A.【选修5——自然灾害】
材料:图示区域地处长江中游,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糖基地(见图)。同时也是气候灾害多发区,经常发生暴雨、大风、冰雹、寒潮、连阴雨、高温等原生气象灾害和洪涝、干旱等次生气象灾害。
该地区为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一是发展避灾农业,建立能够避开不利气候因素影响的农业生产结构和耕作制度,二是发展生态农业,尽量利用生物能资源及食物链关系发展农业生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外来有毒有害物质对农产品及生态环境的危害。
(1)简述避灾农业和生态农业特征的异同。
(2)湖北每年都发生冰雹(直径在0.5cm以上的固体降水)灾害,其发生频率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增大,简述原因,并分析A河段夏季洪涝频发,分析其主要自然原因。
B.【选修6——环境保护】
材料一:
2012年社科院的统计显示,2001~2011年,我国的重化工业平均每年以16%~17%的速度增长,目前,重化工业的比重已达71%。
材料二: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完成这一减排目标面临一定的挑战这其中包括我国的对外商品贸易结构。
注-贸易出口中的内涵CO2量实质是别国在享用我国出口商品时而避免在本国排放的CO2量
(1)结合材料,从能源利用、工业结构、对外贸易三方面说明我国在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上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2)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措施提出你合理的建议。
正确答案
A.【自然灾害】
(1)相同点: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不同点:避灾农业主要是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和耕作制度,避开灾害时间;生态农业主要是调整农业类型,保护生态环境。
(2)海拔增高,气流上升幅度增大,降温迅速。
A河段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变率大;上游来水量大;河流泥沙含量大,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B.【环境保护】
(1)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我国的工业结构以能源化工工业为主,单位产值能耗高;我国贸易出口中的内涵二氧化碳量大于贸易进口中的内涵二氧化碳量,存在生态逆差,并有扩大的趋势。
(2)积极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积极发展污染少的高科技工业和第三产业;阻止发达国家向我国进行高能耗工业的转移;加强自主创新;合理调整贸易商品结构等。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8.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型、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十八)以下为选做部分,请在A、B两题中选择一题回答。
A.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危害,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读图回答问题
48.简述气象灾害的主要种类,分析甲地气象灾害较少的原因。
49.分析乙岛多火山地震,而甲岛则少有此类灾害的原因。
B.索科特拉岛气候炎热干旱,长期的地理隔离生成了很多特有动植物,读图索科特拉岛位置图,回答问题。
50.判断索科特拉岛所处的自然带,并分析该自然带的成因。
51.该岛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规模相对较小。分析该岛旅游开发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正确答案
A.48.气象灾害主要有洪涝灾害、旱灾、台风、寒潮、霜冻灾害等;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全年气温、降水变化较小,不易形成旱涝灾;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不易形成台风;纬度低,不会受到自极地附近的冷空气影响。
49.乙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边界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甲岛则地处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因此少火山地震。
B.50. 热带荒漠带;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索马里寒流也会加剧该岛环境的干旱程度。
51. 有利:该岛位于印度洋上,长期与大陆隔离,动植物景观独特,具有特有的审美价值;岛上特有的动植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科学考察和科普价值;岛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岛民特色文化;因此旅游资源丰富,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不利:该岛位于印度洋上,远离客源地;交通不便,高昂的交通和装备费用,使得旅游费用较高;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旅游环境容量相对较小。
解析
略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