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灾害与防治
- 共101题
(十三)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26-28题。
26.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27.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28.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上铺了一层粗砂进行试验,与不铺砂的棉田相比,铺砂棉田的
正确答案
解析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降低,从图中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从23.5°N向北至40°N,随着纬度的增加,终霜结束的时间越来越晚,初霜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早,说明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主要是由纬度位置导致的,图中并没有显示这种差异与海陆位置、地形、作物品种的关系,故选B。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纬度位置与气温的关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降低,从图中可知我国东部地区从23.5°N向北至40°N,随着纬度的增加,终霜结束的时间越来越晚,初霜开始的时间越来越早,说明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主要是由纬度位置导致的,图中并没有显示这种差异与海陆位置、地形、作物品种的关系。
易错点
初霜与终霜出现的时间与当地的热量条件有关,纬度越高,热量条件越差,霜期越长,图中自南向北霜期增加,显然是纬度位置的影响造成的。
正确答案
解析
霜冻一般发生在地面温度较低时,而大气逆辐射强时,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强,使地面气温不至于很低,因此不易发生霜冻。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不利于霜冻产生的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霜冻一般发生在地面温度较低时,而大气逆辐射强时,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强,使地面气温不至于很低,因此不易发生霜冻。
易错点
本题容易错选A,实际上有微风更能加快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纬度降低,易导致霜冻,故A错误。
正确答案
解析
由于沙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小,棉花试验田上铺了一层粗砂后,夜晚随着地面热量的散失,沙的温度降低快,易导致霜冻,使霜冻发生的几率增加,故选A。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改变地表状况对温差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解题思路
由于沙的热容量比空气和土壤热容量小,棉花试验田上铺了一层粗砂后,夜晚随着地面热量的散失,沙的温度降低快,易导致霜冻,使霜冻发生的几率增加。
易错点
本题理解沙与空气土壤的比热容的差异,即可解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
20l5年10月4日,第22号台风“彩虹”登陆广东湛江,中心风力达到15级,为1949年以来同期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仅广东省受灾人口达353.4万人,因灾遇难18人,4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32.4亿元。
19.分析台风“彩虹"灾情严重的自然原因。
正确答案
“彩虹”风力强劲,刮倒树木作物,摧毁房屋建筑;(3分)引发风暴潮,掀翻船舶、破坏海水养殖,海水漫流上陆(2分);强降水导致洪涝灾害,城市雨涝、农田被淹;(3分)引发山区滑坡、泥石流,摧毁城镇和乡村,破坏农田、道路。(2分) 共10分
解析
台风灾害的危害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狂风,“彩虹”风力强劲,刮倒树木作物,摧毁房屋建筑;二、暴雨,强降水导致洪涝灾害,城市雨涝、农田被淹,引发山区滑坡、泥石流,摧毁城镇和乡村,破坏农田、道路,三、风暴潮,台风引起的风暴潮会掀翻船舶、破坏海水养殖,海水漫流上陆。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台风灾害灾情严重的自然原因,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台风灾害的主要灾情来自三个方面:一、狂风,“彩虹”风力强劲,刮倒树木作物,摧毁房屋建筑;二、暴雨,强降水导致洪涝灾害,城市雨涝、农田被淹,引发山区滑坡、泥石流,摧毁城镇和乡村,破坏农田、道路,三、风暴潮,台风引起的风暴潮会掀翻船舶、破坏海水养殖,海水漫流上陆。
易错点
本题只要抓住台风灾害的三大危害,即狂风、暴雨、风暴潮来回答,即可解答本题。
【地理一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示意图,该区域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区。
19.说明该区域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及为防御地质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正确答案
地震的成因: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2分)
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图示区域部分地区山高、坡陡、谷深,地势起伏大,且多发地震,岩石
破碎(2分);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分);人类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开垦、
开矿等(1分)。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
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意
识;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如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岩体,植树造林等。(每点1分,共3分)
解析
据图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震的成因: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图示区域部分地区山高、坡陡、谷深,地势起伏大,且多发地震,岩石破碎,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类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开垦、开矿等;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如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岩体,植树造林等。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一个地区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及防御地质灾害应采取的措施,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解题思路
读图可知,该地为我国的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泥石流,三者的成因和防御措施可以根据课本知识分析得出。
易错点
解答本题时易错选答题不全,易漏掉重要知识点,答题时注意使用科学语言。
选作题
18.【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以为世上的风景都已看倦,却还有最柔美的风光藏在这儿的每个山峦。”这是190多年多前一位探险家对塔斯马尼亚岛的赞美。现在塔斯马尼亚是澳大利亚自然生态保护得最完善的地方,全州约40%被正式列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或世界自然遗产。有“天然之州”、“假日岛”的美称。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列举塔斯马尼亚岛自然景观,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19.【自然灾害与防治】下图所示河流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6、7月份是该河流域自然灾害频发时期,常常从洪涝急转为干旱。读图回答问题。
问:6、7月份该河流域的自然灾害从洪涝急转为干旱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20.【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曼扎塘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若尔盖湿地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黄河上游河曲地区,如下图所示。整个保护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15条溪流汇入,从1972年至今通过挖渠排水等措施改良沼泽,增加草地8000多公顷,载畜率为158.1%,导致湿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指出曼扎塘湿地与三江平原湿地在成因上的不同之处,并分析造成曼扎塘湿地退化的人为原因。
正确答案
答:以山地为主,湖光山色,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冰川作用形成冰蚀湖。
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草地四季常青——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
具有古老、独特的动植物——在地质历史上与其他大陆分离很早,动植物演化缓慢;人烟稀少, 开发很晚,人类破坏很小。
解析
本题要求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列举塔斯马尼亚岛自然景观,并简析其成因,分析如下:该地以山地为主,湖光山色,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冰川作用形成冰蚀湖;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草地四季常青——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具有古老、独特的动植物——在地质历史上与其他大陆分离很早;动植物演化缓慢;人烟稀少, 开发很晚,人类破坏很小。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某地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分析该地吸引游客的原因。
解题思路
主要从自然景观的旅游价值来分析,即从地形、气候、动植物等方面分析。
易错点
本题答题时注意使用科学的语言,不要漏掉重要知识点。
正确答案
原因:6月份和7月初,该河流域常常受锋面雨带的影响,暴雨集中,历时长,加上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易发生洪涝;到了7月中下旬,锋面雨带移到我国北方地区,该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多晴热天气,形成伏旱。
措施:上游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中游利用洼地修筑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新河,分散洪水水流;在各大支流修建水库,同时提高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6月份重点调蓄洪峰径流,为7月份抗旱提供水源;加强预报、监测,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解析
本题应从6月份和7月初的洪涝灾害和7月中下旬的伏旱两个方面来分析,6月份和7月初该河流域常常受锋面雨带的影响,暴雨集中,历时长,加上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下游河道淤塞,出海口少,泄洪不畅,易发生洪涝;到了7月中下旬,锋面雨带移到我国北方地区,该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多晴热天气,形成伏旱。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锋面移动和伏旱对我国江淮地区自然灾害的影响。
解题思路
锋面雨带控制江淮地区时,该地多雨,易导致洪涝,到了7月中下旬,锋面雨带移到我国北方地区,该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多晴热天气,形成伏旱,出现旱涝灾害的剧烈转换,造成重大损失。
易错点
本题解答时大的方面都可以想到,但对洪涝和干旱的成因分析容易不全面,易漏掉知识点。
正确答案
不同之处: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融水多;
人为原因:改良沼泽,增加草地;过度放牧;排水渠道截断了进入湿地的水源。
解析
曼扎塘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的青海省,属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少、冰川融水较多;该湿地退化的人为原因是改良沼泽,增加草地;过度放牧;排水渠道截断了进入湿地的水源。
考查方向
曼扎塘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形成原因,并分析该地湿地退化的人为原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曼扎塘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的青海省,属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少、冰川融水较多;该湿地退化的人为原因是改良沼泽,增加草地;过度放牧;排水渠道截断了进入湿地的水源。
易错点
注意使用科学语言,不要漏掉重要知识点。
(十七)2016年1月,强寒潮影响我国,南方出现雨雪冰冻天气。读图回答问题。(10分)
44.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3分)
45.部分地区的菜农在寒潮来临之前,会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分析其原因。(4分)
46.简要说明如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以有效地预防或减轻突发性雨雪、冷冻灾害的影响。(3分)
正确答案
P区域南部为山脉,北面开口,南下冷空气在此不断堆积,导致冷冻灾害发生频次较周围高(2分);且P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使冻害更严重(1分)
解析
P区域南部为山脉,北面开口,南下冷空气在此不断堆积,导致冷冻灾害发生频次较周围高,且P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使冻害更严重。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解题思路
P区域位于南岭以北地区,受地形影响该地冷冻灾害高发。
易错点
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正确答案
水的热容量大,使地表降温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2分);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以减轻冻害(2分)(如答出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可给2分)
解析
运用水的比热容大和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菜农在寒潮来临之前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现象。
考查方向
部分地区的菜农在寒潮来临之前,会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运用水的比热容大和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菜农在寒潮来临之前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现象。
易错点
回答时应注意结合材料分析,条理清晰,语言规范即可。
正确答案
运用遥感预报灾害性天气,快速监测暴雪、冷冻灾害,对灾情作出科学评估(1分);运用定位系统可对灾
区精确定位(1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防灾救灾系统,显示灾害波及范围、救灾路线,并计算需要调集的救灾设施,发出警报,及时有序地组织救灾抢险工作等(1分)
解析
灾前,运用遥感技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灾中,运用定位系统对灾区精确定位;灾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防灾救灾系统进行抗灾救灾。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预防或减轻突发性雨雪、冷冻灾害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
灾前,运用遥感技术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灾中,运用定位系统对灾区精确定位;灾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制作防灾救灾系统进行抗灾救灾。
易错点
回答时注意要点全面,使用学科语言。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