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

请回答:

(1)据材料1回答,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有了哪些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2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不论是高等学校、中等学校,还是小学的教育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学校的数量和在校生人数的增长上,中等学校的发展更是成就显著。(2)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高等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那时的文盲率高达80%。……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8年2月,教育部、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和全国扫除文盲协会召开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一个群众性的扫盲高潮很快形成。……据统计,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

材料二: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数第一位。1953年工科新生数占招生总数的42.86%。1955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专业249种,其中工科专业137种,占全部专业的55.2%。1953~1957年五年招新生56.18万人,毕业26.9万人,这充分体现了当时“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首先为国家工业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宋恩荣《当代中国教育史论》

材料三:为庆祝全国科学会议的胜利召开,1978年3月18日发行《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下图中自左至右为:第一枚,科学的春天;第二枚,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第三枚,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1)据材料一和图一、图二,归纳新中国初期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归纳建国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状况,并分析“教育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方向对建国初期的社会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指出“科学的春天”到来的历史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政府动员组织;群众参与广泛;与社会生产、社会改造相结合。作用:将文化知识普及与社会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了人民文化知识水平和社会思想觉悟;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巩固了新生政权。

(2)基本状况:教育发展快;专业设置重工科;招生人数迅速增长;注重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任意两个要点即可)影响: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培养了科技人才,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提高了中国科技文化水平;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

(3)文革结束;党在科学和教育战线上实行全面的拨乱反正,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倡导尊师重教;中国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以科教来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向四个现代化进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说:“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六经:《易》《礼》《书》《诗》《乐》《春秋》)

材料二 19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材料三 德国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初期开设的课程有神学、文科(语言)、法学、医科,以后逐渐增加;至19世纪开设了数学、天文学、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解剖学等几十个科目,并设立了研究院,鼓励科学研究。德国的其它大学也普遍发生了这样的现象。由于教育的高度发展,德国制造了19世纪末的奇迹。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2)材料二中新式学堂是由何者创办?从课程内容说明新式学堂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德国大学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其对19世纪末的德国产生哪些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正确答案

(1 )核心内容:儒家学说(或者四书五经)。特点:读书与做官紧密结合(或者教育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

(2 )洋务派。作用:适应了洋务运动的需要;培养了翻译、军事、科技等实用性人才。(3 )趋势:自然科学学科增多;鼓励科学研究。影响:促进了德国科技经济的发展,成为欧洲强国(或者抄入材料“德国制造了19 世纪末的奇迹”)。

(4 )要加快社会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下一知识点 : 动乱中的教育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人民教育的奠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3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