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共4197题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 共4197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1999年4月4日,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迎来了它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4月24日,北约19个成员国在华盛顿举行纪念庆典,并讨论通过了北约21世纪的战略新构想,即北约的《联盟战略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把北约的“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摘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实质。(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联盟战略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0分)

正确答案

(1)《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联合西欧国家对抗苏联的军事政治同盟协定。(2分)

(2)不同点:北约由“集体防御”组织变为“进攻型”组织,由区域性防御组织转向地区性甚至全球性“危机干预”组织;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4分)影响:北约走向全球化,为北约干涉、插手世界其他地区事务制造借口;成为美国进一步推行其全球战略、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工具;冲击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6分

试题分析:

(1)作为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的宗旨是: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但实际上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2)根据材料信息:“把北约的“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 “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分析指出《联盟战略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北约走向全球化,为北约干涉、插手世界其他地区事务制造借口;成为美国进一步推行其全球战略、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工具;冲击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材料三 “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在政治、经济上对西欧的什么企图?(4分)

(2)依据材料三,美国的目的是否实现?请用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加以说明。材料三中尼克松总统所讲的 “竞争”指的是什么?(7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格局呈现出的特点。这种特点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正确答案

(16分)(1)经济上扶持西欧,政治上控制西欧(4分)

(2)“二战”后初期基本实现,20世纪70年代以后破灭(2分)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2分)

竞争:欧共体形成促进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这对美国构成挑战。(3分)

(3)特点: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2分)

影响:西欧和日本在政治上改变“一边倒”的政策,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冲击美苏两极格局。(3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可以看出美国的企图是通过自己的援助,恢复西欧的经济,进而控制西欧。(2)从材料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可以看出,在战后初期美国的企图是实现了的,但是在70年代后破灭。(3)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在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多极化趋势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点评:战后根据雅尔塔体系确立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在此基础上,美苏进行了激烈的较量,发展成了冷战。建立了两极格局。在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日本的崛起和西欧的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地发展,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多极化趋势加速。在处理国际关系领域,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处理过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我们身上。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美国国会特别联席会议上的演说》

材料二 希拉里·克林顿在接受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对她的国务卿提名进行的审查时说:“单靠美国无法解决最为紧迫的问题,而没有美国世界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我相信,美国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世界也想让美国领导。”

——2009年1月15日新华网专稿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两种生活方式是指什么?(2分)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承担大国“责任”采取了那些措施?(3分)这对当时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对比材料一、二,美国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7分)

正确答案

(1)生活方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2分)

措施:实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3分)

影响:世界处于长达30多年的美苏“冷战”对峙的两极格局状态。(3分)

(2)同:以世界的领导者自居,积极谋求世界霸权。(3分)

异:前者着力于与苏联的对抗;后者着力于与世界各国的合作。(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利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  1999年4月4日,北约在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迎来了它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4月24日,北约19个成员国在华盛顿举行纪念庆典,并讨论通过了北约21世纪的战略新构想,即北约的《联盟战略概念》。其核心内容是:把北约的“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其中包括对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恐怖活动、民族矛盾的爆发和地区冲突等一切被认为是可能危及北约安全的威胁;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摘自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实质。(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联盟战略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0分)

正确答案

(1)《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联合西欧国家对抗苏联的军事政治同盟协定。(2分)

(2)不同点:北约由“集体防御”组织变为“进攻型”组织,由区域性防御组织转向地区性甚至全球性“危机干预”组织;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4分)影响:北约走向全球化,为北约干涉、插手世界其他地区事务制造借口;成为美国进一步推行其全球战略、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工具;冲击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6分

试题分析:

(1)作为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的宗旨是: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共同努力,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促进欧洲-大西洋地区的民主、法治和福利,保卫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但实际上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地位,联合西欧一些国家于1949年4月4日正式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2)根据材料信息:“把北约的“集体防御”改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 “北约可以在其成员国以外地区乃至欧洲以外地区采取军事干预行动”“北约的军事行动无需取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 分析指出《联盟战略概念》和《北大西洋公约》在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北约走向全球化,为北约干涉、插手世界其他地区事务制造借口;成为美国进一步推行其全球战略、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工具;冲击了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观察下面两幅欧洲地图,回答问题:

 

(1)第一幅欧洲地图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2)第二幅欧洲地图根第一幅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正确答案

(1)欧洲出现了严重的分裂,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原因是战后美苏两国的两极争霸。

(2) 欧洲在走向联合;欧盟成为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读图能力是历史学科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近年来的高考题中都注重采用历史地图。出好此类题首先要精选地图,即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地图的信息量是否丰富;各种地图之间要有内在的时间空间或逻辑的联系;在问题的设计是要有整体意识和全局意识,抓住核心信息来发问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期以来,美国以两大洋为屏障,不参与欧洲的争端,也不与欧洲结盟,一心一意发展自己的实力。

材料二 美国参议员范登堡曾经是孤立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他在二战时期开始转变。1941年珍珠港事变的次日,他投票赞成罗斯福对轴心国宣战。他曾说:“珍珠港结束了孤立主义。”1945年,他还发表了一篇讲话,强调美国要打破“沉默”,积极参与世界事务。

材料三 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约翰·希克森在1947年说:“人们是否从华盛顿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联盟是万恶之源?我对此毫不在乎,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根据以上关于美国外交政策转变的材料,结合学过的内容,想一想

(1)美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4分)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5分)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是和平时期,美国为什么还强调结成“军事同盟”? (4分)

正确答案

(1)由推行孤立主义,不卷入国际事务到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再到二战后与西欧国家结成 军事同盟反抗苏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4分)

(2)①从根本上说,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想通过参与国际事务,获得世界霸权。②具体来说,二战中关国的自身利益受到法西斯国家的侵害和威胁,所以美国放弃孤立主义政策,参加二战。③二战后,苏联实力的壮大成为其称霸世界计划的最大障碍,战时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5分)

(3)与苏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全球战略矛盾对立,视苏联为其称霸世界计划的最大障碍; 国家利益的冲突等。(4分)

本题主要以二战前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第(1)题解题时注意材料一中“不参与欧洲的争端,也不与欧洲结盟”,反映了其孤立主义政策;材料二中“投票赞成罗斯福对轴心国宣战”,反映了美国积极参加二战的政策;材料三中“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反映了美国与西欧结成军事同盟对抗苏联的政策。第(2)、(3)题,解题时注意从美国国力增强,国家利益的冲突、意识形态的矛盾等角度,去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据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二 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据尼克松总统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据布什总统1991年致国会的咨文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是指哪一国家?(2分)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施该政策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具体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尼克松的话反映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他将西欧、日本和中国列入世界“五大力量”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布什所说的“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布什的话反映美国的意图是什么?(2分)

正确答案

(1)苏联。(2分)

政策:“冷战”政策。(2分)

表现:马歇尔计划、北约。(4分)

(2)变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冲击着两极格局。(2分)

原因:战后西欧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实力大增;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综合国力迅速增长。(6分)

(3)直接原因:苏联解体

意图:称霸世界

试题分析:(1)第一问,关于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是指哪一国家的问题可依据二战后的世界发展形势的史实来分析回答,当时能成为美国对手的国家应该是苏联。有关美国对其采取了什么政策的问题,也是需要依据史实来分析归纳,二战后形成的了美苏两极对抗的冷战格局。有关于指出美国实施该政策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具体表现的问题,依据美苏冷战史实回答即可。

(2)第二问,有关于尼克松的话反映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的问题,依据当时的世界形势发展的史实,从日本的崛起、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国的崛起等内容说明了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有关分别分析他将西欧、日本和中国列入世界“五大力量”的原因的问题,需要从各种势力崛起的表现来分析归纳即可。

(3)第三问,有关于布什所说的“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注意材料内容出现的时间是1991年,是啊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后布什的言论,依据这个背景来回答本题。有关于布什的话反映美国的意图是什么的问题,依据美国的一贯政策即可得出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二是……。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非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的文章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美国时代,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

材料三  最近在各地上演的好莱坞大片《2012》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抗震救灾的情节,展示了中国形象,打破了好莱坞大片中美国人一直被塑造为拯救世界英雄的惯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1分)举例说明二战后初期美国的战略意图是否实现。(3分)

(2)概括指出“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的主要表现。(4分)并指出

“后美国时代”世界格局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3)结合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的重大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三中“中国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4分)

正确答案

(16分)

(1)意图要点:领导世界,攫取世界霸权(1分);基本实现(1分);提出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在亚洲“热战”,干涉别国事务等(答2条即可。2分)

(2)表现提示:欧盟成立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崛起的中国;走出低谷的俄罗斯,仍在挑战着美国的支配地位以及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等。(答任意4点即可。4分)

特点提要: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2分) 影响提要: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答2条即可。2分)

(3)改革开发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对民生的关注,国际形象

的提升等方面回答。言之合理即可得分。(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国家间权力体系的转换做出了解释。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见下图)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样的历史转变进程。

(1)康德拉捷夫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现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其标志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除科学革命外,还有哪些因素“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欧洲的扩张对世界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47年,丘吉尔问道:“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呢?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3)指出导致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加快了欧洲联合的步伐。这对世界的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冲击这一格局的还有哪些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英国世纪:工业革命或“世界工厂”;美国世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2)因素:政治革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经济革命:工业革命。影响:20世纪初,欧美列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给被侵略和被奴役地区带来灾难和痛苦;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3)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苏冷战威胁着西欧国家安全;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灵创伤。

(4)影响: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力量:日本的崛起;第三世界力量的壮大;中国的迅速发展。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材料二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1840——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三 1958你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你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以德治国”。以此抨击法国的君主专制、宗教愚昧,倡导理性。

(2)抽鸦片的国家。

希望扩大对中国鸦片贸易;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西方的舆论宣传;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很多中国人吸食鸦片;中西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3)第④阶段:中美同属世界反法西斯阵营。

第⑥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朝鲜战争。

(4)增强国力;加强交流;理性对待。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政治体制的确立,源于1787年宪法的制定。1787年9月,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制定出来,交给公众审查。“出身低微者”觉得,共和国总统不过是另一个君主,宪法规定的国会不过是另一个英国议会。

——房龙《美国史事》

(1)针对“出身低微者”顾虑,假如你是宪法制定者,你将如何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周期为50年左右的景气与萧条交替的长期波动。在这个长周期的前25——30年,世界经济总体处于繁荣时期,而在后一半时间,世界经济则总体上处于衰退和萧条时期。在每一个长周期,都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新兴的经济强国,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充当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极”。

(2)1945年,世界经济进入最强劲的一轮“康德拉捷夫上升期”,美国成为新的“增长极”。美国是怎样“利用当时出现的种种机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从“康德拉捷夫周期”的角度看,美国的霸权地位在1945年如日中天,从20世纪70年代起陷入缓慢衰落。当今世界已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阐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权力受到制约;英国的议会是权力中心;美国国会只拥有立法权,与总统和最高法院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制约。

(2)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控制了世界金融市场;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控制世界市场;推行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各国等;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3)同意。随着欧盟、日本的发展,新经济强国的不断出现,世界经济出现多极化;美国经济面临诸多问题。不同意。尽管美国面临很多问题,但美国的经济实力依然强大,其他国家无法与之相比。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人们称美苏“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 ]

A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之中

B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中

C维持了比较长久的世界和平局面

D虽然制造了不断的局部战争,但是却避免了世界性大战的发生

正确答案

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材料二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1840——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三 1958你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你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问题: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以德治国”。以此抨击法国的君主专制、宗教愚昧,倡导理性。

(2)抽鸦片的国家。

希望扩大对中国鸦片贸易;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西方的舆论宣传;大量鸦片输入中国;很多中国人吸食鸦片;中西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3)第④阶段:中美同属世界反法西斯阵营。

第⑥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美国实行冷战政策;朝鲜战争。

(4)增强国力;加强交流;理性对待。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