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人将质量为m的重物由静止举高h,获得的速度为v,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所受合外力对它做的功等于mv2

B人对物体做的功等于mgh+mv2

C重力和人对物体的功之和等于mgh+mv2

D物体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mgh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和B,开始时离地面的高度相同,A物块自由下落到地面,重力做功为W1,B物块沿斜面下滑到地面,重力做功为W2,则(  )

AW1=W2

BW1>W2

CW1<W2

D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初动能Ek0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已知上升过程中受到阻力f作用,如图所示,图中两条图线分别表示小球在上升过程中动能、重力势能中的某一个与其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地面为零势能面,h0表示上升的最大高度,图上坐标数据中的k为常数且满足0<k<1)则由图可知,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分别表示的是动能、重力势能随上升高度的图象

B上升过程中阻力大小恒定且f=kmg

C上升高度h=h0时,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

D上升高度h=时,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差为mgh0

正确答案

B,C,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我省沙河抽水蓄能电站自2003年投入运行以来,在缓解用电高峰电力紧张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抽蓄水能电站的工作原理是,在用电低谷时(如深夜),电站利用电网多余电能把水抽到高处蓄水池中,到用电高峰时,再利用蓄水池中的水发电.如图,蓄水池(上游水库)可视为长方体,有效总库容量(可用于发电)为V,蓄水后水位高出下游水面H,发电过程中上游水库水位最大落差为d.统计资料表明,该电站年抽水用电为2.4×108KW•h,年发电量为1.8×108KW•h.则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为g,涉及重力势能的计算均以下游水面为零势能面)(  )

A能用于发电的水最大重力势能EP=ρVgH

B能用于发电的水的最大重力势能EP=ρVg(H-

C电站的总效率达75%

D该电站平均每天所发电能可供给一个大城市居民用电(电功率以105kW计)约10h

正确答案

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在匀强电场中,以水平速度抛出,小球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为,则小球在竖直方向下落h高度时(  )

A小球动能减少

B小球电势能增加

C小球机械能减少

D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mgh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同一物体沿着倾角不同的光滑斜面AB和AC分别下滑,如果都在A点由静止开始一直滑到底端,(斜面固定不动)则(  )

A两次运动,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相同

B滑到底端时,两次重力瞬时功率相同

C滑到底端时,两次物体的动能相同

D滑到底端时,两次物体的速度相同

正确答案

A,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速度从A点冲上倾角为30°的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g.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若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4

B物体的机械能损失了mgh

C物体在A点的动能是mgh

D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是mgh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一只排球在A点被竖直抛出,此时动能为20J,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又回到A点,动能变为是12J.假设排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A点为零势能点.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排球的动能变为10J时,其重力势能的可能值为(  )

A10J

B8J

CJ

DJ

正确答案

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A和B,在同一高度处,A物体自由落下,B物体沿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则它们到达地面时(空气阻力不计)(  )

A速率相同,动能相同

BB物体的速率大,动能也大

CB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比A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多

DA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v0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到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且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到海平面时的重力势能为mgh

B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gh

C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mv02+mgh

D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mv02

正确答案

A
下一知识点 :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重力势能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