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 共1513题
某校高二(2)班同学在学习了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的知识后。分成了2个研究小组,分头进行了探究活动,观察和收集到以下现象和观点:
第一小组的同学发现,麦当劳、肯德基以其方便、卫生在中国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可口可乐等洋品牌在饮料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外国大片充斥着我们的电影市场。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得到年轻人的广泛认可,而对中国传统节日却茫然无知。同学们在思考:这些是否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冲击呢?
(1)请你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以解答第一小组同学的疑问。(8分)
正确答案
①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大量传入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3分)②年轻人求新、好奇的心理特点,促使他们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接受快,并以此张扬个性,满足个人精神需求;(3分)③商家的推波助澜等。(2分)
(注:每小点2 分,答出3小点且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但总分不超过8分)
材料:针对Z市平坟复耕,26位学者呼吁停止“平坟运动”。该省作为中原文化的起源地,一方面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华姓氏文化节、中原根亲文化等为主要平台,打造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另一方面却又大肆平坟,截断中原文化根脉。作为安葬祖先的场所,坟墓不仅是这一信仰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中国人奉行孝道的终极体现和最基本要求。“平坟运动”严重伤害了民众情感,破坏了中国文化传统,必须立即停止!
结合材料,请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平坟运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正确答案
①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强制平迁村民坟墓,破坏了中国人奉行孝道的重要物质载体,不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平坟运动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平坟运动不利于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④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平坟运动不利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每点2分,8分)
试题分析:本题是分析“平坟运动”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仔细审读材料,抓住材料中“坟墓不仅是这一信仰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中国人奉行孝道的终极体现和最基本要求。”可知运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对传统文化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
点评:解答材料式分析题要注意两点:首先要看清设问。设问中往往包含了答题的知识范围和方向“带着问题看材料”更具有针对性。其次要认真研读材料,因为设问是以材料为背景的,它们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而这种联系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013年6月15日,以“聚焦亲情、共圆梦想”为议题的第五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举办。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会见两岸各界人士时指出,两岸同胞本来就是一家人,虽然由于历史的原因两岸间存在一些隔阂,但同胞间的亲情是谁也割不断的。两岸同胞应当加强交流,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多做增进了解、融洽感情的事。一些台湾人士也在发言中表示,期盼两岸关系继续发展,两岸中国人用共同的智慧、情感、毅力,打造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运用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两岸人民能够“聚焦亲情、共圆梦想”的依据。(9分)
正确答案
(l)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3分)
(2)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3分)
(3)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包含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
试题分析: 此题设问限定的知识范围为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答题角度为“为什么?”围绕的问题是两岸人民能够“聚焦亲情、共圆梦想”的依据,可以转化为两岸人民为什么能够团结统一。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在于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这是维系团结统一的精神纽带。从中华文化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在于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另一方面在于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013年7月23日,第五届中国刘伯温文化节开幕式暨“太公祭”秋祭大典在文成县南田镇举行。“太公祭”是存续在南田镇以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为对象的家族及地方先贤祭祀礼仪习俗,今年已是702周年。此次刘伯温文化节开幕式暨“太公祭”秋祭大典在保持太公祭的原汁原味同时,结合时代做出了内容与形式的适度调整,共分“盛世鼓乐 祥龙飞天”、“恭读拜文 乐舞告终”、“行礼施拜 敬献花篮”、“祭祀先祖 守望非遗”四个篇章。刘氏族人以及各界人士与海内外游客几千人参加了这一活动。文成县委书记汪驰在开幕式上表示要使刘伯温文化的研究与当地的经济、产业、文化发展有机结合,从而将其发扬光大。
材料是如何体现“传统文化的特征”的。(10分)
正确答案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此次刘伯温文化节开幕式暨“太公祭”秋祭大典的四大篇章体现着“祥龙飞天”“ 恭读拜文”“ 行礼施拜” “祭祀先祖”等众多传统文化特质,太公祭尽量保持了原汁原味,体现了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本次开幕式暨“太公祭”秋祭大典的四大篇章里还赋予了“盛世鼓乐”、“ 乐舞告终”“敬献花篮”、 “守望非遗”等社会主义和时代的新内涵,并与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相结合,在内容和形式上作出了调整,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6分)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刘伯温文化节开幕式暨“太公祭”秋祭大典中”祥龙飞天”“ 恭读拜文”“ 行礼施拜” “祭祀先祖”都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点,它能够凝聚着刘氏家族和文成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发展本地经济政治文化,也以自身的特点吸引了海内外游客。(4分)
试题分析:本题以刘伯温文化节为话题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切口比较小,只要求说明材料体现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即可。解答好本题对考生的要求是首先要明确传统文化的特征是什么?其次,本题的题型属于演绎型的体现类,采用先理论后材料或者先材料后理论均可。因此只要能记住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及其内涵,掌握了该题型的作答技巧,根据材料来解答该题,应该没有什么难度。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而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是志愿者口号的形象展现。标志将乐于奉献的“爱”与不畏艰苦的“行动”结为一体,把传统的“心、脚”进行了融合与创新。红色的心,是志愿者的纯朴的微笑与真诚的服务的象征,而心灵下方的那一双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
材料二: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走出体育场办亚运会开幕式,广州市根据“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的理念选择确定了开幕式场地为海心沙岛。开幕式充分利用了海心沙得天独厚的城市中轴线和珠江东西交汇点的地理位置,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把江水、两岸、城市地标,包括西塔、广州塔等建筑物尽收其中,充分利用激光、喷泉、船、帆、塔六大实物和光影元素,融天、地、水、桥于一体,打造出全新的舞台概念。艺术表演以“水”为主题,又全面综合运用多种元素,尽情展现水的魅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的设计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哪些观点?(10分)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6分)
正确答案
(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标志的设计,把传统的心脚进行融合与创新,体现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3分)
②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标志设计把传统的心脚进行了融合与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精神。(2分)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标志的设计,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文化,推陈出新,使我们能成为志愿者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3分)
④立足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能适应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促进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标志一双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展示了志愿者的形象。(2分)
(其它观点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等言之有理均酌情给分)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分)开幕式展示了江水、两岸、城市地标,包括西塔、广州塔等不同元素,又融天、地、水、桥于一体,体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2分)
②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2分)开幕式以海心沙岛的特殊地理位置为依托,结合建筑、水、光等普遍性元素,打造全新的舞台,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2分)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占支配地位,起决定性作用。(2分)开幕式紧扣“水”的主题,充分展示水的魅力,体现了集中主要力量抓主要矛盾。(2分)
④复杂事物存在主次矛盾。(2分)开幕式以“水”为主题,又全面综合多种元素,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分)
(每小点4分,学生只要答满4点给满分16分。学生其它从全面的观点、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观点回答可酌情给分)
略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