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 共626题
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已知SS1=SS2,且S1、S2到光屏上P点的路程差△s=1.5×10-6m,当S为λ=0.6μm的单色光源时,在P点处将形成______(填“亮”或“暗”)条纹;当S为λ=0.5μm的单色光源时,在P点处将形成______(填“亮”或“暗”)条纹.若保持光源S的波长λ=0.6μm不变,把光源S稍微远离双缝条纹S1、S2,则点P出现______(填“亮”或“暗”)条纹,且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的距离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n==
=5,知所用单色光波长为0.60μm,则P点处是暗条纹.
而n′==
=6,知换成波长为0.50μm的单色光,则P点处是亮条纹.
若保持光源S的波长λ=0.6μm不变,把光源S稍微远离双缝条纹S1、S2,光程差仍是半个波长的奇数倍,即为暗条纹;
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相邻亮条纹或相邻暗条纹的距离不变,
故答案为:暗,亮,暗,不变.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电传感器可用测量光屏上光强的分布.某次实验时,在电脑屏幕上得到图(乙)所示的光强分布,这位同学在缝屏上安装的是______(选填“单缝”或“双缝”). 当做干涉现象研究时,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可选用宽度较______的双缝(选填“宽”或“窄”),或使缝屏与光屏间的距离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图乙可知,条纹中间亮、两边窄,知是衍射条纹,所以在缝屏上安装的是单缝;
根据知,要使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双缝的宽度需减小,即选择宽度较窄的双缝.或使双缝与光屏间的距离增大.
故答案为:单缝,窄,增大.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测定激光的波长的实验装置如图5所示,激光器发出一束直径很小的红色激光进入一个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感光片的遮光筒,感光片的位置上出现一排等距的亮线.
(1)这个现象说明激光具有______性.
(2)某同学在做“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时,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A条纹中心时如图(1)所示,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3)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B条纹中心线时如图(2)所示,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4)所示.已知双缝间距为0.5mm,从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m,则图(3)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mm,图(4)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mm,所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m(波长值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光的干涉现象说明激光具有相干性;
(2)图3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1mm,游标读数为0.1×4mm=0.4mm,则最终读数为11.4mm,
图4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6mm,游标读数为0.1×8mm=0.8mm,则最终读数为16.8mm,
则相邻条纹的间距,根据
得,
=6.8×10-7m.
故答案为:(1)相干 (2)11.4 16.8 6.8×10-7
某同学在做“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的实验时,第一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2条亮纹的中心时(如图甲中的A),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第二次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6条亮纹的中心时(如图丙中的B),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丁所示.已知双缝间距d=0.5mm,双缝到屏的距离l=1m,则:
(1)图乙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cm.
(2)图丁中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cm.
(3)所测光波的波长为______m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答案
1.250
1.775
6.6×10-7
解析
解:(1)游标卡尺的固定刻度读数为1.2cm,游标尺上第10个刻度游标读数为0.05×10mm=0.50mm=0.050cm,所以最终读数为:1.2cm+0.050cm=1.250cm;
(2)游标卡尺的固定刻度读数为1.7cm,游标尺上第15个刻度游标读数为0.05×15mm=0.75mm=0.075cm,所以最终读数为:1.7cm+0.075cm=1.775cm;
(3)△x==0.131cm
根据△x=λ得:λ=6.6×10-7m
故答案为:(1)1.250; (2)1.775; (3)6.6×10-7.
某同学使用激光器作光源,在不透光的挡板上开一条缝宽为0.05mm的窄缝,进行光的衍射实验,如图甲所示,则他在光屏上看到的条纹是图乙中的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因为衍射条纹与单缝平行,条纹中间宽、两边窄.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