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二分二至光照示意图,回答问题。

(1)此图表示______半球。

(2)此图所示节气是________日。

(3)B点昼长约______小时,A点日出时间约为_______点。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点。

(5)此季节北太平洋上逐渐强大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当此高压7、8月期间长时间控制宁波,

    会造成宁波_________(填梅雨、伏旱或寒潮)天气。

(6)下图2是某房地产公司在宁波市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 该商品房阳台在一般情

    况下朝向为_____方向(填南或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1此日阳光照进楼内

    面积达一年中的_______(填最大或最小)。

正确答案

(1)北    

(2)夏至   

(3)15;6   

(4)2

(5)夏威夷高压或副热带高压或北太平洋高压;伏旱

(6)南;使房内获得更多的阳光;最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粗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图中阴影部分是夜间,那么晨昏线ABC属于昏线的是__________。

(3)D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时,D点白昼长__________小时。

(4)A、B、C三点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___,昼夜平分的是__________。

(5)假若B点的纬度为70°N,那么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经度是________。B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

    B点的昼长是__________小时。

(6)A点在B点的__________方向。

正确答案

(1)“略”

(2)AB

(3)6;18

(4)BA;C

(5)20°N,45°W;0;24

(6)西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1分)。

  材料一:2013年9月24日19时29分在巴基斯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为北纬27.5°,东经 65.6°。震中位于巴基斯坦和伊朗的交接处,当地多为戈壁和荒漠。

  材料二:瓜达尔港建成投入使用后,瓜达尔港基本上都处于闲置状态。2013年2月18日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运营权由新加坡企业移交给中国企业,未来,瓜达尔港将会给中国能源供应通道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瓜达尔港港口,位于巴基斯坦西南边陲,阿拉伯海之滨,靠近伊朗边境,距离世界主要运油航道霍尔木兹海峡更是只有400公里。

材料三:下图为瓜达尔港相关区及周边地区图。

(1)结合材料分析巴基斯坦发生7.8级浅源地震,但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不严重,原因是地震发生地                             ,                           。(2分)

(2)2月18日巴基斯坦,印度,中国三个国家的首都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是          ,白昼最长的是                            国家。(2分)

(3)中巴两国计划建一条中巴铁路(如图),指出中巴铁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3分)

(4)瓜达尔深水港一直处于闲置状态,综合分析其区位原因。(6分)

(5)巴基斯坦要把卡拉奇建设成为本国最大的纺织城,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8分)

正确答案

(1)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稀少(2分)

(2)北京;印度(2分)

(3)加强与巴基斯坦的经济联系,便于扩大贸易往来;大大缩短石油等能源运输时间和距离,丰富能源来源渠道,减轻我国能源压力;扩大我国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促进经济发展。(每点1分,任答3点即可3分)

(4)地处西南边境,远离印度河平原;交通落后,缺少铁路、公路与其他地区联系;腹地为荒漠地区,人口、城市较少;本地区工农业生产较落后,缺少货物运输。(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共6分)。

(5)该国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棉花种植业和畜牧业,棉纺、毛纺原料充足;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市场需求量大;靠近港口,交通运输便利。(每点2分,共8分)

试题分析:

(1)分析巴基斯坦的经济特征,巴基斯坦经济较落后人口少,所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不严重。

(2)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递减,2月18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巴基斯坦,印度,中国三个国家的首都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纬度越低,白昼时间越长。

(3)从图中可知,中巴铁路西部接近霍尔木兹海峡,此处石油资源丰富,缩短了运输时间和距离,加强中巴联系,促进经济发展。

(4)从区域位置分析,瓜达尔港所处地区经济落后,人口少,工农业落后,缺少运输,交通不便所造成。

(5)自然因素:气候干旱但有河流,适宜棉花种植和畜牧业发展,原料充足;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等方面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新疆喀什某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于6月10日至8月10日到图10所示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考察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同学们某日20:30到达A地时已华灯初上,而自己的家乡此时依然天空明亮。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此现象。(4分)

(2)简述6月10日至8月10日考察期间,B地(21°N)昼长的变化情况。(3分)

(3)同学们在B地(21°N)与当地学生交流时,看到他们记录的B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下图)。据此简述6月10日至8月10日期间,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3分)

正确答案

(1)喀什比A地纬度高,(1分)夏季白昼时间更长;(1分)喀什比A地位置偏西,(1分)

日落更晚。(1分)

(2)6月10日至6月22日,昼渐长;(1分)6月22日,昼最长;(1分)

6月22日至8月10日,昼渐短。(1分)

(3)6月10日至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1分)6月22日至7月17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到90°;(1分,只答变大不得分,必须答出到90°。)7月17日至8月10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小。(1分)

试题分析:

(1)同学们是在夏半年进行的考察,此时段太阳直射点处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纬度越高的地区昼越长,喀什比A地区纬度高,因而能够见到太阳;另一方面,喀什位置靠西,地方时相比A地区晚,日落也要晚一些。

(2)6月10日至8月10日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为先向北,到6月22日达到最北,然后向南,一直到12月22日前后。考察时间段内,对于靠近北回归线的B地而言,昼长夜短,6月22日昼长达到最大值,因而6月10日到6月22日昼长不断变长,6月22日到8月10日,昼长逐渐变短,整体而言昼长夜短。

(3)由B地区日影图可以看出,6月10日到6月22日,日影逐渐变长,因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长小;6月22日至7月17日,日影逐渐变短,说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7月17日日应为0,说明此时直射,正午太阳高度为90°;7月17日到8月10日,日影逐渐变长,因而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长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32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中心点(150S,1350E)的地球投影图,其中OA为正北方向,AC、BD中的各点均为等分点。

(1)请在下图中绘注:450E经线,1650E.经线,00纬线,750S纬线。(12分)

(2)计算太阳直射O点的大致日期,并在下图中绘出O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轨迹。 (8分)

(3)O点所在国家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是什么?试析其主要成因。(12分)

正确答案

(1)

(2)日期大致为11月22日和1月22日左右。

(3)特征:炎热干旱。

成因:南回归线穿过该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东南信风影响,炎热干燥;东西长、南北宽的大陆轮廓加剧了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范围;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地形平坦,缺少地形雨,加剧了干旱性);沿海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减湿作用,扩大了热带沙漠气候的范围。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的中心点O(150S,1350E),可知赤道位于该中心点与北侧的第一点中间位置,而南极点为该中心点南侧偏75°的位置,即距离C点15°的位置,这就可以画出450E经线,1650E.经线,00纬线,750S纬线的位置。

(2)计算太阳直射O点在15°S上,太阳直射赤道0°为9月23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为12月22日,根据15°S处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比例,可知的大致日期为11月22日,再根据对称原理,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到15°S时,日期大概为1月22日左右。

(3)O点(150S,1350E)所在国家为澳大利亚,所处纬度较低,南回归线穿过该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东南信风影响,炎热干燥,沿海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减湿作用,扩大了热带沙漠气候的范围,因而其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1,此时,若从两极上空看会看到图3中的________图(填序号)。此时,地球正处于公转轨道

    (图2)中的________位置上(填上A、B、C、D)。

(2)图1中D的时刻是______点,A点日出时刻是______点,这一天与A点同纬度的E点昼长是________小

    时。

(3)图1中A、E、C三点中,与B点时刻相同的是_________点,列举一个此时与E点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是

    __________点。

(4)关注图1中0°经线的位置,求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点,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

    (经纬度)。

(5)图4为某地朝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则该地可能为图1中的__________点。

正确答案

(1)①;B

(2)12;4;8

(3)E;A(或C)

(4)14;(23°26′N,90°E)

(5)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该图是“冬至日当天北京时间18时的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同心圆为等太阳高度线,读后请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E地的地理坐标为               。(2分)

(2)C地位于A的     方向。(4分)

(3)D地与E地的时差       (小于或大于或等于)2小时。(4分)

(4)请在下方框内画出长沙该日垂直于地面的旗杆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日影朝向,并用箭头注明影子移动方向。(4分)

正确答案

小题1:(23°26′S,30°E)(2分)     

小题2:西北     (4分)                                                                                                                                                                       

小题3:大于 (4分)

小题4:画图略

试题分析:

小题1: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点所在经线,根据此时北京时间为18:00,则正午12时的经线应位于120°E的西侧90°,即30°E。

小题2:图示A、C点都位于太阳高度为0°的大圆,即晨昏线,而图示A点为晨昏线上南半球纬度最高的点,故C点位于A点的北侧,由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图示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A点的地方时为0时;而C点表示当地的日落时间,且所在纬度没有出现极昼,故C点位于A点的西侧。

小题3:图示DE所在的纬线为南回归线上,出现昼长夜短,,故从日出到正午12时,时间大于6小时,太阳高度变化90°;而DE之间太阳高度差30°,则推算其时间大于2小时。

小题4:此时长沙为冬半年,昼短夜长,日出东南方向,即日出时物影朝西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即物影朝正北;日落西南,即日落时物影朝东北;且从日出到正午物影长短不断变短,正午最短,而从正午到日落物影长短不断变长,日出与日落时大致等长。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同学应结合图示和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相关内容进行计算和转化,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位置,及南北两侧极点附近的极昼极夜现象的分布等内容,注意读图和画图分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时,北京的日期是         ,北京此刻的时间是      。此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                  。(6分)

(2)当太阳直射点从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上海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2分)

(3)当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4分)

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图中各点中的     点时,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2分)

正确答案

(1)12月22日  21:20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2)夜长昼短,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

(3)A D  

(4)E

第(1)题,结合图示明显看出A点位于(20°W,23°26′S),据此可知北京日期为12月22日,北京时间为21:20。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第(2)题,当太阳直射点从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即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过程中,上海市夜长昼短,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第(3)题,当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时,即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在其过程中北半球由春季进入夏季,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春旱现象,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第(4)题,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西半球中央经线且位于赤道时,西半球为昼半球,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为“某日全球昼夜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区时划分,此时地球上进入新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___________。(3分)

(2)此日全球昼长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地昼长为________小时,日落地方时是__________。(4分)

(3)A地在B地的______________方向。(1分)

(4)请将左图此刻的昼夜状况转绘到右图中,要求:绘制出晨昏线,用 表示夜半球。(2分)

正确答案

试题分析:

第(1)题,由“某日全球昼夜分布示意图”中北极圈以里极夜现象南极圈以里极昼现象可知此时为冬至日,所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 );又根据图中90°E平分昼半球,推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  90°E)。由90°E为中午12时,可推知0时线为90°W,90°W为西六区的中央经线,该区82.5W°-90°W仍为昨天,所以全部为今天的时区是西七区,起始经线为 97.5°W。又根据自东向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减去一天。所以按区时划分,此时地球上进入新一天的经度范围是97.5°W向东至180°。

第(2)题, 由于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圈以里出现极夜现象,所以此日全球昼长纬度分布规律是从66°34′N向南递增,南极圈及其以南是极昼。由左图可知C地白昼占图中的2份,由一份为2小时,可推知C地昼长为6小时。根据昼长=2(日落时间-12:00),可推知日落时间=12+3=15,日落时间是15:00。

第(3)题,由图示可知A(66°34′N,90°E),B(23°26′S,145°W);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可推知A地在B地的东北方向。

第(4)题,绘图时,要注意右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推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光照俯视图,绘图时注意两点:1.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2.南极圈以里是极昼。3.90°E平分昼半球,90°W平分夜半球。

点评:该题难度中等,属于能力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光照图的阅读、时间计算与昼夜长短的分布特点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 “某日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在图中画出晨昏线,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图1表示的日期是       ,该日图示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地。

(3)图2中正确表示图1中B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       

(4)该日,北极圈以北的昼夜状况是           ,该日后一个月内,其范围逐渐        ,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正确答案

(1)3分 

 

(2)12月22日 前后(或北半球冬至日)         C  2分

(3)乙    2分

(4)极夜  变小   北 增大4分

试题分析:(1)晨昏线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2)图1所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应为12月22日前后,由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越往南昼越长。(3)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计算即可,由于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3.5°S,B点的当地纬度为0°,故计算得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66.5°.(4)直接根据图示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该日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故北极圈内极夜范围缩小。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晨昏线与阳光的基本关系,并能抓住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置,进而分析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一般分析思维的归纳和总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其他部分为白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北京时间是          。

(2)此时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        。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 

(3)此时,赤道与晨线、昏线交点的经度分别是                        。 

(4)此时,45°E所在时区的区时为                        

(5)如图所示,新旧一天的比例为           

(6) 据左图信息,在右图中画出提供相同信息的示意图。 

正确答案

(除特别标注外,每空1分)

(1)23°26 ’N ,180°          8时     

(2)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3)90 °E            90 °W              

(4)6月22日    3时(1分)

(5)1 : 1           

(6)画图如下图所示(2分)

试题分析:

第(1)题,由图可知,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现象,故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又因为0o经线平分夜半球,故与之背对的180度经线平分昼半球,故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 ’N,180°),因为0度经线为零点,故东经120度经线为8:00,即北京时间是8时。

第(2)题,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现象,此时出现极夜现象的纬度范围大致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第(3)题,由图可知,赤道与晨线、昏线交点的经度分别是90 °E和90 °W。 

第(4)题,此时0度经线为零点,45°E比0度经线快3小时,故45°E所在时区的区时为6月22日3时。

第(5)题,新旧一天的分界线为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此时0时经线为0点,为新一天的开始,180度经线为新一天的结束,即新一天跨经度180度,故新旧一天的比例为1:1。

第(6)题,据图示信息,在右图中画出提供相同信息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试题综合性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根据极圈内的现象判断日期及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位置。(2)根据0度经线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3)

根据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来判断新旧一天的比例。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二分二至示意图”(从地球北极上空俯视)和“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中D、B两位置代表的节气名称及日期分别是D       ,日期是       ;B       ,日期是        。(4分)

(2)在A、B、C、D四位置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速度最慢的是      。(2分)

(3)甲、乙分别处于A、B、C、D四点中的哪一点附近?甲图        点,乙图     点。在甲图中该日极夜范围是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8分)

正确答案

(1)秋分    9月23日      春分     3月21日

(2)A       C(每空1分)

(3 )A        D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每空2分)

试题分析:(1)根据公转轨道图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的差异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则判断为冬至日,而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为夏至日,故D表示秋分日。B表示春分日。(2)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近日点(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远日点(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故地球经过A冬至日,最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C夏至日时,最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3)根据图示的晨昏线分布特征:甲图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乙图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故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而北京的夜在变长,即昼变短,判断为秋分日。甲图为北半球冬至日,北极圈及以内地区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地球运动的常规考点,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公转轨道图上,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②掌握二分二至日的晨昏线分布特征;③掌握地球公转轨道图上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对解题基本方法和规律的整理和归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昼夜分界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18分):

(1)这是北半球       节气,太阳直射点位于              _________________。

(2)此时,有极昼现象的地区是                    

(3)此时,D点地方时为      时,和D点地方时相同的是      点。

(4)若A点的经度为90°E,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__________时。

(5)ABCD四地中昼最长的是         ,夜最长的是        

(5)请描述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正确答案

小题1:冬至(2′)    南回归线(2′)

小题2: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2′)

小题3:2时(2′)    B(2′)

小题4:14时(2′)

小题5:B(2′)   C(2′)

小题6: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

试题分析:

小题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

小题2:图示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小题3:根据图示A点为昼半球的平分线,地方时为12时,可推算D带你时间为2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小题4:图示A点的地方时为12时,经度为90°E,则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较90°E早2个小时,故为14时。

小题5:由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全球越往南昼长越长。越往北昼长越低,即夜长越长。

小题6: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南回归线上)向南北两侧递减。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晨昏线图的基本判断方法和时间问题分析方法,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利于解题技巧的训练。本题还可结合图示考查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相关内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图1)和地球位于甲位置时昼夜状况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        。(2分)

(2)每年的          日期前后,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位置,此时是北半球的     节气。与丙位置相比,甲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3分)

(3)图2中ab为晨昏线,请在该图中用绘出夜半球的范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兖州昼夜长短状况是              ,此后半年内兖州的昼长变化是                 ,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5分)

(4)此时图2中C点为    点钟,该日C点日出为   点钟。(2分)

正确答案

32.(共12分)

(1)自西向东(1分)

(2)12月22日(1分)  冬至(1分) 快(1分)

(3)图略(2分)     23026/S 或 南回归线(1分)

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1分)变长(1分)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1分)

(4)12(1分)     6(1分)

试题分析:第(1)题,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第(2)题,解题关键是甲节气的判断,可连接日地两球的球心,与甲的交点在南半球,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得出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地球公转到图中甲位置,此时是北半球的冬至节气。与丙位置相比,甲位置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第(3)题,图2中,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南回归线,兖州在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此后半年内,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兖州的昼变长,地球上出现极夜现象的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第(4)题,此时图2中C点为12点钟,因为C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平分昼半球,该日C点在赤道上,昼夜平分,日出为6点钟。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但仍属于传统主干知识,设问深度也仅仅限于地球运动的意义层面,学生只要认真读图,运用所学知识就能很好作答。

【方法指导】在高中阶段对公转轨道图进行了一定的简化,基本上左右两个被固定为夏至日和冬至日这两天;上下两个被固定为春分日和秋分日这两天。因此判断的时候可根据此特点进行判读。

第一步: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可根据地球自转、南北极指向等来确定地球公转方向)

第二步:在图中过球心做地轴的垂线,即赤道。

第三步:作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

第四步: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即图1中的丙;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南回归线),为冬至日,即图1中的甲。

第五步: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乙为春分日,丁为秋分日。

下一知识点 : 地球上的大气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行星地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