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星地球
- 共15644题
(8分)图为太阳光照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空白部分表示昼半球,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季节是_________。
(2)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3)此时甲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_。
(4)乙点的经度是_________ 。
正确答案
(1)夏季 (2)北回归线为90°,往南北减小
(3)0° (4)150oE
本题考查光照图。
(1)根据图示晨昏线的特征: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南极圈内出现极夜,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则为夏季;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甲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4)乙地位于90°E的东侧60°,故经度为150°E。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9分)
小题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地。
小题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_。(单项选择)
小题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日_______点。
小题5: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180° 23°26′S 12月22日
小题2:乙
小题3:D
小题4:16 23日04点
小题5:亚热带季风气候 低温干燥
小题1:根据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图示极地为北极地区,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S;根据图中180°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为直射点所在的经线,所以直射点的经度为180°。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小题2: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图中乙地纬度最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
小题3: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46°52′,其余地区为23°26′-46°52′之间。甲、乙、丙三地都位于回归线和极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相等。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4:本题考查日期分界线。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是0:00所在经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180°,日期减一天,经过0:00所在经线日期加一天。三地中丙地地方时最晚,丙地此刻地方时为8:00,再经过16小时,进入新的一天,当丙地为12月23日0:00时,甲地为12月23日4:00。
小题5:本题考查区域定位。丙地的坐标为30°N,120°E,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图示季节为冬季,冬季低温少雨。
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乙图中画斜线表示夜半球;在右上角粗线段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日、时),全国人民庆祝祖国60周年华诞时,地球公转在甲图中________(A、B、C、D)点位置附近。
(3)此日P点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此日Q点昼长________小时。
(4)图示时刻,假设有一架飞机从P地以每小时1000km的速度沿最短航线飞往M地,其飞行方向是________,到达时,M地的区时是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略(夜半球在晨昏线的右边,箭头为逆时针方向)
(2)6月22日20时 B
(3)66.5° 18
(4)西北 10时
略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_______。
小题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地。
小题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单项选择)
小题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 日 点。
小题5: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_____,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
正确答案
小题1:经度180°、南纬23.5°;12月22日
小题2:乙
小题3: D
小题4:16小时;23日;04时
小题5:亚热带季风气候;寒冷干燥
小题1:读图可知,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表示的是北半球,北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通过计算可知,180o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期为12月22日。
小题2: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甲、乙、丙三地中,乙地纬度最低,变化幅度最小。
小题3: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都是23.5°×2=47°。
小题4:丙地是最后进入新的一天的,此时丙的地方时是8时,要经过16小时才能进入新的一天;此时,甲地的时间比丙地早着4小时,所以是23日4时。
小题5:丙地位于北纬30°、东经120°,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此时为冬季,寒冷干燥。
读图,图中阴影部分是夜间,ABC是晨昏线,按要求完成(9分)
(1)请在粗线上用箭头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此时太阳直射的地理位置是: (经度)、 (纬度)
(3)图中表示晨线的线段是 。此刻,A点为 点钟,D点为 点钟。半年后,B点昼长 小时。
(4)A、B二点中:此日昼夜平分的是 。自转线速度较快的是 。
正确答案
(1)
(2)135°E;23°26′N
(3)BC;18点;15点; 0
(4)A;A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图中极点为北极点,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为逆时针旋转。
(2)根据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所以直射点的纬度是23°26′N,根据0°经线和180°经线的位置,推断直射点的经度为135°E。
(3)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断,图中表示晨线的为BC,A为昏线和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D点比A晚3个小时,为15:00,半年后B点出现极夜现象,昼长为0小时。
(4)A位于赤道,全年昼夜等长,自转线速度较快的为赤道,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解放军报》2010 年8 月24 日消息:24 日15 时10 分,我国在酒泉(41 °N ,100 °E )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天绘一号“卫星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国土资源普查、地图测绘等诸多领域的科学试验任务。该卫星获取的遥感信息和试验结果,将对我国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材料二 卫星发射当日某时刻的太阳光照图
(1 )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 )判断材料二图中的晨昏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当运载火箭成功将“天绘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时,酒泉的地方时_______;区时是___________________。
(4 )将材料二图中的A 、B 、C 、D 四点的线速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按逆时针方向运动(画图略)。
(2 )弧AC 为昏线,弧BC 为晨线。
(3 )13 时50 分;14 时10 分。
(4 )A =B>D>C
下图为北半球三地夏半年某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过程(h是已知数),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A地的地理纬度是 (1分)
(2)这一天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 (1分)
(3)C表示的地方时是 (1分) °
(4)这一天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地区是 (1分)
正确答案
(1)90°N (1分)
(2)2h(1分)
(3)12时
(4)(90-h)°N——90°N 或者 北纬(90-h)°及其以北地区(1分)
试题分析:
(1)A地的太阳高度从0:00点到24:00都没有变化都为h,只有北极点在北半球夏半年时,太阳高度一天不变,其太阳高度刚好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2)因为b是已知数,从图中刻度可以看出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刚好是A地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倍,因此为2b。
(3)图中横坐标表示太阳高度,纵坐标表示地方时,而C对应的纵坐标,正好是12时。
(4)同半球刚出现极昼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互余,刚出现极昼的纬度为(90-h)°,所以这一天极昼的范围为:(90-h)°—90°。
读二分二至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为 ,纬度变化的范围是 。
(2)①点与②点相比,自转线速度大的是 。
(3)地球由B位置公转到C位置的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A位置出发再回到A所需要的时间,叫做一个 年。
(5)当地球处在A位置时,孝感()屋顶太阳能热水器采光板与屋顶水平面的夹角是 度。
(6)我国高温多雨的季节,地球位于图中 点位置。
(7)我国国庆节时,地球的位置位于图中 点之间。
正确答案
(1)向北 0~23
N (2)①点
(3)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经远日点后,逐渐变快(快—慢—快)
(4)回归年 (5)30 (6)B点 (7)C
试题分析:
(1)由图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可以判断,A为春分日,B为夏至日。地球由A位置公转到B位置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从赤道移动至北回归线。
(2)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3)B为夏至日(6月22日),C为秋分日(9月23日),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为一年中最小值,所以,公转速度逐渐变慢,经远日点后,逐渐变快(快—慢—快)。
(4)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所需要的时间为一回归年。
(5)太阳能热水器采光板与屋顶水平面的夹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互余的关系,A位置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以算出孝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60°,然后可以算出太阳能热水器采光板与屋顶水平面的夹角为30
(6)我国高温多雨的季节为夏季,时间在6月22日左右,符合的是B点。
(7)我国国庆节为10月1日,在秋分日和冬至日之间,符合的是C点和D点。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读“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甲、乙两处的昼夜分布放大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在甲处放大图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写出①哈尔摈、②海口、③杭州、④北京四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并说明由甲处公转到乙处过程中②、④两城市昼夜长短的变化。
(3)地球公转到乙处时,写出D点的日出、日落时刻。
(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B两点的昼长分别约是多少?
正确答案
(1)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2)①④③②;④、②两地皆昼变短夜变长。
(3)8∶00;16∶00。 (4)14小时;12小时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1)图示甲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故北极地区出现极昼,故判断图示为北半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2)结合上题分析,甲处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从甲处到乙处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北半球的城市都昼长变短。(3)图示D点经过昏线上的时间为16:00,故计算昼长为8小时,故日出为8:00.(4)甲图,A点的日落时间约为19:00,故昼长14小时,B点位于赤道上昼长始终为12小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小题1:这天是 月 日前后,此图阳光直射的纬度是 ,经度是 。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 时,E点的地方时为 时,AB是 (填“晨”或“昏”)线。
小题2: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
小题3:请将A、D、E、B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 。
正确答案
小题1:6.22 23.5°N 120°W 2 8 晨线
小题2:昼长夜短且昼达到一年中的最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小题3:DAEB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这天是6月22日前后,此图阳光直射的纬度是23.5°N,根据图中的180°经线判断,直射点的经度是120°W。图中C点的地方时为2时,E点的地方时为8时,AB是 晨线。
小题2:据图分析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所以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且昼达到一年中的最长,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小题3: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所在纬度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A、D、E、B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D>A>E>B。
点评:根据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不同,确定二分二至日,其中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读“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回答问题。(10分)
(1)试分析图中甲、乙两处日照时数的不同及原因。
(2)乙附近沿海地区的主要农业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饷该种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水果蔬菜灌溉农业区2’ 地中海气候2’
试题分析:
(1)读图可以判断出甲处是北美洲西岸,纬度较高,沿岸有暖流经过,受盛行西风带影响,位于迎风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所以日照时数少。乙处位于北美洲西岸,纬度较低,沿岸有寒流经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天多,降水少,所以日照时数较多。
(2)结合上题分析,乙附近沿海是地中海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度,雨热不同期。所以农业类型为亚热带水果蔬菜灌溉农业区。
读某一时刻的地球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在图中相应位置处画一组平行的太阳光线;
(3)图中A点的地方时为______; B点的时间为______;C点时间为______ ;
(4)图中所示的是晨昏圈中的___ (晨或昏)线;图示时刻ABCD中正在日出的点是__ _;
(5)图中ABCD中日出最早的点是___ _;
(6)图中ABCD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的点是_______;
正确答案
(1)(2)见图
(3)12:00;4:00;10:00
(4)晨线;C;
(5)B
(6)B;
试题分析:
(1)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分布对称。
(3)A点位于白天的中央,地方时为12:00;两条经线之间相隔2小时,根据东加西减,B点时间为4:00;C点时间为10:00。
(4)图中所示的是由黑夜进入白天,是晨昏圈中的晨线;C点位于晨线上,正在日出。
(5)由图可知,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日出最早的点是B点。
(6)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四点中B的纬度最高,线速度最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冬至日太阳光照图为材料,考查了学生对太阳光线、地方时计算、晨昏线、日出早晚、自转线速度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读下面二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32分)
读图2.1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地球自转的周期:__________,以下现象主要由自转造成的是( )。
A.昼夜现象 B.昼夜交替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现象 D.四季变化
(2)从图中A点出发,向东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该行程全长约_________千米。
(3)该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__________(重要纬线的名称),此时泉州地区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天正午时分,泉州地区学校旗杆的影子与( )图所示最相似。
(4)如图2.1所示,出现极昼的地区B所对应的温度带是( )。
A.南寒带 B.北温带 C.热带 D.北寒带
正确答案
(1)一天(或24小时),B
(2)40000千米
(3)北回归线,昼长夜短,B
(4)D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断。
(1)地球自转周期为1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故选B项。
(2)图示A点位于赤道,故行程即赤道的昼长,约为40000KM;
(3)图示表示6月22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故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全球的昼长分布规律:北半球昼长越短;赤道上昼夜平分;南半球昼短夜长;泉州位于北半球,故昼长夜短;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而泉州纬度大约25°N,故当日正午时,旗杆影子很短,朝北;
(4)图示,该日出现极昼的地区是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
下图为“某极点上空的俯视图”,根据图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二分二至节气中的 日,判断依据是 。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与B所在纬线相等的地方,纬度可能为 。
(4)下图中甲、乙、丙三条线表示该半球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线。
正确答案
(1)夏至 副极地低压带北移到北极圈以北
(2)(23°26'N,90°E)
(3)46°52'N
(4)甲
(1)根据图示地球自转方向可知,图示为北半球,由于图中“某低气压带”位于北极圈以北,可知该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此时应为夏至。
(2)由上题可知,此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由图中经度分布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90°E。
(3)B点所在纬度为赤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与B点相等的地方,应关于北回归线对称。
(4)此日A、B、C三点,C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A点最小为23°26',因此甲线符合题意。
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图1)和地球位于甲位置时昼夜状况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地球绕日公转方向为 。
(2)每年的 月 日前后,地球公转到图中丙位置,此时是北半球的 节气。与甲位置相比,丙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
(3)图2中ab为晨昏线,请在该图中用绘出夜半球的范围。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广西昼夜长短情况是 ,地球上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 。
(4)此时图2中C点为 点钟,该日C点昼长为 小时。
(5)在乙位置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
(6)由丙公转到丁位置,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正确答案
(1)自西向东 (2)6. 22 夏至 慢
(3)图略(1分) 23026/S 或 南回归线 昼最短夜最长或昼短夜长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4) 12 12 (5)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6)昼渐短,夜渐长
试题分析:(1)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注意标注于地球公转轨道上。(2)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甲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冬至日;而丙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公转位置接近远日点,故公转速度较慢。(3)晨昏线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结合甲位置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4)图示c点位于昼半球的平分线,故判断为12时。C点位于赤道上,故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5)图示乙位置表示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故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6)结合前述,丙位置表示夏至日,丁表示秋分日,故从丙到丁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故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公转轨道图上的二分二至判断方法和晨昏线图上的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变化判断基本方法,难度一般。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