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3分)该图是局部区域经纬网及太阳高度等值线(A和B)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M的地理坐标                           。(2分)

(2)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是                                  ;地球上有极夜现象的范围是                                    。(4分)

(3)图中,等值线B的数值应为               。 (2分)

(4)有关经线X度数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

A.等于1100E     B.等于1300E      C.小于1300E     D.大于1300E

(5)以下四幅图表示该日我国某中学操场上旗杆(旗杆立于O点)杆影端点移动的轨迹和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3分)

正确答案

(1)(20°N  120°E)(2分)  

(2)从20°N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70°S及其以南地区(2分)   

(3)80°(2分) (4)D (2分)  (5)A (3分)

本题考查等太阳高度线的综合分析运用和读图分析能力。(1)图示越往北纬度越高,表示北半球,故确定M点的经纬度。(2)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图示的直射点纬度为20°N。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与极昼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互余。(3)图示120°的地方时为12时,而图示30°N与120°E的交点位于等值线B上,即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为B,计算得此时北纬30°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0°。(4)图示20°N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故昼长大于12小时,故昼弧长大于180°,而太阳直射点位于20°N,故该纬度白天太阳高度变化为180°,故图示太阳高度变化为10°,跨经度应略超过10°。(5)该日我国昼长夜短,故日出东北方向,而日落西北方向,故A符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图中的大圆表示晨昏圈,所示区域全部为夜半球,且a点与c点的纬度相同,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在图中用“? ”标出极点的位置,并画出图示范围内过c点的完整经线。

小题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小题3:此时a地的昼长为________,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

小题4:a与c两点间的最短距离约为________公里,a、b、c三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____。

小题5:此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多选)

正确答案

小题1:极点位于ac连线的中间点上

小题2:10°N,20°W

小题3:0  20°

小题4:2220  a=b>c

小题5:AD

试题分析:

小题1:将图形转化为普通侧视图解答,ac纬度相同,a的纬度为80°S,图示位于夜半球,则80°S及其以南出现极夜现象,极点位于ac连线的中间点上。

小题2:根据a点坐标80°S,20°W,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10°N,经度为20°W。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10°N,20°W。

小题3:a地为极夜,昼长为0小时,b地纬度为80°N,正午太阳H=90°-(80°-10°)=20°。

小题4:a与c点纬度差为20°,所以距离L=111×20=2220km,自转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线速度为a=b>c

小题5: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则有可能出现我国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和日本太平洋沿岸多台风。所以本题选择AD选项。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难在图形较抽象,应进行图形的转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公转和自转运动示意图(乙图对应A位置),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在乙图中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哪段是晨线、哪段是昏线;在乙图右上角粗线上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3分)

(2)该日,Q地的昼长为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时,日落时直立物体的影子指向___。(3分)

(3)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2分)

(4)图中,画出M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情况。(2分)

正确答案

(1)图略(PM为晨线,MN为昏线;逆时针方向自转)。(3分)

(2)18 3 东南 (3分)

(3)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发生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2分)

(4)如下图。(2分)

试题分析:

(1)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极地区为极昼,可以得出乙图中左侧为昼半球,右侧围夜半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PM,地球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以PM是晨线,经过MN,地球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以MN是昏线。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所以应在乙图中画逆时针方向的箭头。

(2)根据上题分析P为晨线和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Q点位于P点西侧,经度相差45°,而且位于晨线上,正在日出,所以Q点日出地方时为3时,Q地的昼长为(12:00-3:00)×2=18小时;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所以日落方位是西北,日落时直立物体的影子指向东南。

(3)当地球共转到C位置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所以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发生极夜现象;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发生极昼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4)M点位于北极圈上,当3月21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时,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66°34′=23°26′,随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6月22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90°-(66°34′-23°26′)=46°52′,此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直到12月22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90°-(66°34′+23°26′)=0,之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再逐渐增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甲图中两条经纬线之间的间距相等,虚线为昏线,乙图中①②为该日两个地点的太阳高度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D地位于A地的            方向。(1分)

(2)太阳的直射点和②的地理坐标分别是                             。(4分)

(3)D点到E点的直线距离约为              千米。(2分)

(4)此时,地球上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                                        (2分)

(5)此时,赤道上处于黑夜又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             。(2分)

正确答案

(11分)

(1) 西南(1分)

(2) (2)(20°S,100°W)(2分) (40°S,120°E) (2分) 

(3)555(2分)

(4)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70°S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2分)

(5)80°E向东到170°E(2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根据图示的经纬网特征判断:图示极点为南极点,东经度向东增大,呈顺时针旋转,D点坐标为60°S,10°W,A点位于赤道,经度为0°,所以D点位于A点的西南方。

第(2)题,根据图示①地白昼时间为12小时,所以①地位于赤道,②地白昼时间为14小时,所以②地位于南半球。根据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70°,虚线为昏线,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直射点的纬度为20°S。根据10°W地方时为18:00,所以12:00所在的经线为100°W,所以直射点坐标为:(20°S,100°W)。②地正午高度为70°,距离直射点的距离是20°,所以当地的地理纬度为40°S。根据正午时的北京时间为12:00,所以当地的经度为120°E。所以②的坐标为:(40°S,120°E)。

第(3)题,E点与D点在60°S纬线上,60°S纬线长度约等于赤道的一半,两者之间相隔经度10°,所以距离=111km×10°/2=555km。

第(4)题,太阳直射点位于20°S,所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70°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第(5)题,赤道到处于黑夜的经度范围是10°W向东到170°E。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80°E向东到180°,所以赤道上处于黑夜又与北京处于同一日期的范围是80°E向东到170°E。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试题综合性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的判断南北半球与地球自转方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读地球日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太阳直射的经度为      

(2)此时地球公转线速度较  (快或慢),

地球表面自转角速度分布规律为     

(3)此日,北半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是           

(4)此季节,造成北京地区雨雪天气的天气系统(下图)是         (填字母)。该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状况的特点是                               

(5)此季节南京附近长江的水位是一年中较     (高或低)的时期;主要原因是       

正确答案

(1)2:00      90°W    (2)快  南北两极点为0,其余为15°/小时。(3)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4)A   气温和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5)低   长江流域冬季降水少。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图示北京所在应靠近120°E,故图示60°经线为东经,故图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为0°,时间为18时,故计算北京时间为次日2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正午12时所在经线,计算即可。(2)图示北极地区出现极夜,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附近,故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故公转速度较快。自转角速度的规律:除极点外,处处相等;(3)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4)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北京常受冷锋影响,影响雨雪天气,冷锋影响与低压槽处,A处符合。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位置,故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5)此季节,长江流域降水少,故河流水位低。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下面两幅图。(左图:二分二至日我国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图;右图:地球公转示意图。)(每空1分,共11分)

(1)左图表示的地点应位于__________(纬度)

(2)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A位置时,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我国共有______省(区)可受到太阳光的直射。此时,北京盛行______风,我国北方河流水位进入______期(丰水、枯水)。

(3)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B位置时是____月____日前后,在左图上是哪一点____(代号)。

(4)当地球运行到右图中C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在______(纬线上),这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__,季节是____。

正确答案

(1)北纬40°

(2)90    5个   偏南   丰水

(3)9    23    F

(4)23°26′S   冬至   冬季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综合分析。

(1)利用春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位于正南50°,计算当地纬度为北纬40°;

(2)根据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A表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北回归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我国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省区有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台湾。此时为我国夏季,故北京盛行东南风,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季,故北方地区的河流进入丰水期。

(3)根据A表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夏至日,C表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冬至日,则B表示秋分日;春秋分日,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正西方落下,故为F点。

(4)C位置表示冬至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问题。

(1)在图中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太阳光线。

(2)这一天是_________日(日期)前后。

(3)此时,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国旗

[     ]

    A、尚未升起

    B、刚刚升起

    C、已经升起2小时以上

    D、刚刚落下

(4)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取得全年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_____,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的地区范围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略”

(2)6月22日

(3)C

(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整个北半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在图中轨道上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在图中适当位置标出近日点和远日点。

(3)当地球位于图示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应该是_______,此时贵阳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

(4)地球公转360°是一个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略”

(2)“略”

(3)夏至;昼长夜短

(4)恒星年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太阳光照图(左图)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右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在左图上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2分)

(2)左图所示这一天,图中A、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       ;A、B、C三地的白昼长短关系是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由          (纬度)向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4)右图中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的时段是                   (多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正确答案

(1)图略(晨昏线与夜半球各1分,共2分)

(2)B(1分)      C>A=B(1分)

(3)23°26′S(1分)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1分)

(4)BC(2分,答对一个得1分)

试题分析:(1)晨昏线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2)图示AB位于同一纬线上,故越往东日出越早,故B点较A点早看到日出。左图所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全球昼长的分布规律:越往南昼越长;AB位于同一纬线上,故昼长相等。(3)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短;而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短。(4)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及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抓住图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二分二至节气,并利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判断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内容。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基本方法的整理和归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2分)

2012-8-24 11:17:09 上传

下载附件(25.73 KB)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时,北京的日期是                   ,北京此刻的时间是                    。此时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                     。(6分)

(2)当太阳直射点从A点向B点移动的过程中,上海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2分)

(3)当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2分)

A.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春旱现象

B.巴西圣保罗(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C.北京白昼时间比广州短

D.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

(4)当太阳直射点运行到图中各点中的    点时,东半球刚好全部在黑夜之中。(2分)

正确答案

小题1:12月22日   21:20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6分)

小题2: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2分)

小题3:A D  (2分)

小题4:E(2分)

试卷分析:

小题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即位于南回归线上,表示北半球冬至日。结合图示东西半球的分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20°W,即时间为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较20°W地方时早9小时20分钟,故北京时间为21时20分。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小题2:太阳直射点从A移动到B,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小题3:太阳直射点从B到C,即春分到夏至,为北半球春季,故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华北平原出现春旱,正确;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越往北昼越长,C错误;南极圈内开始出现极夜,范围不断扩大,D正确。

小题4: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而东半球全部出现黑夜,即西半球(160°E向东到20°W)全部为白昼,故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为昼半球的平分线,为E点。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变化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12分):

(1)该图表示的是每年         (节气)日的情况,此刻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图中D地的昼长为        ,A地的太阳高度是      

(3)按图中所示情况,北京时间是         

(4)在图中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地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正确答案

小题1:冬至 (23°26′S ,0°) (4分)  

小题2:4小时    0°(4分)

小题3:20 时 (2分)    

小题4:C (2分)

试卷分析:

小题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应有经度和纬度,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S,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即12时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平分线,据图判断为0°经线。

小题2: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即将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故判断AD所在为昏线,D点即为当地的日落时间,而图示A点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00,故计算D点的时间为14:00,故下午为12:00---14:00,故昼长4小时。A点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小题3:根据0°经线为12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位于0°经线东侧120°,故地方时较0°经线早8个小时,故计算北京时间为20时。

小题4:图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回归线上,故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示C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比如晨昏线的分布特征、自转方向、时间信息等,进而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时间计算和昼夜长短的判断等。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该图示意图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这天可能是北半球的     (节气),日期是      

(2)再过      小时A点进入正午。

(3)此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是                         

(4)此日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5)B点处在         (填“晨线”或“昏线”)上,这一天B点的昼长      小时,日出时刻是      

(6)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   (2分)

(7)请描述图中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4分)

正确答案

(1)夏季(节气) 6  22  (2)6小时  (3)北回归线(23°26'N)以北地区     (4)  66°34'

(5)晨线(填“晨线”或“昏线”)    18     3:00      (6)9 (2分)

(7)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南半球反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试题分析:(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2)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AB线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AB为晨线,故图示A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正午为12时。(3)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即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故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4)图示C点位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5)图示顺着自转方向,经过AB线即将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故判断AB为晨线。图示B点的日出时间为3点,即上午长3:00—12:00,故昼长为18时。(6)图示C点所在的经线为12时,经度为165°E,故计算北京时间120°E,较165°E西面45°,故晚3个小时。(7)全球昼夜长短状况看直射点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二分二至日晨昏线的基本特征,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判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本题还可结合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大小比较;太阳高度的判断等设计试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作图并回答:(每空2分,共14分)

(1)在图中画上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

(2)在图中C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用斜线把夜半球表示出来。

(3)地球位于C处时,太阳直射____________,北极圈内出现_________现象。

(4)地球在A位置时,甲地处于      季。此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     值,白昼达一年中的最     值。

正确答案

(1)在图中画上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2分)

(2)在图中C处地球上画出晨昏线(1分)、用斜线把夜半球表示出来(1分)。

(3)_南回归线_  _极夜_

(4) 夏       大 

试题分析:(1)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2)晨昏线的基本特征:过地心,与阳光相垂直,背对阳光一侧为夜半球。(3)图示C位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故北极圈内出现极夜。(4)图示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点评:简单的地球公转运动的综合分析,难度低。本题还可结合图示考查公转速度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晨昏线图的基本判断方法和时间问题分析方法,注意知识的归纳总结,利于解题技巧的训练。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赴月球拍摄月球表面影像、获取极区表面数据。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我国目前已经有3个卫星发射基地,分别是酒泉、太原、西昌卫星发射基地,文昌卫星发射基地正在建设中。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嫦娥二号”发射时,图14中①②③④地点最靠近太阳直射点的是       。(2分)

(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高达300℃以上,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地球表面昼夜温差小而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原因。(6分)

(3)读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的气候资料,分析填出对应的基地名称。(4分)

正确答案

(1)② (2分)

(2)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层,白天有大气的削弱作用,晚上有大气的保温效应,所以昼夜温差较小。(6分)

(3)酒泉  西昌 太原 文昌 (4分)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大气的热力作用及我国的区域环境。(1)2010年10月1日太阳直射点刚进入南半球,故最接近图示②位置。(2)影响地球表面温差较月球小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从地球大气白天的削弱作用和晚上的保温效应分析。(3)结合四地的气候资料分布,温差最大,降水量最少的为酒泉;年均温最高,年降水量最大的为文昌;冬季气温低于0°,年降水量低于800mm的是位于黄土高原的太原;西昌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且地势较高,故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分)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横线箭头代表太阳光线。读图回答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是       。(2分)

(2)这一天,在①②③④四点中,昼夜等长的是      ,处于极夜的是     点,白昼将变短的是       点。(3分)

(3)图中①②③④四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1分)

(4)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    时针方向;图中①②④三点连线为   线。(晨线或昏线)(2分)

(5)此时,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1分)

(6)此时,湖南处在       (季节)。(1分)

(7)下列地理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双选)    。(2分)

正确答案

(1)冬至 (1分)  23.5°S纬线(南回归线) (1分)

(2)③ (1分)  ① (1分)  ④ (1分)

(3)③ (1分)

(4)逆 (1分) 昏 (1分)

(5)昼长夜短 (1分)

(6)冬 (1分) 

(7)AC (2分)

本题考查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1)图示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为北半球冬至日。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赤道上昼夜等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此后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故南半球将出现昼变短。(3)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4)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图示经过该连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判断为昏线。(5)图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南半球出现昼长夜短。(6)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为北半球的冬季。(7)地球自转引起昼夜更替;地方时的差异和地转偏向力的产生。

下一知识点 : 地球上的大气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行星地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