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氢氧化铝的制备
- 共1080题
加碘食盐中加入的碘酸钾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常温下很稳定,加热至560℃开始分解.在酸性条件下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可与碘化物、亚硫酸盐等还原性物质反应.工业生产碘酸钾的流程如下:
(1)已知步骤①反应器发生的反应为:6I2+11KClO3+3H2O═6KH(IO3)2+5KCl+3Cl2↑,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______;
(2)参照下表碘酸钾的溶解度,操作③得到碘酸钾晶体,你建议的方法是______.
(3)①已知:KIO3+5H2SO4═3K2SO4+3I2,I2+2S2O═2I-+S4O
测定加碘食盐中碘的含量,学生甲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
a.准确称取w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过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则加碘食盐样品中的碘元素含量是______mol•kg-1(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②学生乙又进行了下列实验:
请推测实验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
根据学生乙的实验结果,请对学生甲的实验结果作出简要评价:______.
(4)某学习小组对加碘盐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将所得溶液分为3份.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加碘盐中可能含有的物质中不能确定的是______.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该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5价,Cl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1价和0价,所以I2是还原剂,KClO3是氧化剂,KCl、Cl2是还原产物,故答案为:KCl、Cl2;
(2)碘酸钾的物质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从碘酸钾溶液获得晶体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3)①设碘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
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①; I2+2S2O3 2-=2I-+S4 O62-②,将方程式②×3+①得
IO3-+6H++6S2O32-=I-+3S4O62-+3H2O
1 6
x 2.0×10-3mol/L×0.01L
x==
×10-5mol,根据碘原子守恒知,碘元素的物质的量=
×10-5mol,所以碘元素含量是=
×100%=
mol•kg-1,
故答案为:;
②酸性条件下,碘离子被氧气氧化生成碘单质,离子反应方程式为:4I-+4H++O2=2I2+2H2O;酸性条件下,过量的碘离子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碘单质,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答案为:4I-+4H++O2=2I2+2H2O;偏大,过量的I-会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I2.
(4)①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后将溶液分为3份.从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可知该加碘盐中含有Fe3+,反应:Fe3++3SCN-=Fe(SCN)3,Fe(SCN)3呈血红色;从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可知有碘生成.这是因为由于“氧化性:IO3->Fe3+>I2”,加足量KI后,IO3-和Fe3+均能将I-氧化成I2,由此也可以知道该加碘盐添加KIO3;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由此可知该加碘盐中不含KI.
故答案为:Mg2+;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IO3-+5I-+6H+═3I2+3H2O,
故答案为:2Fe3++2I-=2Fe2++I2、IO3-+5I-+6H+═3I2+3H2O.
解析
解:(1)该反应中I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5价,Cl元素化合价由+5价变为-1价和0价,所以I2是还原剂,KClO3是氧化剂,KCl、Cl2是还原产物,故答案为:KCl、Cl2;
(2)碘酸钾的物质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从碘酸钾溶液获得晶体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3)①设碘酸钾的物质的量为x.
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①; I2+2S2O3 2-=2I-+S4 O62-②,将方程式②×3+①得
IO3-+6H++6S2O32-=I-+3S4O62-+3H2O
1 6
x 2.0×10-3mol/L×0.01L
x==
×10-5mol,根据碘原子守恒知,碘元素的物质的量=
×10-5mol,所以碘元素含量是=
×100%=
mol•kg-1,
故答案为:;
②酸性条件下,碘离子被氧气氧化生成碘单质,离子反应方程式为:4I-+4H++O2=2I2+2H2O;酸性条件下,过量的碘离子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碘单质,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答案为:4I-+4H++O2=2I2+2H2O;偏大,过量的I-会被空气中的O2氧化为I2.
(4)①某加碘盐可能含有KIO3、KI、Mg2+、Fe3+,用蒸馏水溶解,并加稀盐酸酸化后将溶液分为3份.从第一份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可知该加碘盐中含有Fe3+,反应:Fe3++3SCN-=Fe(SCN)3,Fe(SCN)3呈血红色;从第二份试液中加足量KI固体,溶液显淡黄色,用CCl4萃取,下层溶液显紫红色,可知有碘生成.这是因为由于“氧化性:IO3->Fe3+>I2”,加足量KI后,IO3-和Fe3+均能将I-氧化成I2,由此也可以知道该加碘盐添加KIO3;第三份试液中加入适量KIO3固体后,滴加淀粉试剂,溶液不变色.由此可知该加碘盐中不含KI.
故答案为:Mg2+;
②第二份试液中加入足量KI固体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IO3-+5I-+6H+═3I2+3H2O,
故答案为:2Fe3++2I-=2Fe2++I2、IO3-+5I-+6H+═3I2+3H2O.
(2015秋•邯郸月考)过氧化钙在常温下是无色或淡黄色粉末,易溶于酸,难溶于水、乙醇等溶剂,常用于种子消毒、药物制造、鱼池增氧等.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在实验室用钙盐制取CaO2•8H2O(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1)仪器X的作用是______.
(2)甲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写出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制取CaO2•8H2O一般在0~5℃的低温下进行,原因是______.
(4)将过滤得到的CaO2•8H2O经水洗.醇洗后,加热至130℃时逐渐变为无水CaO2.该实验小组欲通过测量气体的体积来探究过氧化钙与SO2反应的特点.装置如图2:
【提出假设】
假设1:反应只发生2SO2+2CaO2═2CaSO3+O2,SO2未被氧化;
假设2:反应只发生SO2+CaO2═CaSO4,SO2完全被氧化;
假设3:上述两个反应均发生,SO2部分被氧化;
【实验探究】
该实验设计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①______.试剂A可以选用②______.
【实验数据处理及讨论】
实验测得装置C中过氧化钙质量增加了m1g,装置D质量增加了m2g,装置E中收集到的气体为V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用上述有关测量数据表示SO2部分被氧化时的V的关系式③______(用m1表示).
正确答案
解:(1)根据B的特点构造可以知道仪器X是长颈漏斗,该装置可以防倒吸,故答案为:防倒吸;
(2)铵盐和碱反应生成氨气,实验室中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取氨气,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3)制取CaO2•8H2O:CaCl2+H2O2+2NH3+8H2O=2NH4Cl+CaO2•8H2O,一般在0℃~5℃的低温下进行,低于0℃,液体被冻结,反应困难,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反应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故答案为:低于0℃,液体被冻结,反应困难,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产率;
(4)①装置E量气装置导气管长进短处,不能排液体测定气体体积,装置E中广口瓶中的导气管应“短进长出”,故答案为:装置E中广口瓶中的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②过氧化钙(CaO2)和水反应,装置A中试剂需要收水蒸气,所以试剂A为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除去水蒸气,故答案为:浓硫酸;
③如果二氧化硫完全被氧化,则反应产物为硫酸钙,二氧化硫全部被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SO2=CaSO4,反应过程中无氧气生成,V=0,若SO2未被氧化,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CaO2+2SO2=2CaSO3+O2,
2CaO2+2SO2=2CaSO3+O2 固体增重
1mol 96g
mol m1g
1mol×m1g=96g×mol,解得:V=
,
若二氧化硫部分被氧化,则生成的氧气体积范围为:0<V<,
故答案为:0<V<.
解析
解:(1)根据B的特点构造可以知道仪器X是长颈漏斗,该装置可以防倒吸,故答案为:防倒吸;
(2)铵盐和碱反应生成氨气,实验室中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取氨气,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3)制取CaO2•8H2O:CaCl2+H2O2+2NH3+8H2O=2NH4Cl+CaO2•8H2O,一般在0℃~5℃的低温下进行,低于0℃,液体被冻结,反应困难,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反应为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故答案为:低于0℃,液体被冻结,反应困难,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低有利于提高产率;
(4)①装置E量气装置导气管长进短处,不能排液体测定气体体积,装置E中广口瓶中的导气管应“短进长出”,故答案为:装置E中广口瓶中的导气管应“短进长出”;
②过氧化钙(CaO2)和水反应,装置A中试剂需要收水蒸气,所以试剂A为浓硫酸,用于干燥气体除去水蒸气,故答案为:浓硫酸;
③如果二氧化硫完全被氧化,则反应产物为硫酸钙,二氧化硫全部被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SO2=CaSO4,反应过程中无氧气生成,V=0,若SO2未被氧化,发生反应方程式为:2CaO2+2SO2=2CaSO3+O2,
2CaO2+2SO2=2CaSO3+O2 固体增重
1mol 96g
mol m1g
1mol×m1g=96g×mol,解得:V=
,
若二氧化硫部分被氧化,则生成的氧气体积范围为:0<V<,
故答案为:0<V<.
氯化铜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的化工产品.某研究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按如图1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CuCl2•2H2O).(已知Fe3+沉淀完全的pH为3.6,Cu2+开始沉淀的pH为6.4)
(1)实验室采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可将粗铜与Cl2反应转化为固体1(加热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②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③装置Ⅳ中盛装的试剂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④CuCl2溶液是经一系列操作可得氯化铜晶体,操作的程序依次为______、______过滤、自然干燥.
(2)CuCl2溶液得到CuCl2•2H2O的过程中要加入盐酸的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仪器A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②装置B中制取氯气,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工为MnO2+4HClMnCl2+Cl2↑+2H2O,改写后得到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
Mn2++Cl2↑+2H2O;
③实验中的反应物之一为氯气,应考虑到过量的氯气能污染大气,所以需要处理尾气,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故答案为: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空气污染;
④从溶液里得到固体溶质,通常采用的分离方法是结晶法,具体过程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由CuCl2溶液得到CuCl2•2H2O的过程中Cu2+水解,要加盐酸防止Cu2+水解,否则产品中会含有Cu(OH)2杂质,故答案为:抑制Cu2+水解,提高产品产率(或纯度).
解析
解:(1)①仪器A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②装置B中制取氯气,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工为MnO2+4HClMnCl2+Cl2↑+2H2O,改写后得到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
Mn2++Cl2↑+2H2O;
③实验中的反应物之一为氯气,应考虑到过量的氯气能污染大气,所以需要处理尾气,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故答案为: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空气污染;
④从溶液里得到固体溶质,通常采用的分离方法是结晶法,具体过程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干燥,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2)由CuCl2溶液得到CuCl2•2H2O的过程中Cu2+水解,要加盐酸防止Cu2+水解,否则产品中会含有Cu(OH)2杂质,故答案为:抑制Cu2+水解,提高产品产率(或纯度).
硼镁泥是一种工业废料,主要成份是MgO(占40%),还有Al2O3、CaO、MnO、Fe2O3、FeO、SiO2等杂质,以此为原料提取硫酸镁晶体和氢氧化铝.
从硼镁泥中提取MgSO4•7H2O的流程如下:
已知:NaClO与Mn2+反应产生MnO2沉淀.
请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中需用1.00mol/L的硫酸80.0mL,若用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来配制,除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定量玻璃仪器有______(注明规格).
(2)加入的NaClO有三个作用,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作用:______.
已知MgSO4、CaSO4的溶解度如下表:
(3)“除钙”是将MgSO4和CaSO4混合溶液中的CaSO4除去,根据上表数据,操作步骤依次为蒸发浓缩、______.操作Ⅰ中的步骤之一是洗涤沉淀,具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
(4)如果测得提供的硼镁泥的质量为100.0g,得到的MgSO4•7H2O 196.8g,则MgSO4•7H2O的产率为______.
(5)从硼镁泥提取硫酸镁晶体后的滤渣,主要还含有Al(OH)3、Fe(OH)3,MnO2、SiO2,先用稀盐酸除去MnO2和SiO2,请补全下面的流程图,完成从滤渣中获取Al(OH)3的方案(仿照上述流程图表示).
正确答案
解:硼镁泥中加入稀硫酸,MgO、Al2O3、CaO、MnO、Fe2O3、FeO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硫酸盐和水,向溶液中加入NaClO并调节溶液的pH在5~6之间,锰离子被次氯酸根离子氧化生成二氧化锰沉淀,亚铁离子被次氯酸根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根据氢氧化物沉淀需要的pH知,铁离子和铝离子都生成沉淀,然后除钙,使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钙沉淀,将混合溶液过滤得到滤液,最后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硫酸镁晶体,
(1)实验中需用1.00mol/L的硫酸80.0mL,若用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来配制,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8.4mol/L,浓硫酸的体积=
=4.3mL,所以需要选取10mL量筒,则除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定量玻璃仪器有100mL的容量瓶、10mL量筒,
故答案为:10mL量筒、100mL容量瓶;
(2)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锰离子、亚铁离子氧化为二氧化锰沉淀、铁离子,从而除去杂质离子,次氯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次氯酸,从而调节溶液的pH,离子方程式为ClO-+Mn2++H2O=2H++Cl-+MnO2↓、ClO-+2Fe2++2H+=Cl-+2Fe3++H2O、ClO-+H+⇌HClO,
故答案为:ClO-+Mn2++H2O=2H++Cl-+MnO2↓、ClO-+2Fe2++2H+=Cl-+2Fe3++H2O、ClO-+H+⇌HClO;
(3)操作步骤依次为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因为温度越高硫酸钙、硫酸镁的溶解度越小,所以要趁热过滤;
洗涤沉淀的方法为向漏斗里加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故答案为:趁热过滤;向漏斗里加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4)如果测得提供的硼镁泥的质量为100.0g,硼镁泥中Mg的质量=100.0g×40%×=24g
得到的MgSO4•7H2O 196.8g,Mg的质量=196.8g×=19.2g,则MgSO4•7H2O的产率=
=80.0%,
故答案为:80.0%;
(5)滤渣中Al(OH)3、Fe(OH)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生成可溶性氯化物,MnO2、SiO2和HCl不反应,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然后过滤,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达到氢氧化铝沉淀,然后过滤得到沉淀,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干燥沉淀即可得到氢氧化铝固体,其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
解析
解:硼镁泥中加入稀硫酸,MgO、Al2O3、CaO、MnO、Fe2O3、FeO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硫酸盐和水,向溶液中加入NaClO并调节溶液的pH在5~6之间,锰离子被次氯酸根离子氧化生成二氧化锰沉淀,亚铁离子被次氯酸根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根据氢氧化物沉淀需要的pH知,铁离子和铝离子都生成沉淀,然后除钙,使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钙沉淀,将混合溶液过滤得到滤液,最后将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硫酸镁晶体,
(1)实验中需用1.00mol/L的硫酸80.0mL,若用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来配制,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8.4mol/L,浓硫酸的体积=
=4.3mL,所以需要选取10mL量筒,则除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外,还需要的定量玻璃仪器有100mL的容量瓶、10mL量筒,
故答案为:10mL量筒、100mL容量瓶;
(2)次氯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锰离子、亚铁离子氧化为二氧化锰沉淀、铁离子,从而除去杂质离子,次氯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次氯酸,从而调节溶液的pH,离子方程式为ClO-+Mn2++H2O=2H++Cl-+MnO2↓、ClO-+2Fe2++2H+=Cl-+2Fe3++H2O、ClO-+H+⇌HClO,
故答案为:ClO-+Mn2++H2O=2H++Cl-+MnO2↓、ClO-+2Fe2++2H+=Cl-+2Fe3++H2O、ClO-+H+⇌HClO;
(3)操作步骤依次为蒸发浓缩、趁热过滤,因为温度越高硫酸钙、硫酸镁的溶解度越小,所以要趁热过滤;
洗涤沉淀的方法为向漏斗里加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故答案为:趁热过滤;向漏斗里加入蒸馏水,使水面没过沉淀物,等水流完后,重复操作数次;
(4)如果测得提供的硼镁泥的质量为100.0g,硼镁泥中Mg的质量=100.0g×40%×=24g
得到的MgSO4•7H2O 196.8g,Mg的质量=196.8g×=19.2g,则MgSO4•7H2O的产率=
=80.0%,
故答案为:80.0%;
(5)滤渣中Al(OH)3、Fe(OH)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生成可溶性氯化物,MnO2、SiO2和HCl不反应,然后向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铝离子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然后过滤,向滤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达到氢氧化铝沉淀,然后过滤得到沉淀,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干燥沉淀即可得到氢氧化铝固体,其流程图为,
故答案为:.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如表所示: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
(2)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C的两个作用是______和______,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实验完毕后,将烧杯D中溶液充分振荡、静止,现象为______.
(4)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还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______(填名称);再加无水硫酸钠,然后进行______操作就可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正确答案
吸水剂
催化剂
制乙酸
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CH3CO18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18O
分液漏斗
冷却蒸汽
防止倒吸
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
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乙醇
蒸馏
解析
解:(1)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由于反应加入的是乙酸钠,故浓硫酸还制乙酸的作用,故浓硫酸的作用是酸性、催化剂、吸水剂,乙醇相对廉价,加入过量的乙醇,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故答案为:吸水剂、催化剂、制乙酸;提高乙酸的转化率;
(2)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18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18O,
故答案为:CH3CO18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18O;
(3)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受热不均,球形干燥管的管口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球形干燥管体积大,可以防止倒吸,同时起冷凝作用;碳酸根水解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溶液呈碱性,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碳酸钠水解呈碱性,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密度比水小,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油体液体,乙酸和碳酸钠反应而使溶液红色变浅,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冷却蒸汽;防止倒吸;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油体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溶液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或褪去);
(4)用分液法分离和提纯乙酸乙酯,然后用氯化钙除去少量乙醇,用无水硫酸钠除去少量的水,无水硫酸钠吸水形成硫酸钠结晶水合物;乙酸乙酯的沸点为77℃,所以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故答案为:乙醇; 蒸馏.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