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氢氧化铝的制备
- 共1080题
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制取溴苯和溴乙烷.
已知:(CH3CH2OH+HBr-CH3CH2Br+H2O)溴乙烷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沸点为38.4℃,熔点为-119℃.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组装好装置,检查其气密性.
②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苯和液溴,向锥形瓶中加入乙醇至稍高于进气导管口处,向U型管中加入蒸馏水封住管底,向水槽中加入冰水.
③将A装置中的纯铁丝小心向下插入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中.
④点燃B装置中的酒精灯,用小火缓缓对锥形瓶加热10分钟.
请填写下列空白:
(1)请写出A装置中所发生的有机反应化学方程式
A:______.
(2)C装置中U型管内部用蒸馏水封住管底的作用是______.
(3)反应完毕后,U型管内液体分层,溴乙烷在______(填:上或下)层.
(4)为证明溴和苯的上述反应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该学生用装置D代替装置B、C直接与A相连重新操作实验.
①装置D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的液体是______(任填一种符合题意试剂的名称),其主要作用是______.
②反应后向锥形瓶中滴加______(任填一种符合题意试剂的名称),若______证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5)要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A.加入新制的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CCl4振荡,观察下层是否变为橙红色
B.滴入硝酸银溶液,再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正确答案
解:(1)A装置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生成溴苯,同时有溴化氢生成:,
故答案为:;
(2)溴化氢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氢溴酸是强酸,水可以阻止易挥发物质HBr的溢出,起到水封的作用,
故答案为:溶解吸收溴化氢气体,防止溴化氢及产物逸出污染环境;
(3)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反应完毕后,U型管内液体分层,溴乙烷在下层,
故答案为:下;
(4)由图可知,A中发生+Br2
+HBr,装置D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苯(或四氯化碳)吸收溴,锥形瓶内的液体为水,吸收HBr气体,然后滴加硝酸银检验溴离子,所以①装置D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的液体是 CCl4,其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溴蒸气,②反应后向锥形瓶中滴加 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若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证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苯(或四氯化碳);吸收挥发出来的溴蒸气;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有淡黄色沉淀产生(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可以将溴乙烷碱性水解,再将溶液调成酸性,再检验溴离子即可,其操作为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故选D.
解析
解:(1)A装置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所取代,生成溴苯,同时有溴化氢生成:,
故答案为:;
(2)溴化氢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氢溴酸是强酸,水可以阻止易挥发物质HBr的溢出,起到水封的作用,
故答案为:溶解吸收溴化氢气体,防止溴化氢及产物逸出污染环境;
(3)溴乙烷的密度大于水,所以反应完毕后,U型管内液体分层,溴乙烷在下层,
故答案为:下;
(4)由图可知,A中发生+Br2
+HBr,装置D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苯(或四氯化碳)吸收溴,锥形瓶内的液体为水,吸收HBr气体,然后滴加硝酸银检验溴离子,所以①装置D的锥形瓶中,小试管内的液体是 CCl4,其主要作用是吸收挥发出来的溴蒸气,②反应后向锥形瓶中滴加 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若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证明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苯(或四氯化碳);吸收挥发出来的溴蒸气;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有淡黄色沉淀产生(或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检验某溴乙烷中的溴元素,可以将溴乙烷碱性水解,再将溶液调成酸性,再检验溴离子即可,其操作为加入NaOH溶液共热,冷却后加入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故选D.
(2015•北京一模)工业上,以钛铁矿为原料制备二氧化钛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钛铁矿主要成分为钛酸亚铁(FeTiO3),其中一部分铁元素在风化过程中会转化为+3价.
已知:TiOSO4遇水会水解.
(1)步骤②中,用铁粉将Fe3+转化为Fe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步骤③中,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是利用物质的______(填字母序号).
a.熔沸点差异 b.溶解性差异 c.氧化性、还原性差异
(3)步骤②、③、④中,均需用到的操作是______(填操作名称).
(4)请结合化学用语用化学平衡理论解释步骤④中将TiO2+转化为H2TiO3的原理:______.
(5)可以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液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生产硫酸锰(MnSO4,易溶于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6)研究发现,可以用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熔融CaF2-CaO作电解质,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获得金属钙,并以钙为还原剂,还原二氧化钛制备金属钛.
①写出阳极所发生反应的电极反应式:______.
②在制备金属钛前后,CaO的总量不变,其原因是(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______.
正确答案
2Fe3++Fe═3Fe2+
b
过滤
溶液中存在平衡:TiO2++2H2O⇌H2TiO3+2H+,当加入热水稀释、升温后,
平衡正向移动,生成H2TiO3.
MnO2+2Fe2++4H+═Mn2++2Fe3++2H2O
2O2--4e-═O2↑
制备TiO2时,在电解槽发生如下反应:2CaO═2Ca+O2↑,2Ca+TiO2Ti+2CaO,由此可见,CaO的量不变;
解析
解:(1)故答案为:步骤②中,用铁粉将Fe3+转化为Fe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答案为:2Fe3++Fe═3Fe2+;
(2)步骤③冷却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利用的是物质溶解度的不同,通过冷却热饱和溶液得到,故答案为:b;
(3)②③④步骤的操作过程中都得到沉淀或晶体,所以需要过滤得到固体和溶液,故答案为:过滤;
(4)④中使用热水的目的是促进TiO2+水解生成H2TiO3,分离出固体加热得到TiO2;溶液中存在平衡:TiO2++2H2O⇌H2TiO3+2H+,当加入热水稀释、升温后,
平衡正向移动,生成H2TiO3;
故答案为:溶液中存在平衡:TiO2++2H2O⇌H2TiO3+2H+,当加入热水稀释、升温后,平衡正向移动,生成H2TiO3.
(5)利用生产过程中的废液与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反应生产硫酸锰(MnSO4,易溶于水),利用二氧化锰的氧化性氧化亚铁离子为三价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Mn2++2Fe3++2H2O;
故答案为:MnO2+2Fe2++4H+=Mn2++2Fe3++2H2O;
(6)①用石墨作阳极、钛网作阴极、熔融CaF2-CaO作电解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析出钙金属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图示产物可可知,阳极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电解质中的氧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氧气和阳极石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电极反应为:2O2--4e-=O2↑,或C+2O2--4e-=CO2↑;
故答案为:2O2--4e-=O2↑,或C+2O2--4e-=CO2↑;
②制备TiO2时,在电解槽发生如下反应:2CaO═2Ca+O2↑,2Ca+TiO2Ti+2CaO,由此可见,CaO的量不变;
或:制备TiO2时,在电解槽发生如下反应:阴极:2Ca2++4e-═2Ca 阳极:2O2--4e-═O2↑;2Ca+TiO2 Ti+2CaO,由此可见,CaO的量不变;
故答案为:制备TiO2时,在电解槽发生如下反应:2CaO═2Ca+O2↑,2Ca+TiO2Ti+2CaO,由此可见,CaO的量不变.
甲酸(HCOOH)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有很强的腐蚀性.熔点8.4℃,沸点100.7℃,能与水、乙醇互溶,加热至160℃即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气.
实验室可用甲酸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一氧化碳:HCOOHH2O+CO↑,实验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制备时先加热浓硫酸至80℃~90℃,再逐滴滴入甲酸.
①从下图挑选所需的仪器,画出Ⅰ中所缺的气体发生装置(添加必要的塞子、玻璃管、胶皮管,固定装置不用画),并标明容器中的试剂.
②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室可用甲酸制备甲酸铜.其方法是先用硫酸铜和碳酸氢钠作用制得碱式碳酸铜,然后再与甲酸反应制得四水甲酸铜[Cu(HCOO)2•4H2O]晶体.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2CuSO4+4NaHCO3=Cu(OH)2•CuCO3↓+3CO2↑+2Na2SO4+H2O
Cu(OH)2•CuCO3+4HCOOH+5H2O=2Cu(HCOO)2•4H2O+CO2↑
实验步骤如下:
Ⅰ、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Ⅱ、甲酸铜的制备:将Cu(OH)2•CuCO3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热的蒸馏水,再逐滴加入甲酸至碱式碳酸铜恰好全部溶解,趁热过滤除去少量不溶性杂质.在通风橱中蒸发滤液至原体积的1/3时,冷却析出晶体,过滤,再用少量无水乙醇洗涤晶体2-3次,晾干,得到产品.
③“趁热过滤”中,必须“趁热”的原因是______.
④用乙醇洗涤晶体的目的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①该反应的制取原理为 液+液↑,故应选用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作为气体发生装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液体中,测量反应液的温度,所缺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故答案为:
;
②生成的气体中含有CO、HCOOH和H2O,HCOOH易溶于水,会发生倒吸现象,需在收集前加一个安全瓶,故装置Ⅱ的作用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因倒吸流入蒸馏烧瓶中,
故答案为:安全瓶,防止倒吸;
③甲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如果冷却,会有晶体析出,降低产率,因此需趁热过滤,故答案为:防止甲酸铜晶体析出;
④甲酸铜易溶于水,不能用蒸馏水洗涤,故需用乙醇进行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液体杂质,故答案为:洗去晶体表面的水和其它杂质.
解析
解:①该反应的制取原理为 液+液↑,故应选用分液漏斗和蒸馏烧瓶作为气体发生装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在液体中,测量反应液的温度,所缺的气体发生装置为
,故答案为:
;
②生成的气体中含有CO、HCOOH和H2O,HCOOH易溶于水,会发生倒吸现象,需在收集前加一个安全瓶,故装置Ⅱ的作用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因倒吸流入蒸馏烧瓶中,
故答案为:安全瓶,防止倒吸;
③甲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如果冷却,会有晶体析出,降低产率,因此需趁热过滤,故答案为:防止甲酸铜晶体析出;
④甲酸铜易溶于水,不能用蒸馏水洗涤,故需用乙醇进行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液体杂质,故答案为:洗去晶体表面的水和其它杂质.
氯气与金属锡在加热时反应可以用来制备SnCl4.已知:四氯化锡是无色液体,熔点-33℃,沸点114℃.SnCl4极易水解,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烟.实验室可以通过下图装置制备少量SnCl4 (夹持装置略).
(1)仪器C的名称为______;
(2)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3)装置Ⅱ中的最佳试剂为______,装置Ⅶ的作用为______;
(4)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_;
(5)如果没有装置Ⅲ,在Ⅳ中除生成SnCl4外,还会生成的含锡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6)若Ⅳ中用去锡粉11.9g,反应后,Ⅵ中锥形瓶里收集到24.8g SnCl4,则SnCl4的产率为______.
正确答案
蒸馏烧瓶
MnO2+4H++2Cl-Mn2++Cl2+2H2O
饱和氯化钠溶液
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Ⅵ中,SnCl4水解
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Sn(OH)4或SnO2等
95.0%
解析
解:由装置图可知装置Ⅰ应为制备氯气装置,涉及离子反应为MnO2+4H++2Cl-Mn2++Cl2↑+2H2O,装置Ⅱ为饱和食盐水,装置Ⅲ为浓硫酸,氯气经除杂,干燥后与锡在装置Ⅳ中反应生成SnCl4,经冷却后在装置Ⅵ中收集,因SnCl4极易水解,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Ⅵ中.
(1)仪器C的名称为蒸馏烧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
(2)装置Ⅰ中浓盐酸与MnO2在加热时发生反应产生氯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故答案为:MnO2+4H++2Cl-
Mn2++Cl2↑+2H2O;
(3)由于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在制取的氯气中含有杂质HCl,在与金属锡反应前要除去,因此装置Ⅱ中的最佳试剂为除去HCl同时还可以减少氯气消耗的饱和食盐水;SnCl4极易水解,在潮湿的空气中发烟.为了防止盐水解,所以要防止起水解.装置Ⅶ的作用为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Ⅵ中使SnCl4水解,故答案为:饱和氯化钠溶液;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Ⅵ中,SnCl4水解;
(4)未反应的氯气没有除去,缺少尾气处理装置,故答案为: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5)如果没有装置Ⅲ,则在氯气中含有水蒸汽,所以在Ⅳ中除生成SnCl4外,还会生成SnCl4水解产生的含锡的化合物Sn(OH)4或SnO2,故答案为:Sn(OH)4或SnO2等;
(6)若Ⅳ中用去锡粉11.9g,则n(Sn)=0.1mol,理论上产生的SnCl4的物质的质量是m(SnCl4)=0.1mol×261g/mol=26.1g所以反应后,若Ⅵ中锥形瓶里收集到24.8gSnCl4,则SnCl4的产率为×100%=95.0%,故答案为:95.0%.
多晶硅(硅单质的一种)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制备中副产物以SiCl4为主,它环境污染很大,能遇水强烈水解,放出大量的热.研究人员利用SiCl4水解生成的盐酸和钡矿粉(主要成分为BaCO3,且含有铁、镁等离子),制备BaCl2.2H2O,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常温下Fe3+、Mg2+完全沉淀的PH分别是3.4、12.4;
②B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97;BaCl2.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44.
回答下列问题:
(1)SiCl4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SiCl4用H2还原可制取纯度很高的硅,当反应中有1mol电子转移时吸收59KJ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加钡矿粉调节PH=7的作用是①使BaCO3转化为BaCl2②______.
(4)生成滤渣A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5)BaCl2滤液经______、______、过滤、______,再经真空干燥后得到BaCl2.2H2O
(6)10吨含78.8% BaCO3的钡矿粉理论上最多能生成BaCl2.2H2O______吨.
正确答案
解:四氯化硅控制温度40°C,加入水过滤得到原硅酸,则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原硅酸和氯化氢,过滤得到盐酸溶液,加入钡矿粉主要成分为BaCO3,且含有铁、镁等离子,调节溶液pH=7,使BaCO3转化为BaCl2,同时使Fe3+完全沉淀,过滤得到滤渣为氢氧化铁,滤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12.5,控制70°C,得到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得到滤液为氯化钡溶液,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得到氯化钡晶体.
(1)四氯化硅水解生成原硅酸和氯化氢,反应方程式为:SiCl4+4H2O=H4SiO4↓+4HCl,故答案为:SiCl4+4H2O=H4SiO4↓+4HCl;
(2)用H2还原SiCl4蒸气可制取纯度很高的硅,当反应中有1mol电子转移时吸收59KJ热量,转移4mol电子吸收热量236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SiCl4(s)+2H2(g)=Si(s)+4HCl(g)△H=+236kJ/mol,
故答案为:SiCl4(s)+2H2(g)=Si(s)+4HCl(g)△H=+236kJ/mol;
(3)由pH=3.4时,Fe3+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当调节PH=7时能促使Fe3+离子沉淀完全,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碳、水,加钡矿粉并调节pH=7的作用是使BaCO3转化为BaCl2,使Fe3+离子沉淀完全,
故答案为:使Fe3+离子沉淀完全;
(4)滤液②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pH=12.5,溶液中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
故答案为:Mg2++2OH-=Mg(OH)2↓;
(5)BaCl2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再经真空干燥后得到BaCl2•2H2O,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洗涤;
(6)根据Ba元素质量守恒:n(BaCl2•2H2O)=n(BaCO3),则m(BaCl2•2H2O)×=n(BaCl2•2H2O)×M(BaCl2•2H2O)=×244g/mol=9.76t,
故答案为:9.76.
解析
解:四氯化硅控制温度40°C,加入水过滤得到原硅酸,则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原硅酸和氯化氢,过滤得到盐酸溶液,加入钡矿粉主要成分为BaCO3,且含有铁、镁等离子,调节溶液pH=7,使BaCO3转化为BaCl2,同时使Fe3+完全沉淀,过滤得到滤渣为氢氧化铁,滤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12.5,控制70°C,得到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得到滤液为氯化钡溶液,再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得到氯化钡晶体.
(1)四氯化硅水解生成原硅酸和氯化氢,反应方程式为:SiCl4+4H2O=H4SiO4↓+4HCl,故答案为:SiCl4+4H2O=H4SiO4↓+4HCl;
(2)用H2还原SiCl4蒸气可制取纯度很高的硅,当反应中有1mol电子转移时吸收59KJ热量,转移4mol电子吸收热量236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SiCl4(s)+2H2(g)=Si(s)+4HCl(g)△H=+236kJ/mol,
故答案为:SiCl4(s)+2H2(g)=Si(s)+4HCl(g)△H=+236kJ/mol;
(3)由pH=3.4时,Fe3+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当调节PH=7时能促使Fe3+离子沉淀完全,盐酸和碳酸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二氧化碳、水,加钡矿粉并调节pH=7的作用是使BaCO3转化为BaCl2,使Fe3+离子沉淀完全,
故答案为:使Fe3+离子沉淀完全;
(4)滤液②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pH=12.5,溶液中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
故答案为:Mg2++2OH-=Mg(OH)2↓;
(5)BaCl2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再经真空干燥后得到BaCl2•2H2O,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洗涤;
(6)根据Ba元素质量守恒:n(BaCl2•2H2O)=n(BaCO3),则m(BaCl2•2H2O)×=n(BaCl2•2H2O)×M(BaCl2•2H2O)=×244g/mol=9.76t,
故答案为:9.76.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