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淀粉水解的产物(C6H12O6)用硝酸氧化可以制备草酸,装置如图所示(加热、搅拌和仪器固定装置均已略去):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1:1的淀粉水乳液与少许硫酸(98%)加入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5℃~90℃,保持30min,然后逐渐将温度降至60℃左右;

②将一定量的淀粉水解液加入三颈烧瓶中;

③控制反应液温度在55~60℃条件下,边搅拌边缓慢滴加一定量含有适量催化剂的混酸(65%HNO3与98%H2SO4的质量比为2:1.5)溶液;

④反应3h左右,冷却,减压过滤后得草酸晶体粗品,再重结晶得草酸晶体.硝酸氧化淀粉水解液过程中可发生下列反应:

C6H12O6+12HNO3→3H2C2O4+9NO2↑+3NO↑+9H2O

C6H12O6+8HNO3→6CO2+8NO↑+10H2O

3H2C2O4+2HNO3→6CO2+2NO↑+4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加入98%硫酸少许的目的是:______

(2)冷凝水的进口是______(填a或b);实验中若混酸滴加过快,将导致草酸产量下降,其原因是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为使尾气充分吸收,C中试剂是______

(4)重结晶时,将草酸晶体粗品经①加热溶解、②趁热过滤、③冷却结晶、④过滤洗涤⑤干燥等实验步骤,得到较纯净的草酸晶体.该过程中可将粗品中溶解度较大的杂质在______(填上述步骤序号)时除去;而粗品中溶解度较小的杂质最后留存在______(填“滤纸上”或“滤液中”).

(5)将产品在恒温箱内约90℃以下烘干至恒重,得到二水合草酸.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称取该样品0.1200g,加适量水完全溶解,然后用0.02000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杂质不参与反应),滴定前后滴定管中的液面读数如图,则该草酸晶体样品中二水合草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本题实验是将C6H12O6用硝酸氧化可以制备草酸,浓硫酸作催化剂且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向生成草酸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加快淀粉水解的速度(或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2)冷凝效果逆流效果好,冷凝水的进口是a进b出,混酸为65%HNO3与98%H2SO4的混合液,混合液溶于水放热,温度高能加快化学反应,硝酸能进一步氧化H2C2O4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导致H2C2O4进一步被氧化;

(3)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发生装置和吸收装置间发生倒吸,起到安全瓶的作用,反应的尾气中有氮的氧化物,会污染空气,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C中试剂是NaOH溶液,

故答案为:作安全瓶;NaOH溶液;

(4)根据题中实验步骤可知,通过重结晶得草酸晶体时,草酸晶体析出,溶解度较大的杂质留在溶液中,应该在步骤④中除去,溶解度较小的杂质最后过滤时留在滤纸上,

故答案为:④;滤纸上;

(5)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根离子能和草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价锰离子、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图示滴定管消耗溶液体积=18.50mL-2.50mL=16.00mL,

n(KMnO4)=0.016L×0.0200mol•L-1=3.2×10-4mol,根据方程式可得: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2              5

3.2×10-4mol    8×10-4mol    

样品中二水合草酸的质量为m=8×10-4mol×126g/mol=8×126×10-4g=0.1008g,

则该草酸晶体样品中二水合草酸的质量分数为×100%=84.0%,

故答案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84.0%.

解析

解:(1)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吸水性和脱水性,本题实验是将C6H12O6用硝酸氧化可以制备草酸,浓硫酸作催化剂且浓硫酸吸水有利于向生成草酸的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加快淀粉水解的速度(或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2)冷凝效果逆流效果好,冷凝水的进口是a进b出,混酸为65%HNO3与98%H2SO4的混合液,混合液溶于水放热,温度高能加快化学反应,硝酸能进一步氧化H2C2O4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温度过高,硝酸浓度过大,导致H2C2O4进一步被氧化;

(3)装置B的作用是防止发生装置和吸收装置间发生倒吸,起到安全瓶的作用,反应的尾气中有氮的氧化物,会污染空气,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C中试剂是NaOH溶液,

故答案为:作安全瓶;NaOH溶液;

(4)根据题中实验步骤可知,通过重结晶得草酸晶体时,草酸晶体析出,溶解度较大的杂质留在溶液中,应该在步骤④中除去,溶解度较小的杂质最后过滤时留在滤纸上,

故答案为:④;滤纸上;

(5)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根离子能和草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价锰离子、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图示滴定管消耗溶液体积=18.50mL-2.50mL=16.00mL,

n(KMnO4)=0.016L×0.0200mol•L-1=3.2×10-4mol,根据方程式可得:

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

2              5

3.2×10-4mol    8×10-4mol    

样品中二水合草酸的质量为m=8×10-4mol×126g/mol=8×126×10-4g=0.1008g,

则该草酸晶体样品中二水合草酸的质量分数为×100%=84.0%,

故答案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84.0%.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生产BaS进行模拟实验.BaS是可溶盐,在工业生产中,它是制备其他钡盐的中间产物.

BaSO4(s)+4C(s)  4CO(g)+BaS(s)△H1=+571.2kJ•mol-1     ①

BaSO4(s)+2C(s)  2CO2(g)+BaS(s)△H2=+226.2kJ•mol-1     ②

(1)钡餐是医学上广泛用于检查胃病的材料,请写出由重晶石制备高纯BaSO4的两步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

(2)反应C(s)+CO2(g)  2CO(g)的△H3=______kJ•mol-1

(3)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4)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O2.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 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HCO3-+H+的平衡常数K1=______.(已知:10-5.60=2.5×10-6

(5)常温下,0.1mol•L-1NaHCO3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c(H2CO3______c(CO32-)(填“>”、“=”或“<”).

正确答案

BaSO4+4C4CO+BaS或BaSO4+2C2CO2+BaS

BaS+H2SO4=BaSO4↓+H2S↑

+172.5

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

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4.2×10-7mol•L-1

解析

解:(1)重晶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SO4+4C  4CO+BaS 或 BaSO4+2C  2CO2+BaS,生成的硫化钡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BaS+H2SO4=BaSO4↓+H2S↑,故答案为:BaSO4+4C  4CO+BaS 或 BaSO4+2C  2CO2+BaS;BaS+H2SO4=BaSO4↓+H2S↑;

(2)利用盖斯定律求解:

BaSO4(s)+4C(s)4CO(g)+BaS(s)△H1=571.2kJ•mol-1     ①

BaSO4(s)+2C(s)2CO2(g)+BaS(s)△H2=226.2kJ•mol-1    ②

将以上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减,然后除以2可得:

C(s)+CO2(g)2CO(g)△H==+172.5kJ•mol-1

故答案为:+172.5;

(3)加入过量C可提高重晶石的转化率,以上反应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故答案为: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①②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4)H2CO3⇌HCO3-+H+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 mol•L-1,c(H+)=10-5.6mol•L-1,c(HCO3-)=10-5.6mol•L-1,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1===4.2×10-7mol•L-1,故答案为:4.2×10-7mol•L-1

(5)碳酸氢钠溶液里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水解生成的碳酸的浓度大于电离生成的碳酸根离子浓度,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高锰酸钾广泛用作氧化剂、防腐剂、消毒剂、除臭剂及解毒剂.常见的制备流程如下:

已知:a.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H2O

b.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反应所选用的坩埚不能用______

A.石英坩埚    B.铁坩埚    C.瓷坩埚     D.石墨坩埚

(2)步骤③通CO2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溶液的pH,能否改用氯化氢______(填“能”或“否”),原因是______

(3)步骤④中抽滤得到的固体是______

(4)抽滤装置主要由______、安全瓶、抽气泵和布氏漏斗四部分组成,该实验中抽滤时能否用滤纸?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

(5)从滤液⑤得到高锰酸钾的后续操作步骤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给工艺流程图知,步骤①中有氢氧化钾参加反应,石英坩埚的成分为二氧化硅、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钾反应,不能选用,所以AC正确,

故答案为:AC;

(2)结合题给信息和高锰酸钾和盐酸的性质分析,步骤③通CO2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溶液的pH,不能改用氯化氢,原因是反应生成的高锰酸钾能被HCl还原,产生的氯气有毒,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否;反应生成的高锰酸钾能被HCl还原,产生的氯气有毒会污染环境;

(3)根据反应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H2O、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可知,步骤④中抽滤得到的不溶的固体是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二氧化锰;

(4)抽滤装置主要由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和布氏漏斗四部分组成,该实验中抽滤时不能用滤纸,理由是因为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滤纸,

故答案为:吸滤瓶;不能;因为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滤纸;

(5)从滤液⑤得到高锰酸钾的后续操作步骤是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从而获得高锰酸钾,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解析

解:(1)根据题给工艺流程图知,步骤①中有氢氧化钾参加反应,石英坩埚的成分为二氧化硅、瓷坩埚中含有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钾反应,不能选用,所以AC正确,

故答案为:AC;

(2)结合题给信息和高锰酸钾和盐酸的性质分析,步骤③通CO2的目的是为了调节溶液的pH,不能改用氯化氢,原因是反应生成的高锰酸钾能被HCl还原,产生的氯气有毒,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否;反应生成的高锰酸钾能被HCl还原,产生的氯气有毒会污染环境;

(3)根据反应3MnO2+KClO3+6KOH═3K2MnO4+KCl+3H2O、3K2MnO4+2CO2═2KMnO4+MnO2↓+2K2CO3可知,步骤④中抽滤得到的不溶的固体是二氧化锰,

故答案为:二氧化锰;

(4)抽滤装置主要由吸滤瓶、安全瓶、抽气泵和布氏漏斗四部分组成,该实验中抽滤时不能用滤纸,理由是因为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滤纸,

故答案为:吸滤瓶;不能;因为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滤纸;

(5)从滤液⑤得到高锰酸钾的后续操作步骤是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从而获得高锰酸钾,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工业制纯碱的第一步是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之间的反应,制取碳酸氢钠晶体.该反应原理可以用以下化学方程式表示,已知此反应是放热反应. NH3+CO2+H2O+NaCl(饱和)═NaHCO3(晶体)↓+NH4Cl

(1)利用上述反应原理,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碳酸氢钠晶体.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烧杯中盛有冰水,D中装有蘸稀硫酸的脱脂棉,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取碳酸氢钠晶体可供选用的药品有:a.石灰石 b.生石灰 c.6mol/L盐酸  d.稀硫酸 e.浓氨水 f.饱和氯化钠溶液.

①A中制备气体时,所需药品是(选填字母代号)______

②B中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其作用是______

③在实验过程中,向C中通入气体是有先后顺序的,应先通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

④E装置向C中通气的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

(2)该小组同学为了测定C中所得晶体的碳酸氢钠的纯度(假设晶体中不含碳酸盐杂质),将晶体充分干燥后,称量质量为w g.再将晶体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称量所得粉末质量为m g.然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①在操作Ⅱ中,为了判断加入氯化钙溶液是否过量,其中正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______

A.在加入氯化钙溶液后,振荡、静置,向溶液中继续加入少量氯化钙溶液

B.在加入氯化钙溶液后,振荡、静置,向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C.在加入氯化钙溶液后,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再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②操作Ⅲ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所得晶体中碳酸氢钠的纯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A装置为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需要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故答案为:ac;

②B装置得用盛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故答案为:除去CO2中的HCl;

③选择先通NH3,后通CO2,一是因为NH3的溶解度大,二是其水溶液显碱性能溶解更多的CO2,使溶液里HCO3-的浓度增大,故答案为:NH3

④为防止氨气溶解时产物倒吸现象,E装置向C中通气的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故答案为:防倒吸;

(2)测定C中所得晶体的碳酸氢钠的纯度(假设晶体中不含碳酸盐杂质),将晶体充分干燥后,称量质量为wg,此时为碳酸氢钠粗品质量,操作1将晶体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所得粉末为碳酸钠和杂质,然后溶解,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钙跟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将生成的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称量为n g,所此作答;

①为判断滴加的氯化钙溶液过量,可在加入氯化钙溶液后,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再加入少量氯化钙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故答案为:A;

②利用过滤、洗涤、干燥可从混合液中得到不溶性的碳酸钙沉淀,故答案为:过滤;洗涤;干燥;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2NaHCO3Na2CO3+CO2↑+H2O,②Na2CO3+CaCl2=CaCO3 ↓+H2O+2NaCl,得到的碳酸钙需要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方可称量.

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由上两式可得关系式:

    2NaHCO3--CaCO3

  84×2          100

   x              n

,x= g,

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故答案为:

解析

解:(1)①A装置为制取二氧化碳装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需要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故答案为:ac;

②B装置得用盛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故答案为:除去CO2中的HCl;

③选择先通NH3,后通CO2,一是因为NH3的溶解度大,二是其水溶液显碱性能溶解更多的CO2,使溶液里HCO3-的浓度增大,故答案为:NH3

④为防止氨气溶解时产物倒吸现象,E装置向C中通气的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故答案为:防倒吸;

(2)测定C中所得晶体的碳酸氢钠的纯度(假设晶体中不含碳酸盐杂质),将晶体充分干燥后,称量质量为wg,此时为碳酸氢钠粗品质量,操作1将晶体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所得粉末为碳酸钠和杂质,然后溶解,加入氯化钙溶液,氯化钙跟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将生成的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称量为n g,所此作答;

①为判断滴加的氯化钙溶液过量,可在加入氯化钙溶液后,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再加入少量氯化钙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故答案为:A;

②利用过滤、洗涤、干燥可从混合液中得到不溶性的碳酸钙沉淀,故答案为:过滤;洗涤;干燥;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2NaHCO3Na2CO3+CO2↑+H2O,②Na2CO3+CaCl2=CaCO3 ↓+H2O+2NaCl,得到的碳酸钙需要经过过滤、洗涤、干燥后方可称量.

设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由上两式可得关系式:

    2NaHCO3--CaCO3

  84×2          100

   x              n

,x= g,

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硼和铝位于同一主族,它们可以形成许多组成和性质类似的化合物,一种用硼镁矿(Mg2B2O5•H2O)制取单质硼的工艺流程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Mg2B2O5•H2O中B的化合价为______

(2)溶液a、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步骤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步骤③中化学反应可以发生的原因是______

(6)BF3是有机化学中常用的酸性催化剂,BF3分子中B和F最外层的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_个.

正确答案

解:硼镁矿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滤除去杂质,NaB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得到Na2B4O7•10H2O与为NaHCO3,过滤分离,由于硼酸的酸性小于硫酸,符合复分解反应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且硼酸的溶解度较小,故Na2B4O7•10H2O晶体与硫酸反应得到硼酸,溶液b中含有硫酸钠,硼酸晶体加热分解得到B2O3,最后用Mg还原得到粗硼.

(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Mg2B2O5•H2O中B的化合价为+3,

故答案为:+3;

(2)由上述分析可知,第①步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则a为NaHCO3,第③步加入硫酸,b为Na2SO4

故答案为:NaHCO3;Na2SO4

(3)第①步为Mg2B2O5.H2O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BO2与Mg(OH)2,反应方程式为:Mg2B2O5•H2O+2NaOH=2NaBO2+2Mg(OH)2

故答案为:Mg2B2O5•H2O+2NaOH=2NaBO2+2Mg(OH)2

(4)步骤⑤是Mg与B2O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B与MgO,反应方程式为:B2O3+3Mg2B+3MgO,

故答案为:B2O3+3Mg2B+3MgO;

(5)步骤③中化学反应可以发生的原因是:硼酸的酸性小于硫酸,符合复分解反应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且硼酸的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析出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

故答案为:强酸制弱酸原理;

(6)BF3分子中B原子与F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B原子形成3故B-F键,故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3=6,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1=8,

故答案为:6;8.

解析

解:硼镁矿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滤除去杂质,NaB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得到Na2B4O7•10H2O与为NaHCO3,过滤分离,由于硼酸的酸性小于硫酸,符合复分解反应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且硼酸的溶解度较小,故Na2B4O7•10H2O晶体与硫酸反应得到硼酸,溶液b中含有硫酸钠,硼酸晶体加热分解得到B2O3,最后用Mg还原得到粗硼.

(1)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Mg2B2O5•H2O中B的化合价为+3,

故答案为:+3;

(2)由上述分析可知,第①步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则a为NaHCO3,第③步加入硫酸,b为Na2SO4

故答案为:NaHCO3;Na2SO4

(3)第①步为Mg2B2O5.H2O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BO2与Mg(OH)2,反应方程式为:Mg2B2O5•H2O+2NaOH=2NaBO2+2Mg(OH)2

故答案为:Mg2B2O5•H2O+2NaOH=2NaBO2+2Mg(OH)2

(4)步骤⑤是Mg与B2O3发生置换反应生成B与MgO,反应方程式为:B2O3+3Mg2B+3MgO,

故答案为:B2O3+3Mg2B+3MgO;

(5)步骤③中化学反应可以发生的原因是:硼酸的酸性小于硫酸,符合复分解反应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且硼酸的溶解度较小,从溶液中析出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

故答案为:强酸制弱酸原理;

(6)BF3分子中B原子与F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B原子形成3故B-F键,故分子中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3=6,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1=8,

故答案为:6;8.

下一知识点 : 氧化亚铁的物理性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氢氧化铝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