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MnO2、KMnO4等是中学化学中的常用试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MnO2在H2O2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若将MnO2加入酸化的H2O2溶液中,MnO2溶解产生Mn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用MnO2制KMnO4的工艺流程如下

电解池中两极材料均为碳棒,在水或酸性溶液中K2MnO4发生歧化而变成MnO2和KMnO4

①写出240℃熔融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投料时必须满足n(KOH):n(MnO2______

②阳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

③B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下同),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

④钾离子交换膜的一种材料是聚丙烯酸钾( ),聚丙烯酸钾单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⑤上述制得的KMnO4产品0.165g,恰好与0.335g经硫酸酸化的Na2C2O4反应完全,该KMnO4的纯度是______(精确到0.1%).

正确答案

解:(1)双氧水具有还原性,在酸性环境下,得到的氧化产物是氧气,二氧化锰具有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下,得到还原产物是锰离子,二者在酸性环境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H++H2O2═Mn2++O2↑+2H2O,故答案为:MnO2+2H++H2O2═Mn2++O2↑+2H2O;

(2)用MnO2制KMnO4的工艺流程:二氧化锰、氢氧化钾以及氧气在240℃下反应可以得到锰酸钾,氢氧化钾、氧气过量,可以保证锰元素的全部转化,将得到的高锰酸钾溶于水,可以得到高锰酸钾的水溶液,对其进行电解,获得较大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

①240℃熔融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2+O2+4KOH 2K2MnO4+2H2O,氢氧化钾、氧气过量,可以保证锰元素的全部转化,投料时必须满足n(KOH):n(MnO2)大于2:1,故答案为:2MnO2+O2+4KOH 2K2MnO4+2H2O;大于(或>)2:1;

②在电解池的阳极上是锰酸钾中的阴离子失电子的过程,即MnO42--e-=MnO4-,故答案为:MnO42--e-=MnO4-

③在电解池的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在该极上会产生氢气,在流程中,电解产物氢氧化钾可以在开始接着利用,即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H2,KOH固体;

④两个碳原子链结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单键闭合,形成碳碳双键即可,即单体是:CH2=CHCOOK,故答案为:CH2=CHCOOK;

⑤设该KMnO4的纯度为y,根据2KMnO4+5Na2C2O4+8H2SO4 K2SO4+2MnSO4+5Na2SO4+10CO2↑+8H2O可知,

    KMnO4--Na2C2O4

    ×158      134

    0.165×y     0.335

y=×100%=95.8%,故答案为:95.8%.

解析

解:(1)双氧水具有还原性,在酸性环境下,得到的氧化产物是氧气,二氧化锰具有氧化性,在酸性环境下,得到还原产物是锰离子,二者在酸性环境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H++H2O2═Mn2++O2↑+2H2O,故答案为:MnO2+2H++H2O2═Mn2++O2↑+2H2O;

(2)用MnO2制KMnO4的工艺流程:二氧化锰、氢氧化钾以及氧气在240℃下反应可以得到锰酸钾,氢氧化钾、氧气过量,可以保证锰元素的全部转化,将得到的高锰酸钾溶于水,可以得到高锰酸钾的水溶液,对其进行电解,获得较大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

①240℃熔融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2+O2+4KOH 2K2MnO4+2H2O,氢氧化钾、氧气过量,可以保证锰元素的全部转化,投料时必须满足n(KOH):n(MnO2)大于2:1,故答案为:2MnO2+O2+4KOH 2K2MnO4+2H2O;大于(或>)2:1;

②在电解池的阳极上是锰酸钾中的阴离子失电子的过程,即MnO42--e-=MnO4-,故答案为:MnO42--e-=MnO4-

③在电解池的阴极上是氢离子得电子,在该极上会产生氢气,在流程中,电解产物氢氧化钾可以在开始接着利用,即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H2,KOH固体;

④两个碳原子链结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单键闭合,形成碳碳双键即可,即单体是:CH2=CHCOOK,故答案为:CH2=CHCOOK;

⑤设该KMnO4的纯度为y,根据2KMnO4+5Na2C2O4+8H2SO4 K2SO4+2MnSO4+5Na2SO4+10CO2↑+8H2O可知,

    KMnO4--Na2C2O4

    ×158      134

    0.165×y     0.335

y=×100%=95.8%,故答案为:95.8%.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黄铁矿(FeS2)燃烧产生的SO2通过下列工艺过程既能制得H2SO4,又能制得H2

(1)该过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_____

(2)在该过程中,使用膜反应器及时分离出HI分解产生的H2,目的是______(用平衡移动的原理解释).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探究SO2能否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浓硫酸的沸点为338℃,加热时酒灯火焰的温度为400℃~500℃.

①甲同学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发现BaCl2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请解释生成该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装置不完善,设计了改进装置Ⅱ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查).

a、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b、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A,一段时间后C中未见沉淀生成.操作a的目的是______,装置B中的剂是______

③丙同学取乙实验后的C中溶液少许,滴加一种无色溶液,产生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丙同学滴加的试剂可能是______(填字母编号).

a、NaOH溶液        

b、H2O2溶液     

c、新制氯水        

d、酸性KmnO4溶液

④装置D中与导管连接的是硬质玻璃管,则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工艺流程可知能循环利用的物质为I2

故答案为:I2

(2)及时分离出HI分解产生的H2,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使HI的分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了I2和H2的产率;

故答案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产物的产率;

(3)①本小题首先抓住已知信息“浓硫酸的沸点为338℃,加热时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为400℃~500℃”,说明浓硫酸在温度较高时也能挥发出H2SO4蒸气,由于BaSO3能够溶于盐酸,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该沉淀只能是BaSO4,有可能一是挥发出的H2SO4提供的SO42-与Ba2+反应生成BaSO4:SO42-+Ba2+═BaSO4↓,也有可能是溶液中溶解的氧气与SO2作用产生了硫酸,进而得到BaSO4:2Ba2++2SO2+O2+2H2O═2BaSO4↓+4H+

故答案为:SO42-+Ba2+═BaSO4↓或2Ba2++2SO2+O2+2H2O═2BaSO4↓+4H+

②操作a通入N2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O2,C中未见沉淀生成,说明B中的试剂能吸收挥发出的H2SO4且不产生新的杂质,还不能与SO2反应,故该试剂应是饱和NaHSO3溶液,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的O2;饱和NaHSO3溶液;

③乙实验后的C中的溶液会溶有SO2,题中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应是BaSO4,滴加一种无色溶液,只能是H2O2溶液,新制氯水是黄绿色,酸性KmnO4溶液是紫色;

故选:b;

④装置D的作用是既能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大气污染,又能防止NaOH溶液倒吸入装置C中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吸收尾气并防倒吸;

解析

解:(1)由工艺流程可知能循环利用的物质为I2

故答案为:I2

(2)及时分离出HI分解产生的H2,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使HI的分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了I2和H2的产率;

故答案为: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产物的产率;

(3)①本小题首先抓住已知信息“浓硫酸的沸点为338℃,加热时酒精灯火焰的温度为400℃~500℃”,说明浓硫酸在温度较高时也能挥发出H2SO4蒸气,由于BaSO3能够溶于盐酸,根据元素守恒可知该沉淀只能是BaSO4,有可能一是挥发出的H2SO4提供的SO42-与Ba2+反应生成BaSO4:SO42-+Ba2+═BaSO4↓,也有可能是溶液中溶解的氧气与SO2作用产生了硫酸,进而得到BaSO4:2Ba2++2SO2+O2+2H2O═2BaSO4↓+4H+

故答案为:SO42-+Ba2+═BaSO4↓或2Ba2++2SO2+O2+2H2O═2BaSO4↓+4H+

②操作a通入N2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O2,C中未见沉淀生成,说明B中的试剂能吸收挥发出的H2SO4且不产生新的杂质,还不能与SO2反应,故该试剂应是饱和NaHSO3溶液,

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的O2;饱和NaHSO3溶液;

③乙实验后的C中的溶液会溶有SO2,题中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应是BaSO4,滴加一种无色溶液,只能是H2O2溶液,新制氯水是黄绿色,酸性KmnO4溶液是紫色;

故选:b;

④装置D的作用是既能吸收未反应的SO2防止大气污染,又能防止NaOH溶液倒吸入装置C中影响实验结果;

故答案为:吸收尾气并防倒吸;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CH3CH2OHCH2=CH2,CH2=CH2+Br2→BrCH2CH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1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制备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_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2)在装置C中应加入______,(填序号)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c.氢氧化钠溶液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

(4)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_____层(填“上”、“下”)

(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______洗涤除去(填序号)

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碘化钠溶液d.乙醇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___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______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乙醇在浓硫酸140℃的条件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醚,故答案为:d;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故答案为:c;

(3)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为无色,

故答案为: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1,2-二溴乙烷和水不互溶,1,2-二溴乙烷密度比水大,

故答案为:下;

(5)常温下Br2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2NaOH+Br2═NaBr+NaBrO+H2O,

故答案为:b;

(6)1,2-二溴乙烷与乙醚的沸点不同,两者均为有机物,互溶,用蒸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故答案为:蒸馏;

(7)溴在常温下,易挥发,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溴更易挥发,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9℃较低,不能过度冷却,

故答案为: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解析

解:(1)乙醇在浓硫酸140℃的条件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醚,故答案为:d;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乙醇氧化成二氧化碳,自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故答案为:c;

(3)乙烯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为无色,

故答案为:溴的颜色完全褪去;

(4)1,2-二溴乙烷和水不互溶,1,2-二溴乙烷密度比水大,

故答案为:下;

(5)常温下Br2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2NaOH+Br2═NaBr+NaBrO+H2O,

故答案为:b;

(6)1,2-二溴乙烷与乙醚的沸点不同,两者均为有机物,互溶,用蒸馏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故答案为:蒸馏;

(7)溴在常温下,易挥发,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溴更易挥发,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但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9℃较低,不能过度冷却,

故答案为:乙烯与溴反应时放热,冷却可避免溴的大量挥发;1,2-二溴乙烷的凝固点较低(9℃),过度冷却会使其凝固而使气路堵塞.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氯酸镁[Mg(ClO32]常用作催熟剂、除草剂等,制备少量Mg(ClO32•6H2O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卤块主要成分为MgCl2•6H2O,含有较多的MgSO4、MgCO3、FeCl2等杂质.

②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过滤的主要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外,还需要______

(2)加H2O2调节pH后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

(3)试剂X的滴加顺序为______

a.BaCl2溶液,Na2CO3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盐酸

b.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适量盐酸

c.以上两种顺序都可

(4)加入NaClO3饱和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再进一步制取Mg(ClO32•6H2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蒸发结晶;②趁热过滤;③______;④过滤、洗涤.

(5)产品中Mg(ClO32•6H2O含量的测定:

步骤1:准确称量4.20g产品配成100mL溶液.

步骤2:取10.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30.00mL 0.200mol•L-1的Na2S2O3溶液.

步骤3:用0.100mol•L-1碘液滴定剩余的Na2S2O3,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O32-+I2═S4O62-+2I-

步骤4:将步骤2、3重复两次,平均消耗标准碘液20.00mL.

①步骤2中,硫元素被氧化至最高价态,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②产品中Mg(ClO32•6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玻璃棒

Fe(OH)3

a

MgCl2+2NaClO3=Mg(ClO32+2NaCl↓

冷却结晶

3S2O32-+4ClO3-+3H2O=6SO42-+4Cl-+6H+

95%

解析

解:卤块的成分有MgCl2•6H2O、MgSO4、FeCl2,加入双氧水之后,亚铁离子可以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再向混合物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硫酸钡沉淀,加入氧化镁,调节pH=4,可以促进铁离子的水解,将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而除去,过滤,得到的滤液是氯化镁,可以根据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来获得要制取的物质.

(1)过滤的主要玻璃仪器除烧杯、漏斗、玻璃棒,故答案为:玻璃棒;

(2)加双氧水,调节溶液的pH为4,此时铁离子形成了沉淀氢氧化铁,故答案为:Fe(OH)3

(3)加入BaCl2的目的是除去SO42-,为保证硫酸根离子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但是引进了钡离子,所以碳酸钠加在氯化钡的后边,还能除去多余的钡离子,故答案为:a;

(4)根据溶解度的差异,加入NaClO3饱和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MgCl2+2NaClO3=Mg(ClO32+2NaCl↓,溶液获得晶体的方法:蒸发结晶、过滤、冷却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冷却结晶,过滤洗涤,故答案为:MgCl2+2NaClO3=Mg(ClO32+2NaCl↓;冷却结晶;

(5)①硫代硫酸根离子具有还原性,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二者之间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S2O32-+4ClO3-+3H2O=6SO42-+4Cl-+6H+,故答案为:3S2O32-+4ClO3-+3H2O=6SO42-+4Cl-+6H+

②氯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根据化学反应:2S2O32-+I2═S4O62-+2I-,剩余的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是2×0.02L×0.100mol•L-1=0.004mol,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是:0.03L×0.200mol•L-1-0.004mol=0.002mol,根据反应3S2O32-+4ClO3-+3H2O=6SO42-+4Cl-+6H+,氯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是:=mol,Mg(ClO32•6H2O的质量分数是×100%≈95%,故答案为:95%.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制取活性ZnO实验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铁粉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甲、乙两同学选用下列仪器,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制取氨气.

①甲同学使用的药品是熟石灰与氯化铵,则应选用装置______(填写装置代号),生成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乙同学选用了装置B,则使用的两种药品的名称为______

(3)H2O2的作用是______

(4)除铁过程中得到的Fe(OH)3可用KClO溶液在碱性环境将其氧化得到一种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K2FeO4),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5)乙知溶液a中含有CO32-、SO42-两种酸根阴离子,若只允许取用一次样品,检验这种离子存在的实验操作过程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氧化铜锌矿经废酸浸取后过滤,可得到硫酸铜、硫酸锌溶液;向酸浸液中加铁可还原出铜,经过滤可得铜和硫酸亚铁、硫酸锌的混合液;然后加入双氧水和氨气,将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后向滤液中加氨气和碳酸氢铵等将锌离子转化为Zn2(OH)2CO3,最后焙烧,Zn2(OH)2CO3受热分解得到氧化锌.

(1)Fe与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和亚铁离子,其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故答案为:Fe+Cu2+=Fe2++Cu;

(2)①A装置为固体加热制备气体,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来制备氨气,所以选A,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A;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②装置B为液体与固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则可以选用浓氨水、碱石灰来制备氨气;

故答案为:浓氨水、碱石灰;

(3)根据以上分析,H2O2的作用是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故答案为: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

(4)由题给信息可知,反应物为2Fe(OH)3、ClO-、OH-,生成物之一为FeO42-,因铁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故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另一产物为Cl-,根据元素、电子、电荷守恒配平(可知产物还有水),则方程式为: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Fe(OH)3为还原剂,ClO-为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故答案为:3:2;

(5)CO32-与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SO42-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所以可选用盐酸和氯化钡溶液检验,其操作为: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稍过量稀盐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有CO32-在,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42-

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稍过量稀盐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有CO32-在,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42-

解析

解:氧化铜锌矿经废酸浸取后过滤,可得到硫酸铜、硫酸锌溶液;向酸浸液中加铁可还原出铜,经过滤可得铜和硫酸亚铁、硫酸锌的混合液;然后加入双氧水和氨气,将亚铁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而除去;后向滤液中加氨气和碳酸氢铵等将锌离子转化为Zn2(OH)2CO3,最后焙烧,Zn2(OH)2CO3受热分解得到氧化锌.

(1)Fe与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和亚铁离子,其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故答案为:Fe+Cu2+=Fe2++Cu;

(2)①A装置为固体加热制备气体,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来制备氨气,所以选A,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故答案为:A;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②装置B为液体与固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装置,则可以选用浓氨水、碱石灰来制备氨气;

故答案为:浓氨水、碱石灰;

(3)根据以上分析,H2O2的作用是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故答案为:将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

(4)由题给信息可知,反应物为2Fe(OH)3、ClO-、OH-,生成物之一为FeO42-,因铁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故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另一产物为Cl-,根据元素、电子、电荷守恒配平(可知产物还有水),则方程式为:2Fe(OH)3+3ClO-+4OH-=2FeO42-+3Cl-+5H2O,Fe(OH)3为还原剂,ClO-为氧化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

故答案为:3:2;

(5)CO32-与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SO42-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所以可选用盐酸和氯化钡溶液检验,其操作为: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稍过量稀盐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有CO32-在,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42-

故答案为: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滴加稍过量稀盐酸,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有CO32-在,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42-

下一知识点 : 氧化亚铁的物理性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氢氧化铝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