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6春•遂宁校级月考)某学习小组依据反应:SO2(g)+Cl2(g)⇌SO2Cl2(g)△H<0,设计制备磺酰氯(SO2Cl2)的装置如图,有关信息如表所示.  

(1)若用浓盐酸与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Cl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2)B仪器的作用是______

(3)为了便于混合物的分离且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A装置的反应条件最好选择______

A.冰水浴       B.常温       C.加热至69.1℃D.沸水浴

(4)实验时先通入干燥的Cl2将A装置中的空气赶走,再缓慢通入干燥的SO2,即发生反应.充分反应后,继续通入Cl2使装置中的SO2进入烧杯中被吸收.分离产物后,向获得的SO2Cl2中加水,出现白雾,振荡、静置得到无色溶液W.经分析SO2Cl2与H2O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反应完成后,在W溶液、烧杯中分别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均出现白色沉淀,此沉淀不溶于稀盐酸,经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的固体质量分别为X g、Y g.计算SO2+Cl2⇌SO2Cl2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为(用含X、Y的代数式表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生成MnCl2、KCl、Cl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故答案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2)SO2Cl2沸点低、易挥发,仪器B为冷凝管,使挥发的产物SO2Cl2冷凝回流,

故答案为:使挥发的产物SO2Cl2冷凝回流;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SO2Cl2的生成,控制温度使SO2Cl2为液态,与未反应是氯气、二氧化硫分离,故选择冰水浴,

故答案为:A;

(4)SO2Cl2遇水发生剧烈水解,且产生白雾,白雾是水解生成HCl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所致,则-SO2-基团结合2个-OH生成H2SO4,反应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W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是SO2Cl2水解生成H2SO4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4,其物质的量为mol,根据S元素守恒,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mol,烧杯中白色沉淀是未反应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钠,硫酸钠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4,其物质的量为mol,故通入的二氧化硫总物质的量(+)mol,则SO2的转化率为×100%=×100%,

故答案为:SO2Cl2+2H2O=H2SO4+2HCl,×100%.

解析

解:(1)浓盐酸与高锰酸钾发生反应生成MnCl2、KCl、Cl2、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故答案为: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2)SO2Cl2沸点低、易挥发,仪器B为冷凝管,使挥发的产物SO2Cl2冷凝回流,

故答案为:使挥发的产物SO2Cl2冷凝回流;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SO2Cl2的生成,控制温度使SO2Cl2为液态,与未反应是氯气、二氧化硫分离,故选择冰水浴,

故答案为:A;

(4)SO2Cl2遇水发生剧烈水解,且产生白雾,白雾是水解生成HCl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所致,则-SO2-基团结合2个-OH生成H2SO4,反应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W溶液中得到白色沉淀,是SO2Cl2水解生成H2SO4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4,其物质的量为mol,根据S元素守恒,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mol,烧杯中白色沉淀是未反应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钠,硫酸钠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的BaSO4,其物质的量为mol,故通入的二氧化硫总物质的量(+)mol,则SO2的转化率为×100%=×100%,

故答案为:SO2Cl2+2H2O=H2SO4+2HCl,×100%.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6mol•L-1硫酸溶液,其他试剂任选.填写下列空白:

(1)B中盛有一定量的NaOH溶液,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______,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______(填“打开”或“关闭”),其目的是______.在C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为______

(3)简述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______

(4)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看到的现象为_____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正确答案

解:必须使用铁屑、6mol•L-1硫酸溶液制备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由图可知,分液漏斗中为硫酸,烧瓶中为铁屑,加药品时先固体后液体,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中为NaOH溶液,C为排水法收集氢气,

(1)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A中发生的反应为Fe+H2SO4═FeSO4+H2↑,故答案为:铁屑;Fe+H2SO4═FeSO4+H2↑;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打开,其目的是排出B中的空气,C为排水法收集氢气,即C中收集气体主要为H2,故答案为:打开;排出B中的空气;H2

(3)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为关闭活塞E,A中压强增大,将FeSO4溶液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故答案为:关闭活塞E,A中压强增大,将FeSO4溶液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

(4)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看到的现象为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

解析

解:必须使用铁屑、6mol•L-1硫酸溶液制备Fe(OH)2和观察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的颜色变化,由图可知,分液漏斗中为硫酸,烧瓶中为铁屑,加药品时先固体后液体,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中为NaOH溶液,C为排水法收集氢气,

(1)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铁屑,A中发生的反应为Fe+H2SO4═FeSO4+H2↑,故答案为:铁屑;Fe+H2SO4═FeSO4+H2↑;

(2)实验开始时应先将活塞E打开,其目的是排出B中的空气,C为排水法收集氢气,即C中收集气体主要为H2,故答案为:打开;排出B中的空气;H2

(3)生成Fe(OH)2的操作过程为关闭活塞E,A中压强增大,将FeSO4溶液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故答案为:关闭活塞E,A中压强增大,将FeSO4溶液压入B瓶中进行反应;

(4)拔去装置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看到的现象为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为4Fe(OH)2+O2+2H2O═4Fe(OH)3

故答案为: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4Fe(OH)2+O2+2H2O═4Fe(OH)3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是明矾〔KAl(SO42•12H2O〕制取硫酸铝和硫酸钾的操作步骤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剂(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

(2)分离方法①是______,③是______;进行上述操作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

(3)按上述操作,不考虑损耗,在理论上158g明矾(摩尔质量474g/mol)最多可以制得硫酸铝晶体〔Al2(SO43•18H2O〕(摩尔质量666g/mol)______g,至少可以制备K2SO4(摩尔质量174g/mol)______g.

正确答案

氨水

稀硫酸

K2SO4和过量的KOH

过滤

蒸发结晶

烧杯、玻璃棒、漏斗、酒精灯

111

116

解析

解:明矾是[KAl(SO42•12H2O,将明矾溶于水得到明矾溶液,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得到Al(OH)3,Al(OH)3溶于稀硫酸得到A为Al2(SO43溶液,将Al2(SO43溶液蒸干得到Al2(SO43晶体,所以进行操作①时,加入的试剂a是氨水;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溶液采用过滤方法,所以操作①是过滤,试剂b为稀硫酸,操作③为蒸发结晶,B中溶质成分是K2SO4、(NH42SO4,向溶液中加入KOH溶液并加热得到K2SO4、NH3,所以试剂c为KOH溶液,要使氨气从溶液中充分挥发,则操作②为加热,氨气溶于水得氨水,C中成分是K2SO4和过量的KOH,C中加入稀硫酸得K2SO4溶液,蒸发结晶得到K2SO4晶体,符合题中各物质的转化关系

(1)试剂a是 氨水,b是 稀硫酸,c是KOH溶液,故答案为:氨水;稀硫酸;KOH溶液;

(2)根据分析知,分离方法①是过滤,分离方法③是蒸发结晶,过滤和加热结晶需要的仪器有有漏斗、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故答案为:过滤;蒸发结晶;烧杯、玻璃棒、漏斗、酒精灯;

(3)明矾的物质的量为=mol,则Al3+的物质的量为mol,SO42-的物质的量为mol,结合原子守恒,生成的硫酸铝晶体的物质的量为mol÷2=mol,硫酸钾的物质的量为mol,则硫酸铝晶体的质量为mol×666g/mol=111g,硫酸钾的质量为mol×174g/mol=116g,故答案为:111;116.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2,3,4-四氢化萘的结构简式是,分子式是C10H12.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沸点207℃,不溶于水,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它与液溴发生反应:C10H12+4Br2⇌C10H8Br4+4HBr.生成的四溴化萘常温下为固态,不溶于水.有人用四氢化萘、液溴、蒸馏水和纯铁粉为原料,制备少量饱和氢溴酸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一定质量比把四氢化萘和水加入适当的容器中,加入少量纯铁粉.

②慢慢滴入液溴,不断搅拌,直到反应完全.

③取下反应容器,补充少量四氢化萘,直到溶液颜色消失.过滤,将滤液倒入分液漏斗,静置.

④分液,得到的“水层”即氢溴酸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示意图中的装置,适合步骤①和②操作的是______

(2)步骤②中如何判断“反应完全”______

(3)步骤③中补充少量四氢化萘的目的是______

(4)步骤③中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______

(5)已知在实验条件下,饱和氢溴酸水溶液中氢溴酸的质量分数是66%,如果溴

化反应进行完成,则步骤①中四氢化萘和水的质量比约是1:______(保留小数点后1位).

正确答案

解:(1)按照步骤①,本实验是把四氢化萘、水和铁粉加入同一容器中反应,所以B不正确.若用A中的装置进行反应,溴蒸气和刺激性气味的四氢化萘都会污染环境,同样C装置在步骤②反应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A、C都不对,故选D装置,故答案为:D;

(2)伴随反应的进行,最初滴入的红褐色液溴立即褪色,当反应完全后,滴入的液溴颜色不再褪去,故答案为:加入的液溴颜色基本不褪;

(3)由于步骤②加入了过量的液溴,步骤③中补充少量四氢化萘除掉剩余的溴单质,故答案为:除出去过量的Br2

(4)由于生成的四溴化萘常温下为固态,所以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四溴化萘和铁粉,故答案为:四溴化萘和铁粉;

(5)设溶液的质量为100g,则溶液里HBr的质量为66g,水的质量为34g,HBr的物质的量=mol,根据C10H12+4Br2⇌C10H8Br4+4HBr可知四氢化萘的物质的量为mol÷4=mol,质量为mol×134g/mol=g,则步骤①中四氢化萘和水的质量比约是g:36g≈1:1.3,故答案为:1.3.

解析

解:(1)按照步骤①,本实验是把四氢化萘、水和铁粉加入同一容器中反应,所以B不正确.若用A中的装置进行反应,溴蒸气和刺激性气味的四氢化萘都会污染环境,同样C装置在步骤②反应时,也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A、C都不对,故选D装置,故答案为:D;

(2)伴随反应的进行,最初滴入的红褐色液溴立即褪色,当反应完全后,滴入的液溴颜色不再褪去,故答案为:加入的液溴颜色基本不褪;

(3)由于步骤②加入了过量的液溴,步骤③中补充少量四氢化萘除掉剩余的溴单质,故答案为:除出去过量的Br2

(4)由于生成的四溴化萘常温下为固态,所以过滤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四溴化萘和铁粉,故答案为:四溴化萘和铁粉;

(5)设溶液的质量为100g,则溶液里HBr的质量为66g,水的质量为34g,HBr的物质的量=mol,根据C10H12+4Br2⇌C10H8Br4+4HBr可知四氢化萘的物质的量为mol÷4=mol,质量为mol×134g/mol=g,则步骤①中四氢化萘和水的质量比约是g:36g≈1:1.3,故答案为:1.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三氯化磷(PCl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催化剂.实验室常用红磷与干燥的Cl2制取PCl3,装置如图1所示.

已知:红磷与少量Cl2反应生成PCl3,与过量Cl2反应生成PCl5.PCl3遇O2会生成POCl3(三氯氧磷),POCl3溶于PCl3,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生成H3PO3和HCl.PCl3、POCl3的熔沸点见表.

请答下面问题:

(1)B中所装试剂是______,F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D装置的曲颈甑中加入红磷,打开K3通入干燥的CO2,一段时间后,关闭K3,加热曲颈甑至上部有黄色升华物出现时通入氯气,反应立即进行.通干燥CO2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制得的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红磷加热除去PCl5后,通过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得到较纯净的PCl3

(4)C装置中的K1、K2的设计也出于类似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实验时与K1、K2有关的操作是______

(5)实验后期关闭K1,打开K2,将气体通入C装置中发生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X.某同学设计实验来确定溶液X中含有的某些离子,请补充完成实验步骤和现象.

(6)玻璃管之间的连接需要用到胶皮管,连接的方法是:先把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皮管.甲同学将装置A的示意图画成图2,该示意图中明显的错误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因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所以氯气需干燥,氯气和浓硫酸不反应,所以能用浓硫酸干燥氯气,PCl3沸点为75.5℃,利用E装置防止PCl3挥发(冷凝),因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氯气,且空气中水蒸气可能进入装置,所以用F装置利用碱石灰吸收多余的Cl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烧瓶和PCl3反应,

故答案为:浓硫酸;吸收多余的Cl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烧瓶与PCl3反应;

(2)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自燃,

故答案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红磷自燃;

(3)由信息可知,POCl3与PCl3都是液体,沸点相差较大,故可以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实验制得的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红磷加热除去PCl5后,再通过蒸馏即可得到较纯净的PCl3

故答案为:蒸馏;

(4)由于PCl3遇O2会生成POCl3,遇水生成H3PO3和HCl,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生成的PCl3与空气中的O2和水反应,C装置中先关闭K1,打开K2,等B中溶液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后,排净了空气,再打开K1,关闭K2,可利用氯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故答案为:先关闭K1,打开K2,等B中溶液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后,打开K1,关闭K2.(2分)

(5)实验后期关闭K1,打开K2,将气体通入C装置中发生反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检验钠离子用焰色反应,用铂丝(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溶液X,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存在钠离子,检验氯离子,取少量溶液X,加入足量稀HNO,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6)玻璃管和胶皮管连接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润湿起润滑作用,A装置中,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所以缺少加热装置,

故答案为: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没有(用酒精灯)加热.

解析

解:(1)因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所以氯气需干燥,氯气和浓硫酸不反应,所以能用浓硫酸干燥氯气,PCl3沸点为75.5℃,利用E装置防止PCl3挥发(冷凝),因尾气中含有有毒气体氯气,且空气中水蒸气可能进入装置,所以用F装置利用碱石灰吸收多余的Cl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烧瓶和PCl3反应,

故答案为:浓硫酸;吸收多余的Cl2,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烧瓶与PCl3反应;

(2)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自燃,

故答案为: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红磷自燃;

(3)由信息可知,POCl3与PCl3都是液体,沸点相差较大,故可以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实验制得的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红磷加热除去PCl5后,再通过蒸馏即可得到较纯净的PCl3

故答案为:蒸馏;

(4)由于PCl3遇O2会生成POCl3,遇水生成H3PO3和HCl,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可以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生成的PCl3与空气中的O2和水反应,C装置中先关闭K1,打开K2,等B中溶液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后,排净了空气,再打开K1,关闭K2,可利用氯气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故答案为:先关闭K1,打开K2,等B中溶液上方充满黄绿色气体后,打开K1,关闭K2.(2分)

(5)实验后期关闭K1,打开K2,将气体通入C装置中发生反应,为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检验钠离子用焰色反应,用铂丝(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溶液X,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存在钠离子,检验氯离子,取少量溶液X,加入足量稀HNO,再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6)玻璃管和胶皮管连接的方法是: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润湿起润滑作用,A装置中,加热条件下,浓盐酸和二氧化锰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所以缺少加热装置,

故答案为: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没有(用酒精灯)加热.

下一知识点 : 氧化亚铁的物理性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氢氧化铝的制备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