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选修模块3-3)(15分)

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在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同时,也在研究控制温室气体的新方法,目前专家们正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深海处理技术.

小题1:在某次实验中,将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封闭在一可自由压缩的导热容器中,将容器缓慢移到海水某深处,气体体积减为原来的一半,不计温度变化,则此过程中        

小题2:实验发现,二氧化碳气体在水深170m处变成液体,它的密度比海水大,靠深海的压力使它永沉海底,以减少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量.容器中的二氧化碳处于汽液平衡状态时的压强随温度的增大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二氧化碳液体表面,其分子间的引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斥力.

小题3:实验发现,在水深300m处,二氧化碳将变成凝胶状态,当水深超过2500m时,二氧化碳会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设在某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将二氧化碳分子看作直径为D的球,体积为V=πD3,则在该状态下体积为V的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固体后体积为多少?

正确答案

小题1:BD

小题2:增大(2分)   大于 (2分)

小题3: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的量n=ρV/M,(2分)

二氧化碳气体的分子数N=nNA  (2分)

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固体后体积V’=N V=.(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①如图所示,一直立的汽缸用一质量为m的活塞封闭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活塞横截面积为S,汽缸内壁光滑且缸壁是导热的.开始活塞被固定,打开固定螺栓K,活塞上升,经过足够长时间后,活塞停在B点.则活塞停在B点时缸内封闭气体的压强为________,在该过程中,缸内气体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设周围环境温度保持不变,已知AB=h,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为g)

②“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是北京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水立方游泳馆是有8条泳道的国际标准比赛用游泳池,游泳池长50 m、宽25 m,水深3 m.设水的摩尔质量为M=1.8×10-2 kg/mol,试估算该游泳池中的水分子数.

正确答案

(1)AD (2)①p0 吸热 ②1.3×1032

(2)②设水的密度为ρ,游泳池中水的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游泳池中水的总体积为

V=50×25×3 m3=3.75×103 m3

则游泳池中水的物质的量n=

所含的水分子数N=nNA≈1.3×1032个.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水的密度为ρ=1.0×103 kg/m3,水的摩尔质量M=1.8×10-2 kg/mol,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NA=6×1023 mol-1)

(1)1 cm3的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

(2)水分子的直径有多大?

正确答案

(1)3.3×1022个 (2)3.9×10-10 m

水的摩尔体积为

Vm m3/mol=1.8×10-5 m3/mol

(1)1 cm3水中的水分子数:

N=V≈个≈3.3×1022

(2)建立水分子的球模型有:πd3

水分子直径:

d=  m≈3.9×10-10 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E.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F.分子间引力总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

(2)一端开口的极细玻璃管开口朝下竖直立于水银槽的水银中,初始状态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l0=62cm,系统温度27℃。因怀疑玻璃管液面上方存在空气,现从初始状态分别进行两次试验如下:

保持系统温度不变,将玻璃管竖直向上提升(开口仍在水银槽液面以下),结果液面高度差增加;将系统温度升到77℃,结果液面高度差减小。已知玻璃管内粗细均匀,空气可看成理想气体,热力学零度可认为为-273℃。求:

①实际大气压为多少cmHg?

②初始状态玻璃管内的空气柱有多长?

正确答案

(1)ADE;(2)75cmHg;12cm

试题分析:(1)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所以选项A正确;悬浮颗粒物的运动属于布朗运动,所以选项B错误;把很多小的单晶体放在一起,就变成了多晶体,所以选项C错误;第二类永动机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但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选项D正确;因温度的升高使得汽化的分子数增加,气压增大,所以选项E正确;分子间的引力的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增加的更快,所以选项F错误;

(2) 设大气压强相当于高为H的水银柱产生压强,初始空气柱的长度为x,玻璃管的截面积为s,则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由第一次实验的初末状态

   (2分)

由第二次实验的初末状态

 (2分)

两式中T1和T2分别为300K和350K,依据两式可求得

H=75cm,x=12cm

故实际大气压为75cmHg                     (2分)

初始空气柱长12cm                        (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I)关于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E.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 

(2)如图,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ll=25.0cm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为l2=25.0cm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l3=40.0cm。已知大气压强为P0=75.0cmHg。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缓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l'1=20.0cm。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求活塞下推的距离。

正确答案

(I)ABE   (2)15cm

试题分析:(I)A、气体的体积指的是该气体的分子所能到达的空间的体积,A正确;

B、温度高体分子热运动就剧烈,B正确;

C、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分子运动不停息,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不为零,C错误;

D、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错误;

E、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温度一定升高,E正确;

(2) 以vmHg为压强单位,在活塞下推前,玻璃管下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1=P0+l2

设活塞下推后,下部空气的压强为P1′,由玻意耳定律得:P1l1=P1′l1′②

如图,设活塞下推距离为△l,则此时玻璃管上部的空气柱的长度为:l3′=l3+l1-l1′③

设此时玻璃管上部空气柱的压强为P3′,则P3′=p1′-l2

由波义耳定律,得:P0l3=P2′l3′⑤

由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数据解得:△l=15.0cm;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目前专家们正在研究二氧化碳的深海处理技术.实验发现,在水深300 m处,二氧化碳将变成凝胶状态.当水深超过2 500 m时,二氧化碳会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可看成分子间是紧密排列的.已知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每个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为V0.某状态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ρ,求该状态下体积为V的二氧化碳气体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后体积为多少?

正确答案

体积为V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m=ρV(1分)

其分子数为n=NA(1分)

变成固体后体积为V′=nV0(1分)

解得V′= (1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已知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A,摩尔质量为MA,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由以上数据能否估算出每个分子的质量、每个分子的体积、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2)当物体体积增大时,分子势能一定增大吗?

(3)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分子力F和分子势能Ep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象,要求表现出Ep最小值的位置及Ep变化的大致趋势.

正确答案

(1) (2)见解析(3)见解析

(1)可估算出每个气体分子的质量m0;由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由V0,求得的是一个分子占据的空间而不是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故不能估算每个分子的体积;由d= 可求出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

(2)在r>r0范围内,当r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在r<r0范围内,当r增大时,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不能说物体体积增大,分子势能一定增大,只能说当物体体积变化时,其对应的分子势能也变化.

(3)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物理—物理3-3】(1)下列关于分子运动和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在车胎突然爆裂后的瞬间,车胎内的气体内能增加

c.液体表面存在表面张力,表面张力有使液体表面收缩的趋势

d.所有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自然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2)某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了一个简易气温计:在一个空葡萄酒瓶中插入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管内有一段长度可忽略的水银柱,接口处用蜡密封,将酒瓶水平放置,如图所示。已知该装置密封气体的体积为480cm3,玻璃管内部横截面积为0. 4 cm2,瓶口外的有效长度为48 cm。当气温为7℃时,水银柱刚好处在瓶口位置。

(1)求该气温计能测量的最高气温。

(2)假设水银柱从瓶口处缓慢移动到最右端

的过程中,密封气体从外界吸收3J热量,则在这一过程中该气体的内能如

何变化?变化了多少?(已知大气压为1 × 105 Pa))】

正确答案

(1) cd (2) 1.08 J

试题分析:(1)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分子力近似为零,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是由于分子杂乱无章运动的结果,A错误,炸裂的瞬间,轮胎内部的气体膨胀做功,内能转化成机械能,内能减小,B错误,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即液体表面表现为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即有收缩的趋势,C正确,一切自发进行的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扩散、热传递等现象具有方向性.D正确,

(2)........2分

T2 =" 291.2" K =" 18.2" ℃........1分

W = -p0SL =-1.92 J ........1分

= (-1.92 + 3)J =" 1.08" J ........1分

内能增加1.08 J........1分

点评:对于这些基本知识一定注意加强记忆和积累.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C

(1)当r

(2)在对气体加热的同时,如果气体对外作功(膨胀),其内能的变化情况不能确定,故选项B错误.

(3)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越高,其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C正确.

(4)布朗运动是布朗 微粒在液体分子撞击下的无规则运动,而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D错误.最终答案为A、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6分)两个相距较远的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E. 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

(2)(9分)如图,两个侧壁绝热、顶部和底部都导热的相同气缸直立放置,气缸底部和顶部均有细管连通,顶部的细管带有阀门K,两气缸的容积均为V0气缸中各有一个绝热活塞(质量不同,厚度可忽略)。开始时K关闭,两活塞下方和右活塞上方充有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压强分别为p0p0/3;左活塞在气缸正中间,其上方为真空;右活塞上方气体体积为V0/4。现使气缸底与一恒温热源接触,平衡后左活塞升至气缸顶部,且与顶部刚好没有接触;然后打开K,经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到平衡。已知外界温度为T0,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

(i)恒温热源的温度T

(ii)重新达到平衡后左气缸中活塞上方气体的体积Vx

正确答案

(1)BCE

(2)(i)   (ii)

(1)由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当两个分子相互靠近,直至不能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先是引力且先增大后减小,之后为分子斥力,一直增大,所以A错误;分子引力先做正功,然后分子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再增大,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所以B、C正确,D错误;因为只有分子力做功,所以分子势能和分子动能的总和保持不变,E正确。

(2)(i)设左右活塞的质量分别为M1M2,左右活塞的横截面积威S,由平衡可知 ①

由于左边活塞上升到顶部,但对顶部无压力,所以下面的气体发生等压变化,而右侧上部分气体的温度和压强均不变,所以体积仍保持,所以当下面放入温度为T的恒温源后,体积增大为,则由等压变化: ③解得

(ii)当把阀门K打开重新平衡后,由于右侧上部分气体要充入左侧的上部,且由①②两式知

打开活塞后,左侧降某位置,右侧活塞升到顶端,气缸上部保持温度T0等温变化,气缸下部保持温度T等温变化。设左侧上方气体压强为p,由,设下方气体压强为p2解得p2=p+p0

所以有

联立上述两个方程解出,解得,另一解舍去.

【点评】该第一问的关键是要分析出右侧上部分的气体的体积不变,为下部分气体的体积变化找到等量关系,进而列出部分气体等压变化:,求出T。第二问由活塞的质量关系,分析出左侧活塞重力与右侧活塞的重力关系,当把阀门K打开重新平衡后,由于右侧上部分气体要充入左侧的上部,打开活塞后,左侧降某位置,右侧活塞升到顶端,气缸上部保持温度T0等温变化,气缸下部保持温度T等温变化.列出两部分的等温方程就可求出.但是本问的解题关键是右侧活塞达到顶端需要分析出来。

【考点定位】分子动理论 分子力做功与分子势能的关系 动能定理 等压变化 等温变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物理 > 气体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