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康有为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时

[ ]

A百日维新已经开始

B《马关条约》刚刚签订

C光绪帝已接受变法

D戊戌变法已经彻底失败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这场“现代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B把思想宣传转化成了爱国实践

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起了重要思想启蒙作用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体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从引文的思想核心看,它出自

[ ]

A司马迁

B刘知幾

C章学诚

D梁启超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出了如下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项是

[ ]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

[ ]

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

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

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

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5年,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传“中国自强之学”,参加强学会的有

①维新派

②地主阶级开明人士

③洋务派

④传教士

⑤革命派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梁启超回忆说:“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定,时适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千数计,康有为倡议上书拒之。”材料中“乙未”是指

[ ]

A1894年

B1895年

C1896年

D1898年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B强学会的成立

C《中外纪闻》的创办

D“公车上书”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康有为成立保国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

B与民族危机加剧有关

C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是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团体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这就是

[ ]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正确答案

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戊戌变法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