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人类在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自己的无限的时候,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

——黑格尔《历史哲学》

材料二 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者也。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系累生焉。试一观海,忽觉超然万累之表,而行为思想,皆得无限自由。彼航海者,其所求固在利也。然求之之始,却不可不先置利害于度外,以性命财产为孤注,冒万险而一掷之。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1)黑格尔与梁启超在分析沿海与内陆居民精神气质时,有何相同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古希腊与古代中国分析二人的说法是否合理。如何认识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都认为人的精神气质受地理环境影响,沿海居民有进取心,大陆居民有依赖性。

(2)合理。古希腊人多从事航海,工商业发达,殖民扩张频繁;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达,安土重迁。关系: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密切,人类文明受其影响;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中产阶级”是指处于富裕阶级(或上等阶层)与贫困阶级(或下等阶层)之间的一种社会群体,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处在社会结构中间层的阶级。有观点认为:中产阶级是社会的稳定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可能是最早研究中产阶级与民主之间关系的学者。在《政治学》一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民主的发达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有很大的关系。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导致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这导致了古希腊社会政治结构的迅速变化。……民主制就逐渐取代了君主制和军事贵族制。

——毛寿龙《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材料二 现在人们将包括经理、监督者、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和技术工人在内的所谓“白

领”阶层称为“新的中产阶级”。

1960—1990年间美国的阶级结构分布(%)

   

——赖特《后工业社会中的阶级》

材料三 ……因为新中产阶级虽然具有官僚化、组织化的特征,但它依然是现代法治民主的忠实基础,……因为新中产阶级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新中产阶级所具有的教养足以使其具有履行公民权利和参加民主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教育良好的中产阶级无论是商业的还是组织的,均可以使自己适应政治参与,并有能力保护自己不被政治领导所愚弄。其次,……当他们仰望天空时,他们看到飞行员和宇航员,他们幻想星际旅游和星球大战,他们看到了有着黑洞和超新星的无限宇宙。他们不会看到天堂和一大群的天使。这一新的宇宙现确实导致了伦理和道德的危机,其原因只是因为科学不能够告诉我们何对何错,但这种世界观也确实创造了理性的大众,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承担民主的责任,并有能力积极参加法治民主所需要的公共活动。第三,他们尽管被吸入进这个或者那个巨型官僚机构,但并不把官僚机构看成是神圣的。……他们忠诚地为其组织服务,有时候还废寝忘食,但他们对组织并不愚忠,为了寻求自己的发展,他们会变革组织。

——毛寿龙《中产阶级与民主制度》

材料四 政治体制是否愿意吸纳、是否有能力吸纳以及如何吸纳整合中产阶层,将极大地影响乃至决定着中产阶层是成为现行政治体制的内在部分和朋友,还是非敌非友的中立者,甚至是敌人。

——胡联合《政治学最高法则下的中产阶层“稳定器”构建战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雅典确立民主制度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劳动者结构的变化趋势并说明产生变化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三分析新中产阶级“依然是现代法治民主忠实基础”的原因。(3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要使中国的中产阶级稳定发展可以采取哪些举措?(3分)

正确答案

(1)海外贸易和工商业发达,新兴工商业者强烈追求民主权利。(每点1分,共2分)

(2)变化:蓝领工人数量比例不断降低;(中产阶级)白领阶层的人数继续增长,并超过蓝领工人的比例。(每点1分,共2分)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垄断组织(跨国公司)发展,管理阶层壮大;福利制度的实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第三产业兴起;新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任答4点,每点1分,共4分)

(3)具备良好的教育;确立了科学的、理性的世界观;对官僚机构不愚忠。(每点1分,共3分)

(4)坚持改革开放;宪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发展教育。(任答3点,每点1分,共3分)

试题分析:第(1)问,从“古希腊民主的发达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有很大的关系。古希腊社会商业化导致了商业中产阶级的迅速发展,从而改变了古希腊社会的政治力量结构,这导致了古希腊社会政治结构的迅速变化”概括即可;第(2)问,从表格中横向来看即可看出变化,蓝领工人数量比例不断降低;白领阶层的人数继续增长,并超过蓝领工人的比例。其原因联系第二次三次科技革命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进行分析;第(3)问,从材料中“教育良好的中产阶级无论是商业的还是组织的,均可以使自己适应政治参与,并有能力保护自己不被政治领导所愚弄”“世界观也确实创造了理性的大众”“但他们对组织并不愚忠,为了寻求自己的发展,他们会变革组织”进行概括;第(4)问,联系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举措回到即可。

点评:非选择题的答题步骤。

1、高考主观题的解题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求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明白解题的任务,知道答题的方向;

(2)清楚限制性条件,界定答题的范围;

(3)把握解题的途径,确定是否要结合所学。

2、在上述三个原则指导下,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整理设问,理清目标与途径;

第二步:概括材料,得出信息关键词;综合所学,依据相关知识概括要点关键词;

第三步:判断观点,寻找依据,得出结论。

3、解题过程应把握好四个环节:

读(粗读通篇,明确考查主题;读设问,明确答案出处和回答什么)

找(根据设问找材料相关信息)

接(结合所学部分要把课本相关知识迁移嫁接到题目中) 

答(组织答案,根据不同类型合理组织,做到提示化、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总分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伯利克里时期选民在城邦总人口中的比重

材料二   英国选举制度的变革年表

材料三     美国选举制度的变革年表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一中所示选民状况的原因。(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分析,请概括指出,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不得照抄原文)(9分)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以来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4分)

材料四 

第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材料五

……如,公民选举自愿、自由的原则;候选人参选竞争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举机构职责法定的原则;选举工作人员回避的原则。现在的选举制度在权力制约和程序设计上没有充分体现这些原则,即便在选举中出现了一些严重违反这些原则的行为,也很难认定其违法。

……根据我国选举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人大代表选举中的候选人,可以有两种产生形式,一种是由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另一种是由选民或者代表10人以上联名,也可以推荐代表候选人。在选举工作实践中,人们把前者称为组织提名的候选人,后者称为选民或代表联名提名的候选人。从选举法的规定看,无论是组织提名的候选人还是代表或选民联名的候选人,都具有完全平等的法律地位。但在实践中,组织提名往往为数过多,而选民的提名往往不被重视和同等对待。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选举法第三十一条关于“酝酿、协商、讨论”的规定,为选举机构(实际上是组织部门)以“代表构成”等为理由,运用“酝酿协商”方式清除代表(选民)联名的候选人提供了“制度暗道”。

——《完善人大选举制度的思考》

(4)据材料四概括我国选举制度的特点(4分)

(5)据材料五,概括我国选举制度有哪些缺陷?(4分)

正确答案

(1)希腊城邦中只有本城邦血统成年男子作为公民享有选举权,广大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选举权。(4分)

(2)变化:英国财产资格的限制逐渐降低到完全取消;美国黑人印第安人等有色人种从没有与白人平等的选举权到与白人拥有平等的选举权;英美两国妇女从没有选举权到拥有选举权。(9分)

(3)形式上从少数人的民主到多数人的民主;由直接民主到代议制民主日趋完善。(4分)

(4)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4分)

(5)在权力制约和程序设计上有缺陷,组织干预力量较大。(4分)【其他如答法律条文有待完善等也得分】

试题分析:(1)从图表信息可以看出古希腊选民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很低,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实质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可以找出原因;(2)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文字可以看出英国和美国的选举资格限制和选举对象发生很大变化,概括出相关内容即可;(3)综合古希腊和英美两国的选举现象可以得出选民的范围在扩大,资格限制在弱化;(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级别的人大代表选举采用不同的方式,但地位平等,由此可以得出其特点;(5)材料五中的文字内容较多,可以从两段材料中分别概括出选举的缺陷。

点评:选举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选举制度的好坏直接体现了政治运行的结果。对于中西方选举制度的差异学生应该上升的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去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认清社会主义选举和资本主义选举制度的本质差异,即社会主义选举更具有真正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民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一位公民一生只担任两届议员。

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公民近17万人,其中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权利。

材料二 美国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组成的国会。每州众议院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两年。国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宣战权等。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引自1954年宪法)

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单位:人)

(1)依据对材料二的理解,概括说明材料一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宝贵经验?(2分)

(2)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2分)

(3)简要比较材料三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材料一中的公民大会的异同,由此可以得出什么认识?(6分)

正确答案

(1)法制基础上的选举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2分)

(3)同:都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和决定国家大事;都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2分)

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议制民主,公民大会是直接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广泛性,公民大会只是少数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公民大会是奴隶主阶级民主专政。(2分)

认识:社会制度不同,民主政治的本质不同;民主意味着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符合本国国情等。(2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以及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外民主政治的发展。

(1)雅典民主政治为近现代西方的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的关键信息:“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出50人参加”、“人数按比例分配”、“只能担任两届议员”。依据这些信息概括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的经验。(2分)

(2)依据材料三,“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国务院领导人构成表”,指出新中国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

(3)要求比较雅典的公民大会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异同。从两者的职权比较相同点;从民主的形式、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和民主政治的实质比较二者的不同点。第二小问综合上述材料,主要围绕民主政治的实质、民主的普遍性、民主的参与者、民主的发展性、民主的多样性等方面得出认识。

点评:“中外民主政治潮流”既贴近生活和实际,加强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又充分发挥了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一直以来是高考的命题重点。本部分考点密集,考察面广,题型广,命题形式看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从命题角度看,主要考察学生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考查的知识点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的确立和发展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及深刻含义、我国近代民主思想特征、中国反对专制的斗争成果,近代中外政治建设的各阶段特征及主要成就及影响等。今年的高考复习中考生应格外关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民主化的问题,注重中国近现代历史前后知识的联系。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材料一 如图,刻有希腊名人的图片:

材料二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中国同盟会宣言》

材料三 美国创建之初,华盛顿们并没有照抄当时英国的民主模式,而是经过费城制宪奠定了美国的新体制。

材料四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两院制。

——邓小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代雅典的哪一项具体制度?(1分)它体现了什么原则?(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改造中国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举措。(2分)

(3)结合材料三、四,指出中美两国选择和设计民主模式的根本依据。(1分)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相比,中国大陆的民主政治是怎样体现其自身特色的?(3分)

(4)从西方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3分)

正确答案

(1)陶片放逐法(1分)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1分)

(2)举措: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政体。(2分)

(3)国情(1分)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4)认识: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民主具有多元化。(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1)陶片放逐法是古希腊雅典等城邦实施的一项政治制度,由政治家克里斯提尼创立,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人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 因此体现了古希腊民主原则。

(2)联系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辛亥革命于1911年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1912年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该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和措施,其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第一小问注意东西方两种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不同。两者有不同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各国政治制度的选择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情。第二小问联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建立并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调动了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4)注意概括: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虽具有长期性、反复性、艰巨性、曲折性,但是以法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近代社会政治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没有绝对的唯一的模式,存在着具体不同政体形式的差异。

点评: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各领域所发生的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和近代化意义的变化,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观念、教育、科技)等方面去梳理知识内容,形成对近代化历程的整体认识。

下一知识点 :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希腊文明的摇篮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