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 共651题
1929~1931年间,美、德两国的工业生产额均跌落约三分之一。而苏联在1929年的总生产量占全球5%;1938年,总生产量占全球18%。苏联的表现不同于其它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 ]
正确答案
苏俄(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断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其中斯大林模式即是其一。该模式的特点包括
①采用行政手段调节市场流通②民主法制建设健全
③以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经济④思想文化繁荣多样
[ ]
正确答案
1936年苏联新宪法规定,苏联是
[ ]
正确答案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0%,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
正确答案
《苏联史》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斯大林模式是前苏联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采用的、并且延续约70余年的一种经济体制。”这一体制
①与实施初期的苏联国情基本适应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国家的重要条件
③奠定了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④其弊端是造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 ]
正确答案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
正确答案
尼克松说:“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不满的种子”不包括
[ ]
正确答案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
[ ]
正确答案
英国作家约翰·斯特雷奇在其1933年的新书《力量的竞争》中说道:“从资本主义世界来到社会主义世界好比得到重生。”他的结论的根据是
[ ]
正确答案
下列对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是在苏联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包围的险恶国际环境中形成的
②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③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改善
④它超越了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成为以后苏联经济发展的桎梏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