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 共94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1)从秦始皇开始,为加强君主专制,必然会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那么中国古代秦朝、汉朝、宋朝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材料二
(2)图1、图2、图3反映什么制度?
(3)图4反映了什么政局?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如何评价?
(4)目前世界多数国家的政治体制都贯彻中央集权原则,这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统一,但权力的集中又容易导致专制,以近代美国和英国政体为例,简要说明他们分别是如何达到中央集权,又避免了专制的?
正确答案
(1) ①措施:秦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朝:设刺史;宋在地方设通判,负责监察地方州郡长官。②特点: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皇权。
(2)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
(3)政局: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原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发展和扩大;封建经济的分散性。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评价: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皇权,结束了割据局面,从此地方势力已无力改变整个中国一统的局面,中央与地方的权力之争告一段落,但出现三冗两积的局面。
(4)美国: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联邦政府,联邦法律至上,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的最高权力。同时规定三权分立,彼此间互相制约,又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采用任期制,从而防止了某个部门或某个领导人权力过大而形成专制。英国: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但权力受议会限制,没有实权,国家权力集中在议会和内阁,它们分别行使全国立法和行政最高权力。议会和内阁互相制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良才,百分无二……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隋书·杨尚希传》
材料二 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巳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员。今乃三倍其多,而又三岁一开贡举,每放近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包拯奏报》
材料三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巳增加一倍,为1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注: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
——《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不得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扼要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历史现象的危害及其历史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滥设郡县等官僚机构,官吏的委任越制超编,官员数量越来越多;官民之比畸形发展,官多民少的现象日益严重。
(2)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强化的必然产物。
(3)危害: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影响收支平衡;官场人浮于事,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而且易于滋生腐败现象。教训:必须精简机构,裁撤官员。
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说:“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范浚《五代论》指出:“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
(1)范浚的话揭示了当时的什么实质问题?北宋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北宋《东京梦华录》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南宋《梦梁录》载:“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陆游在《杂赋》中提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2007年12月,宋代古沉船“南海一号”被打捞出水。考古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沉船本身就是一个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物。据考证,我国近海有2000——3000艘沉船,以宋元时期居多。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请用宋代的史实加以说明。(至少2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实质问题:兵权在五代政权更替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影响:消除了地方权重的弊端,加强了中央集权;影响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导致地方困弱。
(2)特点:突破坊市界限;打破时间限制;“草市”上有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海外贸易兴盛。
(3)儒学发展为理学,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宋词(个性化的书法艺术、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文人山水画的兴起反映了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太祖)一日召开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扰,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四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回答: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并分析其背景和利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背景:前代藩镇割据、君弱臣强,导致社会动乱。利弊: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使得机构重叠,财政拮据,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连连失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摘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示与哪一朝代有关?该朝代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一省制?实际效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哪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北宋。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中央;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2)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元朝实行一省制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元朝中期以后,因宰相权势过重,引起政局动荡。
(3)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特点: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