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麋鹿生态旅游区位于盐城国家海洋湿地保护区。图为麋鹿生态旅游区江苏省内游客数量变化图。据此回答问题。(10分)

(1)根据旅游资源的分类,湿地属于 _____ ,其旅游价值有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_ 。 (4分)

(2)麋鹿生态旅游区省内游客数量的变化特点是  _____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__________ 。 (4分)

(3) 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将  _______ 作为首要任务。(2分)

正确答案

(1)自然旅游资源 科学价值 经济价值 美学价值

(2)总量增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距离,生态观念

(3)生态环境保护

该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客源市场的变化,以及如何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客源市场主要交通通达度、距离远近、经济收入等因素。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类。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等,自然景观的价值主要在于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但没有历史文化价值。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表二中的J/R表示: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J/C表示: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之比(%)。读表并对照图回答:

(1)表中J/R 值最低的国家是      (填国名,下同)。J/C 值最高的国家是。与f 国相比,c 国J/C 值较高的主要原因有                                                                 。(6 分)

(2)a-g 字母所代表的国家,旅游业发达,其共同的优势条件有:                                                               。(8 分)

正确答案

(1)英国 希腊 外贸出口总额小,旅游资源更具非凡性。

(2)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高;经济发达,市场距离近;交通便利,景点的通达性高;基础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答案。第(2)题,a~g代表的国家都是欧洲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且都是经济发达国家,交通便利,地区接待能力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旅游地理】(10分)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地域辽阔,地势高峻,这里既有独特的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的南国风采。每年7、8、9三个月都是西藏旅游的旺季。西藏是西部省市区中最贫穷落后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旅游业,无疑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制约西藏旅游开发的自然条件。(4分)

(2)简述西藏地区发展旅游业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6分)

正确答案

(1)地理位置偏远,距市场距离远;海拔高,地势起伏大;气温低、紫外线辐射强、缺氧等自然环境恶劣;受气候因素影响,旅游旺季短。(每点两分,任答2点可得满分4分)

(2)拉动就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西藏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利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的稳定。(每点两分,任答3点可得满分6分)

试题分析:

(1)从西藏的位置和环境特点来分析。西藏地处我国西南高原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恶劣,夏季气温也比较低,影响旅游活动的时间。

(2)旅游活动主要是会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并具有促进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等作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旅游地理(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梅里雪山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主要自然景观,云南省正加紧建设梅里雪山国家公园。下图为该公园的部分景点示意图。

(1)说出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可开发的旅游项目。(4分)

(2)简述到梅里雪山景区旅游需要注意的主要事项。 (6分)

正确答案

(1)自然景观欣赏(雪山冰川欣赏、峡谷风光等);登山与探险活动;科研与考察活动;民族风情体验等。(答对4点得4分)      

(2)预防高海拔缺氧(高原反应);防寒保暖;防较强紫外线照射;防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6分,任答3点即可)

试题分析:

(1)旅游项目主要有自然景观欣赏,极限探险,科研考察,人文风情,宗教礼仪等。

(2)到雪山地区旅游,需要注意自然灾害(主要为雪崩、滑坡、泥石流等),缺氧,防寒保暖,防辐射以及当地特有风俗。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旅游地理】

读云南省及其两地区地貌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甲地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并说出观赏该景观需选择的位置。(4分)

(2)丙地旅游资源得到较好地开发,试分析该景观具有的旅游价值。(6分)

正确答案

(1)流水侵蚀 (2分) 俯瞰、远望(2分)

(2)美学价值(2分)、科学价值(2分)、经济价值 (2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旅游大省,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⑴分)江苏“十一五”前四年入境旅游十大客源国(地区》累计人数统计表(单位:万人次)

(1)简述江苏入境旅游的客源地分布特点。(2分)

(2)据图说明“十一五”前四年江苏旅游外汇收入变化的特点。(4分)

(3)简要分析江苏入境旅游发展迅猛的原因。(4分〉

正确答案

(1)多为江苏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多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2分)

⑵外汇收入绝对额逐年增长;增幅前升后降(4分)

⑶旅游资源价值大、类型多,组合好;交通发达,通达度高;沿海地区,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开发能力强;旅游设施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旅游容量大等。(任4点给4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交通是人流、物流的桥梁,是区域资源、能源、产业联系的纽带。材料 “旅客生成密度”是指一个区域旅客发送量与其人口数量的比值,又称为“人均旅次”。“货物生成密度”是指一个区域货物发送量与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单位为吨/万元)。图甲是我国2000年旅客生成密度类型区分示意图。图乙是我国2000年货物生成密度类型区分示意图。

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属于高收入高出行的是_________(填代号),①地旅客的目的地是__________(填①②③④),分析①地经济比较落后,但旅客生成密度高的原因。

(2)读图甲,描述旅客生成密度的一般规律。

(3)图乙中,属于高产值低密度的是_______(填代号);低产值高密度的是_______(填代号)。图中①省区货物运输量大,请分析其产业结构与货物运输的关系。

(4)读图乙,指出国民经济发展与货物生成密度的关系

正确答案

(1)②   ②   ①地经济较落后,劳动力过剩;②地经济发达,工资收入较高,就业机会较多;产生民工从①地流向②地。

(2)经济愈发达,出行愈多;经济愈落后,出行愈少(或人均旅次和GDP成正相关)。

(3)③   ①   ①省区为我国能源和矿产基地、粮食和畜产品基地,以生产大宗原材料、农产品、工矿产品为主,大量输往东部沿海地区,所以,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运输量较大。

(4)一般而言,经济愈发达,以工业成品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愈少;经济愈落后,以原材料运输为主,货物运输量愈大。

本题关键是对两个坐标图的认识。图甲旅客生成密度类型区分示意图的横坐标为GDP,向右递增,纵坐标为人均旅次,人均旅次和GDP成正相关。图乙货物生成密度类型区分示意图同上,货物生成密度和GDP成正相关,经济越发达,货物的生成密度越大,资源越丰富,货物的生成密度越大,①地人均GDP低,货物的生成密度大与资源丰富有关。②地货物生成密度大与工农业产品丰富有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的第三大国。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坎昆市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应注意的环境问题。(8分)

正确答案

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丰富多样),价值突出(美学、历史、经济等),地域组合好,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捷(接近客源市场)。(5分)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文物古迹破坏。(3分)

试题分析: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要运用综合思维,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环境承载量等社会经济方面分析。该地应注意的环境问题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文物古迹破坏。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近年来,从能力考查上看,旅游地理侧重考查信息的提取能力,对旅游资源的分布、特色等知识,旅游资源的评价、价值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的分析、论证能力。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旅游地理 随着海峡两岸联系的不断增强,台胞游客对大陆旅游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2004年到2007年台胞游客数量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大多数省区的台胞游客数量呈现                     的态势。2004年以来,台胞游客数量一直居首位的广东是省,其主要原因是                               。(6分)

(2)西藏自治区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2004年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台胞游客。为吸引更多的台胞游客到西藏旅游,对该地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正确答案

(1)东南多、西北少;明显上升。 距离较近、开放程度高、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完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相近等。

(2)加强该区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宣传青藏高原文化特色;合理开发和布局新的旅游景点和路线;保护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试题分析:

(1)仔细观察两图中图例的变化及其空间的分就可得出台胞游客数量空间东南多、西北少多数省区的台胞游客数量明显上升,旅游目的地选择主要考虑距离远近,文化习惯、服务质量(基础设施)、交通是否方便、景点特点等。

(2)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旅游资源:突出旅游资源的特色;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交通条件,宾馆、酒店等服务设施。三、生态环境:要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旅游的开发也要考虑到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旅游地理】

近年来,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

读下图崇明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分析崇明发展“生态旅游”条件及对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正确答案

条件:崇明岛是长江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的河口沙岛,岛上有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生态农业等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的景观,临近上海经济发达城市,市场距离短,交通便利,旅游线路设计合理,环境承载量大。(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4分)    意义:崇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可带动崇明岛的交通、餐饮、宾馆、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2分) 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农村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2分)  改变原有的封闭状态,全面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2分)

试题分析:分析旅游发展条件应该从旅游资源游览价值、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市场距离、地区接待能力及旅游的环境承载量五个方面来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崇明岛是长江带来的泥沙淤积而成的河口沙岛,岛上有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生态农业等有利于发展生态旅游的景观,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临近上海经济发达城市,市场距离短,交通便利,旅游线路设计合理,环境承载量大。崇明生态旅游的发展可带动崇明岛的交通、餐饮、宾馆、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农村地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可以改变原有的封闭状态,全面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旅游地理】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上海世博会游园人数超过7300万,创历届世博会之最。

材料二 上海周边地区旅游景点分布图

(1)上海世博会期间,江苏游客占世博园游客总数的20%,试简要分析江苏省游客多的原因。(4分)

(2)结合图文材料,简述上海发展旅游的优势条件。(6分)

正确答案

(1)距上海近,市场距离短;运输方式多样,交通便捷;经济发达,客源市场丰富等

(答对其中2点即可得4分)

(2)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合理;交通便利;客源市场大;

地区接待能力增强等。(答对3点即可得6分)

本题考查旅游地理。(1)影响旅游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一般从距离、交通和市场等方面分析。(2)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条件可从资源价值、交通条件、市场距离和地区承载力等方面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常规考点的一般解题思维归纳。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敦煌莫高窟:是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大型石窟,保留着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及从晋到宋近十个朝代的各种写经、文书、帛画等文物,是驰名中外的一颗艺术明珠。

鸣沙山、月牙泉:以“沙岭晴鸣”和“月泉晓澈”而著名于世。

嘉峪关:万里长城的西端终点,地势险要,巍峨宏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

酒泉:泉水清澈见底,澄碧如酒。有汉武帝赐御酒为霍去病打败匈奴庆功,将酒倾于泉水之中,泉水化为美酒的传说,以出产名贵工艺品夜光杯而著称。

(1)试从敦煌地区的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方面对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和不利条件进行评价。

(2)敦煌在历史上是_________教中的___________教派所在地,其文化扩散主要以____________扩散为主。

(3)敦煌石窟属____________文化景观,从它建造的时间和分布等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宗教的____________等。

正确答案

(1)优势:敦煌莫高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附近还有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地。旅游资源的集聚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较好,因此旅游价值很大。不利条件:距经济发达的东部大城市较远,市场距离大,只有一条铁路,且又不能直接到达目的地,其交通位置及通达性不好;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不发达,使地区接待能力差;洞窟多粉沙、泥质,易风化、侵蚀,洞虽多,但面积小。故旅游的承载量有限。(2)佛 大乘 迁移

(3)精神 历史分布、空间性

第(1)题,关键应掌握住对某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评价的模式,一般要从五个方面: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及环境承载量,此外还应结合本地实际分析。比如优势方面:从游览价值分析,“精美绝伦的壁画、彩塑”表现其较高的审美价值,“近十个朝代的各种写经、文书、帛画等文物”表现出其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附近还有特色旅游地诸如“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旅游资源集聚状况较好,地域组合状况(即无雷同景点)也较好,综合可见,敦煌莫高窟游览价值很大。不利条件:市场距离即距东部较发达城市较远;从图中可以找出本地只有一条兰新铁路线连接,且不能直达目的地,可见其交通位置及通达性较差;由于上述两方面因素,使该地区接待能力也较差;从洞窟的物质组成结构看,多粉沙、泥质,易风化、侵蚀,洞虽多,但面积小,故旅游的环境承载量很有限。从以上可以看出,本题可很好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第(2)(3)两题内容较为简单,为教材中基础知识点,学生只要准确记忆即可答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是“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6分)

(2)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4分)

正确答案

(1)海水浴场适宜建在A地(1分);滨海地质公园适宜建在B地(1分)。 理由:A地:坡缓水浅、有沙(砾)滩(2分);B地:岩石裸露,海蚀地貌发育(2分)。

(2)设立安全警示牌;在陡崖处设置护栏;对崖壁进行除险加固。(任答2点即得4分)

本题考查旅游景观的开发。(1)海滨浴场应建于水较浅的沙滩,安全性好。海滨地质公园应建在海岸地貌复杂,全面的地方,B处为陡崖,海蚀地貌发育明显。(2)海岸悬崖地带,保障游客的安全是主要考虑的因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旅游市场需求与地区旅游接待能力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图中,横线表示__________,曲线表示__________。

(2)一个地区旅游接待能力应与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A图和B图带来的主要问题分别有哪些?A图__________;B图__________。

(3)C图、D图中的虚线分别表示增加旅游项目及采取季节差价后的实际情况,问这样做的好处分别是。

正确答案

(1)地区旅游接待能力 旅游市场需求

(2)反映旅游接待规模过大,投资过大,利用率过低造成的经济损失 反映旅游接待能力过小,因无法满足游人需求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3)增加旅游项目可吸引更多的游人,以降低使用率的损失;采取季节调价,可在淡季吸引游人以降低使用率的损失,同时也可在旺季通过价格调节减少无法接待的损失

命题意图: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中横线表示地区接待能力,曲线表示市场需求,则图A大部分时间为供过于求,图B大部分时间为供不应求,图C增加旅游项目则为了吸引游客,提高旅游设施的使用率,图D采取季节差价则是为了调节游客的季节分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旅游地理】

自2008年7月以来,大陆31个省区市赴台团体旅游市场先后开放,2011年6月28日又正式启动试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分)

(1)指出形成“女王头”景观的外力作用形式及欣赏该景观的方法。(6分)

(2)谈谈大陆赴台旅游市场开放给两岸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4分)

正确答案

(1)海浪侵蚀、(2分)风力侵蚀(2分)   选择特定位置(距离和角度)欣赏(2分)

(2)增加了台湾旅游收入(或创汇、创收);(1分)带动了两岸交通、商业、金融等相关产业发展,(1分)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1分)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1分)

试题分析:

(1)根据图中所示信息,“女王头”位于台湾岛的北部临海区域,所以可以推测出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为海浪侵蚀和风力侵蚀;而“女王头”属于地貌的酷似造型,只有选择特定的位置才能欣赏得到。

(2)旅游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增加收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

下一知识点 : 旅游资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现代旅游及其作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