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实际上,哲人们并不把自己看做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做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也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2分)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1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哲人们”指的是哪些人(至少写出三位思想家)?(3分)这些“哲人们”发现了哪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4分)

(3)据材料三,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政治文明的影响。(2分)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封建文化专制严酷。批判君主专制统治,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3分)

(2)人物:康德、卢梭、狄德罗、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运动思想家。(3分)法则: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法律至上。(4分)

(3)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2分)

试题分析:

(1)明清之际的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和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共同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反对君主专制。

(2)材料二中所说的“哲人们”指的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如康德、卢梭、狄德罗、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他们提出的法则即启蒙运动的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法律至上等。

(3)启蒙思想主张用理性的力量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理论武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点评:为什么明清之际的中国启蒙思想会发展不完善,没有如法国一样产生巨大的影响?

经济方面: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脆弱,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政治方面: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思想文化:礼教纲常严厉,推行文化专制,阻碍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社会生活: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工商业的发展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夫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二 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碍我工业发展为绝对的关系,明知者当自为之。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12号,1912年2月10日

材料三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的背景(8分)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除材料所述的因素外,民国初期(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有哪些原因?(8分)

(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0分)

正确答案

(1)政府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2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冲击传统的经济形态(或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分)当时城市中存在着大量“不切于民用”的工商业现象,“世儒”因此主张对工商业一概抑制。(4分)

(2)共和政府成立,产业革命正逢其时。(2分)原因: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分)

(3)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展建设;政府领导经济建设;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答出3点给6分)

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缺点,也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4分)

试题分析:(1)材料前半部分列举了一些“不切于民用”的工商业现象,后半部分指出了部分“世儒”的错误认识。结合所学知识,黄宗羲“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即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政府长期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经济的发展。(2)材料前半部分指出了以往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末尾提出了核心观点,共和制度建立,产业革命正当其时。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外部原因是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内部原因除了辛亥革命和民国措施外,还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3)第一小问,据材料逐句概括,第一条反映出在苏联援助下集中力量建设核心项目,第二、三条体现出工业化与三大改造相结合的特点。一五计划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另一方面工业化建设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也为以后的建设提供了经验教训。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学校”篇中,他(黄宗羲)强调儒家的学校必须同时发挥政治和教育双重功能。学校应是公开发表政见的政治批判场所,当学者们轮流主持对时政的讨论时,皇帝和大臣应坐在太学中认真倾听。黄宗羲论证到,这样做是有必要的,因为皇帝以为是者未必皆是,以为非者未必皆非。他不必自己决定对错,而应该与学校之士共同决策。

——余英时《民主、人权与儒家文化》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卢梭的政治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最早可追溯到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原来主张取法英国和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在1901年撰文介绍卢梭的“民约学派”,1902年又写下《近世欧洲四大家政治学说》,其中以最多的篇幅介绍了卢梭。接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卢梭的民主学说为武器,猛烈批判反动的清王朝。当时名噪一时、销量达百余万册的邹容的《革命军》,就明确借用了卢梭的思想。

——整理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黄宗羲和卢梭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不同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思想的影响。(5分)

正确答案

(1)不同:黄宗羲从维护君权的角度,阐述了限制君权的必要性。卢梭从维护民权的角度,阐述了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构想。(4分)

原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产生新阶级,君主专制强化,文化专制加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专制制度衰落,受启蒙思想洗礼思想解放。(6分)

(2)影响:为人文主义增加新内涵;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理论来源;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是近代资产阶级制定法律的理论基础,如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等。但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受限制等思想,也对法国大革命产生负面影响。(5分)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一黄宗羲“强调儒家的学校必须同时发挥政治和教育双重功能”,君主“应该与学校之士共同决策”和材料二卢梭“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可以总结出两者思想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不同的原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产生新阶级,君主专制强化,文化专制加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专制制度衰落,受启蒙思想洗礼思想解放。

(2)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思想的影响:为人文主义增加新内涵;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理论来源;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是近代资产阶级制定法律的理论基础,如1787年宪法、《人权宣言》等。但人民主权至高无上,不受限制等思想,也对法国大革命产生负面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大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十七八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三 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1)请列出中国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代表人物。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指什么事件,概述其兴起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启蒙运动的思想武器是什么,请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并概括其主要学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代表人物: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原因:小农经济(或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发展缓慢;儒家正统思想的束缚。

(2)事件:启蒙运动。背景:①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

(3)思想武器:理性主义。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天主教会、倡导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

(4)中国在思想文化领域已落后于西方。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4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