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沙俄与英国割占中国领土的不同点在于()

A为了商品输出的需要

B为了满足扩张领土的野心

C为了资本输出的需要

D为了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英《南京条约》中,最能反应英国侵略的时代特征的是

①割香港岛②赔款③五口通商④协定关税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强迫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件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为此,林则徐采取的行动主要是

A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

B撰写《海国图志》和《华事夷言》等著作

C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

D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变革主张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化的最初的一步。”文中的“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793年6月英王特使马戛尔尼与英公使当东,率领一只由五艘战舰700余人组成的庞大外交团队,经海上9个月的行程,终于到达了东方第一大国的门口。对马戛尔尼此行目的解读为()

A与清王朝签订通商协议

B前来与清王朝进行朝贡贸易

C打破大国闭关锁国政策

D开辟英国在大国的广阔市场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史书记载:“华夷秩序以慕化(慕夏)朔‘不治’为基本理念,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条约体系’下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的世界秩序——包罗宇宙的普天下的秩序”。以下关于“华夷秩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华夷秩序”以和平交往为主流

B是农耕时代自然经济的产物

C随列强入侵和日本崛起而瓦解

D中国与各国间进行平等交往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07年9月20日,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以6 910万港元,成功购入圆明园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之马首铜像”,并将其捐给国家。马首铜像在海外漂泊一百四十多年后又回到祖国,导致它流失海外的罪魁祸首是(  )

A日本军队

B俄国军队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据学者研究,1820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33%,居世界第一。不过,这个光鲜的数字背后隐藏的危机很快就爆发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及其后一系列战争的失败,使中国经济迅速下滑。“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

A封建制度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腐败无能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差距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太平天国运动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鸦片战争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