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大量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随着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这描述的作品是

A《向日葵》

B《樱桃和桃子》

C《日出·印象》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瑞典文学院2009年10月8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穆勒。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说,穆勒的作品“兼具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一无所有、无所寄托者的境况”。下列作品中,与穆勒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格尔尼卡》

C《巴黎圣母院》

D《向日葵》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他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该材料所叙述的画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象画派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文艺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创作风格。下列创作风格与其对应文艺作品,不匹配的有

①斯达尔夫人“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巴黎圣母院》

②车尔尼雪夫斯基“再现生活是艺术的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苹果车》

③沃塞尔“将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向日葵》

④莫奈“光是画中的主角”——《格尔尼卡》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假如他在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①到德国欣赏《命运交响曲》②到荷兰参观印象派画家的画展

③在美国欣赏电影《摩登时代》④在俄罗斯会见列夫·托尔斯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它不仅在美学上构成了与传统的对立,在内在精神上体现出人的灵魂与肉体、人与自然的分离,而且在艺术的接受上也产生了与大众的隔膜。”基于这样的认识,产生了下列哪一作品

A《格尔尼卡》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日出·印象》

D《自由引导人民》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下半叶,欧洲出现了这样一个艺术流派,“他们竭力回避尖锐敏感的社会政治问题,在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光和色的美,寄托自己敏锐的探索精神”。这一艺术流派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世纪中期以来,现代美术创作以新的视角描绘宏观世界(包括光和空气氛围),成果丰硕、异彩纷呈。现代美术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

B摄影技术的日益成熟

C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日益变化

D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大量使用了光与色的组合,使画面上的旭日、河水、晨雾、小舟、远方的景物,随着光色的变化而交相辉映,给人以特有的整体感”。这里描述的作品是

A《向日葵》

B《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C《日出·印象》

D《埃斯泰克的海湾》

正确答案

C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