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共1087题
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
①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贸易港口②洋务派在广州兴办一些企业
③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④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 ]
正确答案
1900年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说明
[ ]
正确答案
清末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 ]
正确答案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来是康姆去是够”(come,go),“好度由途叙阔情”(howdoyoudo)等,据此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包括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传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
③引进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西方饮食文化进入上海
[ ]
正确答案
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松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鲁迅先生的话未能反映的是
[ ]
正确答案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击”……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 ]
正确答案
据1922——1923年进行的包括社会各阶层的一项全面调查,已婚者中自订婚姻的占5%,已订未婚者中自订婚姻的已跃升至15%。在同一时期对中国知识女性进行的婚姻状况的调查中,已婚者中自订婚姻者占35%,已订未婚者中自订的比例占50%,而未订婚者中愿意自主的占62.5%。该材料表明
[ ]
正确答案
20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 ]
正确答案
“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
[ ]
正确答案
清末民间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 ]
正确答案
1880年前后,康有为游历香港、上海等地后认为:“览西人宫室之瑰丽,道路之整洁,巡捕之严密,乃始知西人治国有法度,不得以古旧之夷狄视之。”上述史料表明
[ ]
正确答案
周启多是宁波籍抗日航空烈士,1914年农历二月出生于镇海一个大户人家,1925年随父母到天津居住,同年考入南开中学。1936年,报考了南京空军军官学校。“七七事变”后随军内迁到云南,1940年元旦,他在驱逐日机时牺牲。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活动中他不可能经历的是
[ ]
正确答案
《上海乡土志》中记载:“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依据这些信息可以判断当时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出现了
①西式建筑②近代邮电事业③外来宗教④西餐、西式服装
[ ]
正确答案
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②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有识之士的推动④西方文化的影响
[ ]
正确答案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