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5 分

38.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

------据《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那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

正确答案

(1)人文主义;

背景:政治:中世纪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思想:人们追求世俗人生乐趣;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地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2)儒家。宋明时期理学有了新发展,“存天理、灭人欲”,有利于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朱熹做《四书章句集成》,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3)变迁:近代教育的发展。思想解放,民权意识觉醒。教学课程的设置中传统经学地位逐渐下降并取消,改为能体现民群意识的公民课。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文艺复兴新文化运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36 分

37.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学发展演变的异同。

  材料二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材料三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的讨论,主张废除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成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上表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正确答案

(1)同: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历经变迁。都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载体,体现在典籍与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圈,对周边国家民族语言产生了影响。

异:汉语作为通用语言使用至今,而拉丁语逐渐变为书面语言。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英语由单一民族语言演变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近代以来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政治:英国通过殖民活动t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政治优势。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经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技术和经济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成为“世界工厂”。二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和技术领域的主导者。

文化:英语文化首先在英属殖民地传播,并逐渐扩展到全球。二战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文化交i的日益频繁,强化了英语文化的优势地位。

(3)时代背景:20世纪10年代中国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其代表人物提出了“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文学革命”等口号,掀起了白话文运动。其中更激进的人士认为,汉子是一切旧思想、旧道德、旧文化的载体,成为中国变革图存、融入世界的障碍,因此提出了“废汉字”的主张。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汉字起源及演变英国的殖民扩张新文化运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6 分

39.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正确答案

(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

(2)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3)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史论结合,言简意赅。在“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部分。侧重①:“师夷长技”促进了对西方先进技术的学习。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侧重②:民国的建立,促进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新式学堂和留学风气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吸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8.“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打击袁世凯尊孑L复古行径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3.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2.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

A 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 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 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 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

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7.李大钊在《史学要沦》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下一知识点 :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新文化运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