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结构与性质
- 共16061题
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一组微粒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镁离子、铝离子和氖的电子层结构相同,比氯离子少一个电子层,故A错误.
B、钾离子、钙离子、硫离子和氩核外都是18个电子,所以电子层结构相同,故B正确.
C、钠离子和氟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硫离子和氩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但钠离子和氟离子比硫离子和氩原子少一个电子层,故C错误.
D、钠离子和镁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硫离子和氯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但钠离子和镁离子比氯离子和硫离子少一个电子层,故D错误.
故选B.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第三代.第一代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第二代为多晶硅、非晶硅等太阳能电池,第三代就是铜铟镓硒CIGs(CIS中掺入Ga)等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以及薄膜Si系太阳能电池.
(1)亚铜离子(Cu+)基态时的价电子排布式表示为______.
(2)硒为第4周期元素,相邻的元素有砷和溴,则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Cu晶体的堆积方式是______(填堆积名称),其配位数为______;往Cu的硫酸盐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可生成[Cu(NH3)4]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Cu (NH3)4]SO4中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
B.在[Cu(NH3)4]2+中Cu2+给出孤对电子,NH3提供空轨道
C.[Cu (NH3)4]SO4组成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氧元素
D.SO42-与PO43-互为等电子体,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
(4)与镓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其化合物往往具有加合性,因而硼酸(H3BO3)溶于水显弱酸性,但它却只是一元酸,可以用硼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解释它只是一元弱酸的原因.
①H3BO3中B的原子杂化类型为______;
②写出硼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
(5)硅与碳是同一主族元素,其中石墨为混合型晶体,已知石墨的层间距为335pm,C-C键长为142pm,计算石墨晶体密度(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得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NA为6.02×1023mol-1)
正确答案
解:(1)铜是29号元素,铜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亚铜离子,所以亚铜离子核外有28个电子,基态铜离子(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
故答案为:3d10;
(2)As、Se、Br属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这三种元素依次属于第IVA族、第VA族、第VIA族,第VA族元素大于其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所以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Br>As>Se;
故答案为:Br>As>Se;
(3)Cu晶体的堆积方式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
A、N与H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Cu(NH3)4]2+与SO42-形成离子键,Cu2+与NH3形成配位键,故A正确;
B、氨气分子的键角小于水分子的键角,故B错误;
C、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比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故C错误;
D、SO42-与PO43-原子个数相等,价电子数相等,互为等电子体,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12;AD;
(4)①H3BO3中B的价层电子对=3+(3+1-4×1)=3,所以采取sp2杂化,故答案为:sp2;
②硼酸为一元弱酸,H3BO3+H2O⇌[B(OH)4]-+H+,故答案为:H3BO3+H2O⇌[B(OH)4]-+H+;
(5)石墨的层间距为335pm,可以认为一层石墨的厚度是335pm.对某一层石墨中的一个六元环,正六边形环的边长是142pm,面积S=6××142×142sin(
π)=52387.6 pm2.环的厚度h=335pm那么一个环占有的体积V=Sh=52387.6×335=1.754×107pm3=1.754×10-23cm3.六元环中每个C原子都被3个环共用,一个环实际有2个C原子.一个环的质量m=
=2×12.01÷(6.02×1023)=3.99×10-23g.所以,石墨的密度ρ=
=
=2.27g•cm-3,答:石墨晶体密度为2.27g•cm-3.
解析
解:(1)铜是29号元素,铜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亚铜离子,所以亚铜离子核外有28个电子,基态铜离子(Cu+)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10;
故答案为:3d10;
(2)As、Se、Br属于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这三种元素依次属于第IVA族、第VA族、第VIA族,第VA族元素大于其相邻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所以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Br>As>Se;
故答案为:Br>As>Se;
(3)Cu晶体的堆积方式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配位数为12;
A、N与H原子形成极性共价键,[Cu(NH3)4]2+与SO42-形成离子键,Cu2+与NH3形成配位键,故A正确;
B、氨气分子的键角小于水分子的键角,故B错误;
C、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比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故C错误;
D、SO42-与PO43-原子个数相等,价电子数相等,互为等电子体,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12;AD;
(4)①H3BO3中B的价层电子对=3+(3+1-4×1)=3,所以采取sp2杂化,故答案为:sp2;
②硼酸为一元弱酸,H3BO3+H2O⇌[B(OH)4]-+H+,故答案为:H3BO3+H2O⇌[B(OH)4]-+H+;
(5)石墨的层间距为335pm,可以认为一层石墨的厚度是335pm.对某一层石墨中的一个六元环,正六边形环的边长是142pm,面积S=6××142×142sin(
π)=52387.6 pm2.环的厚度h=335pm那么一个环占有的体积V=Sh=52387.6×335=1.754×107pm3=1.754×10-23cm3.六元环中每个C原子都被3个环共用,一个环实际有2个C原子.一个环的质量m=
=2×12.01÷(6.02×1023)=3.99×10-23g.所以,石墨的密度ρ=
=
=2.27g•cm-3,答:石墨晶体密度为2.27g•cm-3.
研究证明,Fe、Fe2+、Fe3+易与CO、CN-等形成配合物.
(1)配合物Fe(CO)5会使合成氨等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中毒.
①Fe(CO)5中铁的化合价为0,写出铁原子基态的电子排布式:______.该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______(填字母).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C.非极性共价键D.配位键
②常温下Fe(CO)5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据此可以判断Fe(CO)5晶体的类型为______.
(2)Fe、Fe2+都能被硝酸氧化.硝酸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
(3)若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K4[Fe(CN)6]溶液,可生成蓝色沉淀KFe[Fe(CN)6],如图所示的是该晶体晶胞的八分之一(K+未画出).
①写出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______.
②该晶体的一个晶胞中含有的K+的个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①铁是26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铁原子和羰基之间存在配位键,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故选BD,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BD;
②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都较低,常温下Fe(CO)5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据此可以判断Fe(CO)5晶体的类型为分子晶体,故答案为:分子晶体;
(2)硝酸分子中氮原子含有3个共价单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是3,则氮原子采用sp2杂化,故答案为:sp2;
(3)①CN-中含有两个原子且价电子数是10,所以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N2,故答案为:N2;
②该晶体晶胞的中亚铁离子个数=4×
,铁离子个数=4×
,CN-个数=12×
,所以该晶胞中含有4个亚铁离子,4个铁离子,24个CN-,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知,钾离子个数=
=4,故答案为:4.
解析
解:(1)①铁是26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铁原子和羰基之间存在配位键,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故选BD,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BD;
②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都较低,常温下Fe(CO)5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据此可以判断Fe(CO)5晶体的类型为分子晶体,故答案为:分子晶体;
(2)硝酸分子中氮原子含有3个共价单键,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氮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是3,则氮原子采用sp2杂化,故答案为:sp2;
(3)①CN-中含有两个原子且价电子数是10,所以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N2,故答案为:N2;
②该晶体晶胞的中亚铁离子个数=4×
,铁离子个数=4×
,CN-个数=12×
,所以该晶胞中含有4个亚铁离子,4个铁离子,24个CN-,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知,钾离子个数=
=4,故答案为:4.
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中,其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1s22s22p63s23p63d64s2中未成对电子数是4;
B.1s22s22p63s23p64s1中未成对电子数是5;
C.1s22s22p63s23p63d54s1中未成对电子数是6;
D.1s22s22p63s23p63d104s1中未成对电子数是1;
通过以上分析知,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C,
故选C.
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B和N相比,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BN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1)在BF3分子中,F-B-F的键角是______,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的立体结构为______;
(2)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__(填“离子键”或“共价键”),层间作用力为______;
(4)由B2O3制备BF3、BN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①______、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硼原子核外电子数目为5,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强,所以电负性N>B;B第ⅢA族元素,为+3价;
故答案为:1s22s22p1;N;3;
(2)BF3分子的中心原子B原子上含有3个σ 键,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a-xb)=
(0-3×1)=0,所以BF3分子的VSEPR模型是平面三角型,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所以其空间构型就是平面三角形,键角是120°,BF3分子的中心原子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属于sp2杂化;
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4+=4,该离子中不含孤电子对,为正四面体结构,
故答案为:120°;sp2杂化;正四面体;
(3)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共价键,层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故答案为:共价键;范德华力;
(4)由图可知B2O3与CaF2和H2SO4反应即生成BF3,同时还应该产生硫酸钙和水,方程式为B2O3+3CaF2+3H2SO4 2BF3↑+3CaSO4+3H2O;B2O3与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即生成BN,方程式为
B2O3+2NH3 2BN+3H2O;
故答案为: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B2O3+2NH3
2BN+3H2O.
解析
解:(1)硼原子核外电子数目为5,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依次增强,所以电负性N>B;B第ⅢA族元素,为+3价;
故答案为:1s22s22p1;N;3;
(2)BF3分子的中心原子B原子上含有3个σ 键,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a-xb)=
(0-3×1)=0,所以BF3分子的VSEPR模型是平面三角型,中心原子上没有孤对电子,所以其空间构型就是平面三角形,键角是120°,BF3分子的中心原子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属于sp2杂化;
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4+=4,该离子中不含孤电子对,为正四面体结构,
故答案为:120°;sp2杂化;正四面体;
(3)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共价键,层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
故答案为:共价键;范德华力;
(4)由图可知B2O3与CaF2和H2SO4反应即生成BF3,同时还应该产生硫酸钙和水,方程式为B2O3+3CaF2+3H2SO4 2BF3↑+3CaSO4+3H2O;B2O3与氨气在高温下反应即生成BN,方程式为
B2O3+2NH3 2BN+3H2O;
故答案为: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B2O3+2NH3
2BN+3H2O.
太阳能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材料除单晶硅,还有铜铟镓硒等化合物.
(1)镓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_____.
(2)硒为第4周期元素,相邻的元素有砷和溴,则3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顺序为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气态SeO3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
(4)硅烷(SinH2n+2)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呈现这种变化关系的原因是:______.
(5)与镓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其化合物往往具有加合性,因而硼酸(H3BO3)在水溶液中能与水反应生成[B(OH)4]-而体现一元弱酸的性质,则[B(OH)4]-中B的原子杂化类型为______;
(6)金属Cu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生成铜氨配离子的溶液,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7)一种铜金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结构.在晶胞中,Au原子位于顶点,Cu原子位于面心,则该合金中Au原子与Cu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若该晶胞的边长为apm,则合金的密度为______ g•cm-3(只要求列算式,不必计算出数值,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
正确答案
解:(1)镓是31号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以写出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2)砷、硒、溴三种元素都是第4周期非金属元素,同一周期元素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砷元素原子4p能级是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Br>As>Se,故答案为:Br>As>Se;
(3)气态SeO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无孤电子对,所以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
(4)硅烷(SinH2n+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而分子间作用力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故答案为: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
(5)[B(OH)4]-中B的价层电子对=4+(3+1-4×1)=4,所以采取sp3杂化,故答案为:sp3;
(6)金属Cu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说明两者能互相促进,是两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方程式可表示为: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
故答案为: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
(7)在晶胞中,Au原子位于顶点,Cu原子位于面心,该晶胞中Au原子个数=8×=1,Cu原子个数=6×
=3,所以该合金中Au原子与Cu原子个数之比=1:3,
晶胞体积V=(a×10-10cm)3,每个晶胞中铜原子个数是3、Au原子个数是1,则ρ==
g•cm-3,
故答案为:1:3;.
解析
解:(1)镓是31号元素,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以写出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或[Ar]3d104s24p1);
(2)砷、硒、溴三种元素都是第4周期非金属元素,同一周期元素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砷元素原子4p能级是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Br>As>Se,故答案为:Br>As>Se;
(3)气态SeO3分子中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无孤电子对,所以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
(4)硅烷(SinH2n+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而分子间作用力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有关,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故答案为:硅烷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范德华力越强;
(5)[B(OH)4]-中B的价层电子对=4+(3+1-4×1)=4,所以采取sp3杂化,故答案为:sp3;
(6)金属Cu单独与氨水或单独与过氧化氢都不能反应,但可与氨水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反应,说明两者能互相促进,是两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氨与Cu2+形成配离子,两者相互促进使反应进行,方程式可表示为: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
故答案为:Cu+H2O2+4NH3•H2O=Cu(NH3)42++2OH-+4H2O;
(7)在晶胞中,Au原子位于顶点,Cu原子位于面心,该晶胞中Au原子个数=8×=1,Cu原子个数=6×
=3,所以该合金中Au原子与Cu原子个数之比=1:3,
晶胞体积V=(a×10-10cm)3,每个晶胞中铜原子个数是3、Au原子个数是1,则ρ==
g•cm-3,
故答案为:1:3;.
(2014秋•太原校级期末)下列关于钠元素的几种表达式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钠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电子排布图:,故A不选;
B、Na+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故B不选;
C、基态Na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1,故C选;
D、基态Na原子的价电子就是最外层电子,所以基态Na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3s1,故D不选;
故选C.
下列各组粒子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钾离子核外电子数=19-1=18,钠离子核外电子数=11-1=10,所以其核外电子总数不等,故A错误;
B.CO2中核外电子总数=6+8×2=22、NO2中核外电子总数=7+8×2=23,所以二者核外电子总数不等,故B错误;
C.CO中核外电子总数=6+8=14、CO2中核外电子总数=6+8×2=22,所以二者核外电子总数不等,故C错误;
D.NH2-中核外电子总数=7+1×2+1=10、CH5+中核外电子总数=6+1×5-1=10,所以二者核外电子总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已知M2+离子3d轨道上有5个电子,则
(1)M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______.
(2)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个;最高能级中电子数为______个.
(3)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M2+离子3d轨道上有5个电子,则M的原子序数是2+8+13+2=25,即M是Mn元素,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其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2 ,锰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
故答案为:;
(2)Mn元素,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4s能量小于3d,最高能级是3d,含有5个电子,
故答案为:2;5;
(3)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等,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2 ,位于第ⅦB族,
故答案为:第四周期、ⅦB族.
解析
解:(1)M2+离子3d轨道上有5个电子,则M的原子序数是2+8+13+2=25,即M是Mn元素,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其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2 ,锰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
故答案为:;
(2)Mn元素,原子核外有25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个,4s能量小于3d,最高能级是3d,含有5个电子,
故答案为:2;5;
(3)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与其周期数相等,锰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其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2 ,位于第ⅦB族,
故答案为:第四周期、ⅦB族.
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都满足最外层为8个电子结构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PCl3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3,P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所以3+5=8,P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Cl元素化合价为-1,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A不符合;
B、SiCl4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4,Si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所以4+4=8,Si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Cl元素化合价为-1,Cl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Cl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B不符合;
C、CS2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4,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所以4+4=8,C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O元素化合价为-2,O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2|+6=8,O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C不符合;
D、BF3中B元素的化合价为+3,B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所以3+3=6,B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F元素化合价为-1,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所以|-1|+7=8,F原子满足8电子结构,故D符合.
故选:D.
下列各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列式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Na+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故A正确;
B.氟离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故B正确;
C.N3+核外有4个电子,其电子排布式为:1s22s2,故C错误;
D.O2-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碳元素是6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故A错误;
B.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变为激发态原子,所以激发态原子能量大于基态原子能量,故B错误;
C.甲烷分子中碳原子能形成四个共价单键,氨气分子中氮原子能形成三个共价单键,且氮原子还有一个孤电子对,导致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氨气分子是三角锥形结构,所以二者空间构型不同,故C错误;
D.乙烯聚合时,双键打开变为单键,导致碳原子杂化方式改变,乙烯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2杂化,聚乙烯分子中碳原子采用sp3杂化,故D正确;
故选:D.
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机会,不代表电子的运动轨迹,故A正确;
B.同一电子层不同能级上的电子,自旋方向可能相同,故B错误;
C.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吸收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故C错误;
D.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是5s1的元素,可能是Rb、Nb、Mo、Ru、Rh、Ag元素,氢氧化铷是强碱,能溶解氢氧化铝,故D错误;
故选A.
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核外电子排布:①1s22s22p63s23p2 ②1s22s22p3 ③1s22s22p2 ④1s22s22p63s23p4,则①为Si、②为N、③为C、④为S,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Si>C>N,Si>S,故Si原子半径最大,即①的原子半径最大,故A正确;
B.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ⅤA族3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③>④>②>①,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电负性减小,故①Na、K、Rb电负性依次减小,②N、P、As的电负性依次减小,③O、S、Se的电负性依次减小,④Na、P、Cl的电负性依次增大,故C正确;
D.该元素第三电离能剧增,最外层应有2个电子,表现+2价,当它与氯气反应时最可能生成的阳离子是X2+,故D错误,
故选D.
(2015秋•宝山区期末)轨道表示式是表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一种化学用语,下列有关原子的最外层的轨道表示式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铍原子的最外层的轨道表示式,故A错误;
B、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所以2p能级上电子排布图违反洪特规则,故B错误;
C、氯原子的最外层的轨道表示式为:,故C正确;
D、根据能量最低原理,3s轨道的能量低于3p轨道,所以电子先排满3s轨道,才能排3p轨道,所以该电子排布式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