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子结构与性质
- 共16061题
A+、B+、C-、D、E五种微粒(分子或离子),每个微粒均含有10个电子.已知:①A++C-D+E↑ ②B++C-→2D
请回答以下问题:
(1)C-离子含有的化学键为______.
(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的微粒是______和______.
(3)分别写出A+和D反应,B+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D:______B++E:______.
正确答案
解:(1)C-为OH-,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
故答案为:共价键.
(2)A+为NH4+是正四面体型,B+为H3O+是三角锥型,C-为OH-是直线型,D为H2O是角型,E为NH3是三角锥型
故答案为:NH3;H3O+.
(3)A+和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B+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3+H3O+=NH4++H2O.
故答案为:NH4++H2O≒NH3•H2O+H+;NH3+H3O+=NH4++H2O.
解析
解:(1)C-为OH-,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
故答案为:共价键.
(2)A+为NH4+是正四面体型,B+为H3O+是三角锥型,C-为OH-是直线型,D为H2O是角型,E为NH3是三角锥型
故答案为:NH3;H3O+.
(3)A+和D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B+和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3+H3O+=NH4++H2O.
故答案为:NH4++H2O≒NH3•H2O+H+;NH3+H3O+=NH4++H2O.
下列分子的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HCl中H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所以不能达到8电子结构,故A选;
B.CCl4中,C属于第IVA族元素,碳元素的族序数+成键数=4+4=8,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B不选;
C.CO2中,C属于第IVA族元素,碳元素的族序数+成键数=4+4=8,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C不选;
D.PCl3中,P属于第VA族元素,P元素的族序数+成键数=5+3=8,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不选;
故选A.
有A、B、C、D、E五种微粒:
①A微粒核内有14个中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
②B微粒得到2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
③C微粒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核电荷数为11;
④D微粒核外有18个电子,当失去1个电子时呈电中性;
⑤E微粒不带电,其质量数为1.
依次写出A、B、C、D、E各微粒的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2612Mg
O
Na+
Cl-
11H
解析
解:①由“核外M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知,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2,;质子数为12,质量数为26;所以是质子数为12,质量数为26的镁元素;
②Ne的核外电子数是10,B微粒得到2个电子后,其电子层结构与Ne相同,所以B是O元素;
③C的核电荷数为11,C微粒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所以C是钠离子;
④由题意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个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所以D是氯离子;
⑤由题意知,E是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质量数为1的H元素.
故答案为:2612Mg;O;Na+;Cl-;11H.
氮化硼(BN)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材料以天然硼砂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BF3和BN,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B2O3制备BF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基态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3)在BF3分子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BF3和过量NaF作用可生成NaBF4,BF4-的立体结构为______;在与石墨结构相似的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内B原子与N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______,层间作用力为______;
(4)六方氮化硼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转化为立方氮化硼,其结构与金刚石相似,硬度与金刚石相当,立方氮化硼晶胞中含有______个氮原子(a)、______个硼原子(b).
正确答案
解:(1)由图可知B2O3与CaF2和H2SO4反应即生成BF3,同时还应该产生硫酸钙和水,方程式为B2O3+3CaF2+3H2SO4 2BF3↑+3CaSO4+3H2O,
故答案为: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
(2)B的原子序数为5,核外电子数为5,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
故答案为:1s22s22p1;
(3)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计算出BF3的孤对电子对数=×(a-xb)=
×(4-4×1)=0,并且价层电子对数为3,所以BF3分子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杂化方式为sp2;BF4-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
×(a-xb)=
×(4-4×1)=0,其价层电子对数为4,所以其结构为正四面体.
B、N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根据石墨结构可知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与层之间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故答案为:sp2;正四面体;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4)晶胞中N原子处于8个顶点和6个面心,数目=8×+6×
=4,4个B处于晶胞内部,N原子数目为4,
故答案为:4;4.
解析
解:(1)由图可知B2O3与CaF2和H2SO4反应即生成BF3,同时还应该产生硫酸钙和水,方程式为B2O3+3CaF2+3H2SO4 2BF3↑+3CaSO4+3H2O,
故答案为:B2O3+3CaF2+3H2SO42BF3↑+3CaSO4+3H2O;
(2)B的原子序数为5,核外电子数为5,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1,
故答案为:1s22s22p1;
(3)依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计算出BF3的孤对电子对数=×(a-xb)=
×(4-4×1)=0,并且价层电子对数为3,所以BF3分子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杂化方式为sp2;BF4-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
×(a-xb)=
×(4-4×1)=0,其价层电子对数为4,所以其结构为正四面体.
B、N均属于非金属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共价键;根据石墨结构可知六方氮化硼晶体中,层与层之间靠分子间作用力结合,
故答案为:sp2;正四面体;共价键(或极性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4)晶胞中N原子处于8个顶点和6个面心,数目=8×+6×
=4,4个B处于晶胞内部,N原子数目为4,
故答案为:4;4.
第3周期元素的基态原子中,不可能出现d电子,主要依据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核外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低的能级,然后再排布在能量高的能级,由于3d轨道能量比4s轨道高,当排满3p能级后,电子先填充4s能级,填充满4s能级,再填充3d能级,故第三周期基态原子中不可能出现d电子,
故选D.
下列各基态原子和离子的电子排布式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钙离子的原子核外有20-2=18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故A正确;
B.氟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故B正确;
C.硫离子核外电子数为16+2=18,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故C错误;
D.A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8,根据构造原理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K层最多排两个电子,所以某原子K层上只有1个电子是正确的,故A正确.
B、M层上最多排18个电子,L最多排8个电子,只有排满L层才能排M层,故B错误.
C、M层上最多排18个电子,L最多排8个电子,K层最多排2个电子,当M层为最外层时最多排8个电子,故C正确.
D、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可能相等,如O2-中核电荷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B.
下列各选项中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不存在分子,故A错误;
B、SiCl4中硅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化合价是+4价,所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化合价的绝对值是1,所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B正确;
C、P2O5中磷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其化合价是+5价,所以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化合价的绝对值是2,所以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C错误;
D、SO2中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其化合价是+4价,所以不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离子中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不相同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氖原子质子数为10,核外有10个电子.
A.氯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排布不同,故A选;
B.氟原子得1个电子形成氟离子,氟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B不选;
C.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C不选;
D.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与氖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D不选;
故选:A
X、Y、Z、W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其中X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Y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9倍,Z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W元素的第三电子层处于全充满状态且第四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W元素属于______区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
(2)W2+能与氨气分子形成配离子[W(NH3)4]2+.其中配体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写出该配离子的结构简式(标明配位键)______.
(3)X能与氢、氮,氧三种元素构成化合物XO(NH2)2,其中X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1mol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______,该物质易溶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4)X的某种晶体为层状结构,可与熔融金属钾作用、钾原子填充在各层之间,形成间隙化合物,其常见结构的平面投影如图①所示,则其化学式时表示为______.
(5)元素Y与元素Z形成的晶体结构如图②所示,设晶胞中最近的Y的离子与Z的离子的距离为a pm,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bg/mol,则该品胞密度的计算式为______g/cm3.
正确答案
解:X、Y、Z、M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X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则X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C元素;Y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9倍,Y只能处于第四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2,内层电子总数为18,核外电子总数为20,故Y为Ca元素;Z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则Z为F元素,W元素的第三电子层处于全充满状态且第四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则W的质子数为2+8+18+2=30,即W为Zn,
(1)Zn属于ds区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3d104s2.故答案为:ds;1s22s22p63s23p43d104s2;
(2)W2+能与氨气分子形成配离子[W(NH3)4]2+.其中配体为氨气分子,NH3分子中N原子成3个N-H单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采取sp3杂化,故NH3分子为三角锥形,[Zn(NH3)4]2+中Zn2+有空轨道,N有孤对电子,则配离子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三角锥形,
;
(3)X为C元素,则XO(NH2)2分子的结构简式为,所以该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每个分子中含有7个σ键,所以1mol尿素中含有7molσ键,因为
与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所以该物质易溶水;
故答案为:sp2;7mol或7×6.02×1023个;与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4)可以取三个钾原子形成的小三角形为计算单位,其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4,占有的钾原子数为×3=
,故碳原子数和钾原子数之比是4:
=8:1,X的某种晶则其化学式时表示为KC8;故答案为:KC8;
(5)设边长为xpm,上下方向的平面:晶胞上底面、下底面、中间4个蓝色球构成的2个平面、4个面心球构成面,这5个面之间的距离相等为xpm,同理,左右方向形成的面间的距离相等为
xpm,故a球到晶胞右侧面的距离为
xpm,从a球向晶胞下底面作垂线,垂足为o,再作oc垂直棱,
,即oc为
xpm,bc长为
xpm,ao长为
xpm,ab两球的距离=
=
pm=a,所以x=
pm,元素Ca与元素F形成晶体,晶胞中蓝色球数目=8×
+6×
=4、蓝色球为8个,故化学式为CaF2,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bg/mol,晶胞质量=4×
g,晶胞边长为xpm,则晶胞体积=(x×10-10 cm)3=x3×10-30cm3=
×10-30cm3则晶胞密度=
=
×1030g/cm3,
故答案为:=×1030g/cm3.
解析
解:X、Y、Z、M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X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则X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故X为C元素;Y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9倍,Y只能处于第四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2,内层电子总数为18,核外电子总数为20,故Y为Ca元素;Z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则Z为F元素,W元素的第三电子层处于全充满状态且第四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则W的质子数为2+8+18+2=30,即W为Zn,
(1)Zn属于ds区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3d104s2.故答案为:ds;1s22s22p63s23p43d104s2;
(2)W2+能与氨气分子形成配离子[W(NH3)4]2+.其中配体为氨气分子,NH3分子中N原子成3个N-H单键、含有1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为4,采取sp3杂化,故NH3分子为三角锥形,[Zn(NH3)4]2+中Zn2+有空轨道,N有孤对电子,则配离子的结构简式为,故答案为:三角锥形,
;
(3)X为C元素,则XO(NH2)2分子的结构简式为,所以该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每个分子中含有7个σ键,所以1mol尿素中含有7molσ键,因为
与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所以该物质易溶水;
故答案为:sp2;7mol或7×6.02×1023个;与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4)可以取三个钾原子形成的小三角形为计算单位,其完全占有的碳原子数是4,占有的钾原子数为×3=
,故碳原子数和钾原子数之比是4:
=8:1,X的某种晶则其化学式时表示为KC8;故答案为:KC8;
(5)设边长为xpm,上下方向的平面:晶胞上底面、下底面、中间4个蓝色球构成的2个平面、4个面心球构成面,这5个面之间的距离相等为xpm,同理,左右方向形成的面间的距离相等为
xpm,故a球到晶胞右侧面的距离为
xpm,从a球向晶胞下底面作垂线,垂足为o,再作oc垂直棱,
,即oc为
xpm,bc长为
xpm,ao长为
xpm,ab两球的距离=
=
pm=a,所以x=
pm,元素Ca与元素F形成晶体,晶胞中蓝色球数目=8×
+6×
=4、蓝色球为8个,故化学式为CaF2,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bg/mol,晶胞质量=4×
g,晶胞边长为xpm,则晶胞体积=(x×10-10 cm)3=x3×10-30cm3=
×10-30cm3则晶胞密度=
=
×1030g/cm3,
故答案为:=×1030g/cm3.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写出钙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
(2)画出氟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______
(3)写出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分子______
(4)写出甲烷中键的具体类型(即参与成键的原子轨道)______.
正确答案
解:(1)钙是20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4s2;
(2):故答案为:
;
(3)有机物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所连的4个原子或原子团均不相同时,该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故答案为:CH3CH(OH)COOH;
(4)甲烷中碳的3个p层轨道中一个是空,两个是半满,于是这三个轨道被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所填满,因此总共有1个s轨道,3个p轨道参与杂化,所以是sp3杂化;甲烷杂化成4个sp3杂化轨道,所以它们的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sp3-S,故答案为:sp3-S;
解析
解:(1)钙是20号元素,其原子核外有20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知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4s2;
(2):故答案为:
;
(3)有机物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所连的4个原子或原子团均不相同时,该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故答案为:CH3CH(OH)COOH;
(4)甲烷中碳的3个p层轨道中一个是空,两个是半满,于是这三个轨道被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所填满,因此总共有1个s轨道,3个p轨道参与杂化,所以是sp3杂化;甲烷杂化成4个sp3杂化轨道,所以它们的成键电子的原子轨道都是sp3-S,故答案为:sp3-S;
关于1s、2s、3s、4s原子轨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电子云表示电子出现的几率,电子在电子云轮廓图中出现的机会多,但也会出现在轮廓图外,但机会较少,故A错误;
B.能层不同,但能级相同的轨道,其电子云轮廓图形状相同,故B正确;
C.轨道数目相同,电子云轮廓图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故C错误;
D.能层不同,电子云形状可能相同,如1s、2s能级上电子的电子云形状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某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比M层电子数多5个,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K层有1个轨道(叫s轨道),1个轨道最多可以容纳自旋方向相反的2个电子;L层有4个轨道(1个s轨道,3个p轨道),共8电子;某元素的原子L电子层比M电子层多5个电子,根据构造原理,排满L层再排M层,K层2个电子,L层最多为8个电子,则M层为8-5=3个电子,共有13个电子,核电荷数为13,是Al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3,
故选A.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或元素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元素为H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元素为Be,He性质稳定,Be较活泼,性质不同,故A错误;
B.C的原子序数为6,价电子排布为2s22p2,基态碳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故B错误;
C.Cu的原子序数为29,价电子排布为3d104s1,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故C错误;
D.Fe的原子序数为26,电子排布为[Ar]3d64s2,失去3个电子变为铁离子,Fe3+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63d5,故D正确;
故选D.
X、Y两元素可形成X2Y3型化合物,则X、Y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可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X、Y两元素可形成X2Y3型化合物,可判断X的可能化合价为+3价,价层电子排布为:ns2nP1,Y的可能化合价为-2价,价层电子为排布为ns2nP4,
A.X为P元素,Y为Cl元素,组成的化学为AlCl3,故A错误;
B.X为Mg元素,Y为N元素,形成化合物为X3Y2,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当X的电子排布为3s23P1时,为Al元素,Y为P元素,形成XY型化合物,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当X的电子排布为2s22P3时,为N元素,Y为O元素,可形成N2O3,故D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