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共690题
  •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共690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苏联: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生产积极性受到压制。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试验(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趋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也。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三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

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冲动的办法”和“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什么要调整政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29——1932年和1933——1937美国股市走势有什么不同?指出20世纪30年美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有何新的突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经济政策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主张: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可使国家富强,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2)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原因: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列宁决定调整政策。

(3)不同:1929——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1933——1937年则呈上升趋势。突破:罗斯福新政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4)经济政策是经济发展或衰退的关键冈素。国家制定政策应该从实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促使生产关系利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漫画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下面三组漫画是中外不同时期社会面面观的反映。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美国与苏联出现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漫画,判断其所含信息是否可能,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研究性学习有时要求动手做。民国初期的一些法令对人民生活影响很大,如果要用漫画将当时男女市民从头到脚的重大变化呈现出来,你觉得最主要要注意哪两点?(不必画出,只需文字说明)综合你看到过的能够反映历史片段的漫画,简述它们与历史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环境污染危及生命,垄断集团影响国家政治。

(2)美国经济危机(或“大萧条”),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3)不可能,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生物(或“动植物”)成长的自然规律。

(4)剪辫、易服和“放足”(或“不穿三寸金莲”)等情景。漫画一般不是去如实地再现历史(合理即可),但却可以从中深刻地认识历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在世界大战剧烈厮杀的背后,经济往往扮演着特殊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0——1938年大国国防开支(以当时百万美元为单位)

——根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编制

材料二 军火制造不仅提供了想象中的安全,还提供了就业机会。例如,美国的失业人数直到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重整军备时才大大减少。同样,希特勒因实,行庞大的重整军备的计划,才迅速解决了他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失业问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希特勒之所以能最成功地使其国家摆脱经济萧条,是因为他在其国家的备战方面做得最彻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的来看,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都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的矛盾和运行故障造成的……当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和伴随商业角逐的外交战仍不足以达到预期目的时,个别国家很可能不惜军事冒险,因此战争不可避免。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30年代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国防开支呈现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30年代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作者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了什么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前市场经济出现的“运行故障”有何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鉴于二战带来的巨大损失,为缓解“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二战后初期,西方各主要国家经济政策出现了怎样的调整?国际社会又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国防开支明显增长;德日等法西斯国家增长极为迅猛,美英法等国家增长相对缓慢。

(2)原因:缓解经济危机、刺激生产、扩大就业的需要;各国矛盾加剧,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德日法西斯上台,疯狂扩军备战;美英法等国对外推行孤立或绥靖政策,军备相对放松。

(3)观点:由市场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运行故障引发。表现:爆发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国打起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世界贸易锐减;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混乱。

(4)调整: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共同努力: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世界经济秩序;建立三大世界性经济组织,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加强世界经济体系化和制度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著《全球通史》上反映出“大萧条是两次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并以“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1929年一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你认为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大萧条影响的论断是否正确?为什么?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走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是正确的。(亮明观点)

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极大,使其前后两个10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一战结束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战胜的资本主义大国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危机前事实)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欧亚战争的策源地。从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开始,德、意、日疯狂对外侵略扩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逐渐解体,世界“走向战争”。(危机后事实)(前后对比,证明30年代危机确实是“分界线”,同时危机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20世纪30年代世界“走向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德、意、日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具体原因主要是经济危机促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侵略扩张,以及英法美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按照题目要求,说明对30年代世界“走向战争”原因的总体认识。)

题目涉及的核心问题是,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题目的观点可分为主观点,副观点。主观点是:“大萧条(指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两次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副观点是: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总体而言,我们应先就30年代经济危机有什么影响这一问题,从教材寻找答案,然后,再与题目观点进行对比。由于题目副观点有“走向战争”的提示,我们可以进一步缩小思考范围,只看30年代经济危机是否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这一问题。教材内容表明,危机促使德、日法西斯上台,并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从而证明题目的副观点是正确。下一步再回想一下危机前的世界形势,看是否能与危机后形成显明对比,从而证明危机是否具有“分界线”的作用。危机前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确立了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世界相对和平,也为各国经济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确实与危机后对比明显,所以,题目的观点是正确。具体作答分析见例题答案中的标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你能分析出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三、图四思考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两个问题思考,图五、图六中两位领导人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上指导思想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教训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事件: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直接原因是股市崩溃;③具体原因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2)措施: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特点和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不同:胡佛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罗斯福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相同:从根本目的上来看一致,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4)经验教训:①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②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③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联合对付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开始于英国,很快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正确答案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世纪20年代,美国普遍推广分期付款的销售方式。1924年至1929年之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3/4。对此现象,认识错误的是

[ ]

A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

B进一步刺激了固定资产的投资和生产规模的扩大

C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D促进了美国市场经济持续而稳定的健康发展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美国某一时期,有一张汽车的出卖说明,内容大致是:“100美元即可买走这辆车,我所有的钱都已在股市中化为乌有了。”与这种现象最相对应的体验是

[ ]

A“牛奶面包供不应求”

B“找工作如登天一般”

C“为共渡难关各国亲密无间”

D“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的导火线是

[ ]

A农民破产

B商品匮乏

C股市崩溃

D石油涨价

正确答案

C
下一知识点 : 罗斯福新政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