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共690题
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内忧外患。
在探讨了“中国计划经济的形式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联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请回答: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内忧外患。
(2)原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一边倒”,学习苏联;底子薄。
影响: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3)西方: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中国: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巿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増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答案略。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名著《全球通史》上反映出“大萧条是两次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并以“走向战争”四个字概括1929年一1939年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你认为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大萧条影响的论断是否正确?为什么?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走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是正确的。(亮明观点)
1929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极大,使其前后两个10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一战结束到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前,战胜的资本主义大国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时期。(危机前事实)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国和日本先后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欧亚战争的策源地。从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开始,德、意、日疯狂对外侵略扩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逐渐解体,世界“走向战争”。(危机后事实)(前后对比,证明30年代危机确实是“分界线”,同时危机后的事实也证明了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这一结论的正确性。)
20世纪30年代世界“走向战争”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德、意、日等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具体原因主要是经济危机促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侵略扩张,以及英法美对法西斯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按照题目要求,说明对30年代世界“走向战争”原因的总体认识。)
题目涉及的核心问题是,30年代经济危机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巨大影响。题目的观点可分为主观点,副观点。主观点是:“大萧条(指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两次大战之间的分界线”。副观点是: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总体而言,我们应先就30年代经济危机有什么影响这一问题,从教材寻找答案,然后,再与题目观点进行对比。由于题目副观点有“走向战争”的提示,我们可以进一步缩小思考范围,只看30年代经济危机是否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这一问题。教材内容表明,危机促使德、日法西斯上台,并推行侵略扩张政策,从而证明题目的副观点是正确。下一步再回想一下危机前的世界形势,看是否能与危机后形成显明对比,从而证明危机是否具有“分界线”的作用。危机前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确立了一战后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世界相对和平,也为各国经济的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确实与危机后对比明显,所以,题目的观点是正确。具体作答分析见例题答案中的标注。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933年的危机是整个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经济动荡。在这几年里,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处于完全混乱的状态。
材料二 (在美国)资本主义的思想家和政治领袖们,以及绝大多数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们,依旧沉湎于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观念,而对于国家主义——即国家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有意识地促进早已发展起来的国家化客观进程——的思想仍然格格不入,而1929年令人恐慌的动荡,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降临的。
材料三 在1933年名目繁多的改革中,可以看到其共同点在于:国家垄断倾向的加强及其制度化……同时还应着重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与社会改革相伴随的,这些改革考虑了劳动人民的某些要求,尽管在1933年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新政”在这个次要方面的表现还十分软弱无力。
——H.B.西瓦切夫,E.Φ.亚济科夫【苏】《美国现代史》
(1)阅读材料一,这次经济危机首先从哪个国家发生?有何特点?
(2)阅读材料二、三,与罗斯福新政相比较,此前的美国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3)简述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
(1 )美国。范围很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巨大。
(2 )“自由放任”政策。
(3)①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1933年的危机是整个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经济动荡。在这几年里,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处于完全混乱的状态。 材料二 (在美国)资本主义的思想家和政治领袖们,以及绝大多数研究社会科学的学者们,依旧沉湎于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观念,而对于国家主义——即国家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有意识地促进早已发展起来的国家化客观进程——的思想仍然格格不入,而1929年令人恐慌的动荡,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降临的。
材料三 在1933年名目繁多的改革中,可以看到其共同点在于:国家垄断倾向的加强及其制度化……同时还应着重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与社会改革相伴随的,这些改革考虑了劳动人民的某些要求,尽管在1933年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新政”在这个次要方面的表现还十分软弱无力。
——H.B.西瓦切夫,E.Φ.亚济科夫【苏】《美国现代史》
(1)阅读材料一,这次经济危机首先从哪个国家发生?有何特点?
(2)阅读材料二.三,与罗斯福新政相比较,此前的美国经济政策有何特点?
(3)简述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影响。
正确答案
(1 )美国。范围很广、持续时间长、破坏巨大。
(2 )“自由放任”政策。
(3)①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资本主义进入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反映当时美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你能分析出这一事件产生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三、图四思考为应对这一事件,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特点和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述两个问题思考,图五、图六中两位领导人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上指导思想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上述案例中借鉴什么经验教训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事件: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爆发原因: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直接原因是股市崩溃;③具体原因是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2)措施:罗斯福上台实行新政。特点和实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不同:胡佛主张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罗斯福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相同:从根本目的上来看一致,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4)经验教训:①避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②充分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③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联系,联合对付可能出现的经济问题。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开始于英国,很快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正确答案
错
略
社会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古今中外统治者都重视社会问题的解决。
材料一:(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来六十七八年矣,百姓俱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其谋生焉能给足?……不可不为之筹也。”
——《圣祖实录》卷240
材料二:(雍正帝)朕临御以来,宵旰忧勤……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瞻给,偶遇荒歉,民食为艰。将来户口日滋,何以为业?惟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
——《世宗实录》卷六
材料三: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老百姓讽刺、憎恶的……(当时)窝棚称为“胡佛别墅”,窝棚区称为“胡佛村”;失业者手中拿的破口袋称为“胡佛袋”,在公园长板凳上过夜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旧报纸叫着“胡佛毯”……
——摘自《罗斯福》上册298页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当时产生了什么社会问题?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解决此问题当时所能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胡佛时期出现了什么严重的社会问题?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及其后继者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主要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社会问题:人口膨胀,人多地少,粮食出现了危机。
措施:开垦荒地增加土地面积;提高耕作技术,增加粮食亩产量;引进作物新品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粮食替代产品。
(2)社会问题:失业问题、人民的贫困化问题、流离失所问题。
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胡佛自由放任政策使问题更加严重。
(3)措施:罗斯福举办救济,以工代赈;加强立法,保护劳工权益;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肯尼迪和约翰逊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影响: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变化,纷纷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以稳定社会。
下列措施中,不符合胡佛总统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政策的是:
[ ]
正确答案
“我们要感谢你,赫伯特·胡佛,今天我们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今天我们行乞求食,今天我要偷取煤炭来取暖,谁会知道我会偷?”这首流行的歌谣直接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人民
①因经济危机生活贫困②对胡佛政府的信任度降低③渴望幸福美好的生活④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恶痛绝
[ ]
正确答案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