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11年和1912年,中国先后出现了两首国歌。

1911年国歌歌词: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暤,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年国歌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据材料,说明两首国歌所反映的政治倾向的不同,并据此归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政治斗争的焦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史实说明,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倾向:第一首为清王朝歌功颂德,主张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第二首颂扬资产阶级革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的较量。

(2)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

材料二

(唐太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邱肆贸易者,罢(取缔)之。(《唐会要》卷86)

(1)材料一蕴含的治国思想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吏治存在什么问题,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的色彩。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额投入不可。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结合上图分析,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吗“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3)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托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你的主张,并举出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思想:富民思想。问题:官吏经商;措施:颁布命令禁止官吏经商。联系:材料二是材料一治国思想的具体实。

(2)目标:学习西方,实现社会转型。困难:经费不足。措施:增收捐税。看法:清政府压榨人民。影响:加速清朝灭亡(或加速新政失败)。

(3)历史根源:工业革命的发展;贫富差距加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历史作用:缓和社会矛盾。主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历史教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难题:人民过于依赖福利制度,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4)“略”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权者,所以拥护宪法而不使败坏者也。……故苟无民权,则虽有至良极美之宪法,亦不过一纸空文,……是故欲君权之有限也,不可不用民权;欲官权之有限也,更不可不用民权。……君主顺时势而立宪法者,则其君安荣,其国宁息……君主不肯立宪,民迫而自立,遂变为民主立宪者,如法国及南美洲诸国是也。……特今日而立之,则国民之蒙福更早……苟真有爱君爱国心者,不可不熟察鄙言也。

——摘自梁启超著《立宪法议》(1901年)

材料二:……现在民国的天下,是人民公有的天下,国家是人民公有的国家。……宪法者……人民权利之保障书也。国家宪法良,则国强,宪法不良,则国弱。……三权为欧美所需要,故三权风行欧美;五权为中国所需要,故独有于中国。……把全国的宪法分作立法、司法、行政、弹劾、考试五个权,每个权都是独立的……这不但是各国制度上所未有,便是学说上也不多见,可谓破天荒的政体。

——摘自《孙中山全集》

(1)结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关于”宪政“思想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史实谈谈预备立宪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同: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都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民主思想传入的产物。

异: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认为民权有助于限制君权和官吏权力,是宪法良好实行的保障;顺势立宪可以遏制革命,缓解社会矛盾,稳定清王朝统治。

孙中山认为主张主权在民,建立共和国;宪法是民权的保障,宪法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强大与否;主张实行五权分立。

(2)前期,预备立宪加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骗局暴露,促使立宪派分化,部分人转向革,清廷孤立,加速了武昌起义的胜利;后期,破坏革命,革命中的立宪派乘机向革命派进攻,帮助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

(3)孙中山在结合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把中国传统政治精华中的考试制度和监察制度融入西方的三权分立学,形成了”五权分立“方案是历史的巨大进步;民主政治建设不能完全照搬别国经验,必须在结合本国实际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包括正文14条和“臣民权利义务”“议院法要领”“选举法要领”三个附录。规定皇权“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总揽”。第三条规定:“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者,不能见诸施行。”第五条规定:“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注:《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摘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摘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如何评价材料一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概括其核心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作出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反映出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革命运动逐渐兴起。评价:《钦定宪法大纲》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具有欺骗性,促进辛亥革命的爆发。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宪法性文件,给予人民以一定权利,具有进步性。

(2)背景:“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取得政权。内容:巩固并扩大议会权力,进一步限制王权,提出议会至上的宪法原则。

(3)使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对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产生重要影响。

(4)从专制逐步走向民主。

下一知识点 :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挽救专制统治的“预备立宪”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