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竞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及作者是

A《四洲志》林则徐编译

B《天演论》严复译著

C《各国律例》林则徐编译

D《海国图志》魏源编撰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历史学家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实施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与“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这一观点不同的是

A“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B“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

C“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

D“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但在向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器物方面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王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的西方“长技”,指的是( )

A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B西方的政治制度

C西方的思想文化

D了解外国历史地理知识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魏源和梁启超思想主张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导致此说的直接原因是

A总结郑成功收复台湾经验

B汲取两次鸦片战争的教训

C接受中日甲午战争的教训

D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世人曾对当时的某一著述作如此评论:“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此推断该书最有可能是()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孔子改制考》

D《新青年》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主张中,与洋务派的实践活动相一致的是

A“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设议院,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小效”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清末“新政”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海国图志》《格物新报》《万国公报》是晚清年间先后出版的影响较大的书刊。以下关于这些书刊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这些书刊均使用西历纪年

B这些书刊均为维新派所创办

C这些书刊的指导思想均为“中体西用”

D这些书刊均有介绍西学的内容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起的作用是

A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

B评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

D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新高潮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同治年间(1861~1875年),清朝统治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国力有所增长,士大夫阶层将其称为“同治中兴”。然而西方学者对其评论道:“同治中兴只能算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低层次的复兴,是一种浮于外表的现代化姿态。”这一评论的历史依据是(  )

A清朝统治者仍固守天朝上国的心态

B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思想

C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势力联合镇压

D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扼杀

正确答案

B
下一知识点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